“你這趟遊離是不是感覺很爽啊,其實我以前也想當一個遊俠”陳牧說道“當我撿起那根木棍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很不一般”

“一開始感覺還行,畢竟我是書院的學生”冬青回道。

“書院是個啥,教書的嗎”陳牧想去了解。

“書院就是……功能很齊全,有參與國事的,有修習術法的,還有學一些技術的,每個科室都不一樣。”冬青回答的很認真。

“商帝國,是個怎樣的國家啊”陳牧問道。

“我也說不清,很美好吧,應該是的,不過我很討厭政客。”冬青有些不滿,“我看你剛才和我打架的時候,你的刀法很不俗啊,但是,你身上沒有元氣波動”

“我又不是修行者,荒族有修行者,我也練過,但是就是無法利用天地元氣。好像……我並不屬於這裡。”陳牧說道。

“或許,你只是……”

“只是什麼?我曉得你想說什麼,每個人的體質並不一樣是吧”陳牧笑著說著。

“只是,或許荒人的修煉方法並不適合你”冬青瞬間想到了什麼。

“那怎麼辦?我還是聽天由命吧”陳牧自嘲一笑。

兩人又坐了一會兒便回去睡覺了。

……

……

天京城

天京城位於商帝國的正中央偏北邊,前朝大周的時候叫長安城,但是現在是商帝國,改名叫天京,無論經過多少朝代更迭,這座大城多次易主,但,誰也撼動不了他的都城地位。

天京城南靠鴻溝河,北邊又有瀘州城所統領的瀘州一十八城所鎮守,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城堡,四周為山原、河川所環繞,險關重疊,易守難攻。 東出,有高屋建瓴之勢,可以直趨鴻溝河中下游地區或江淮地區。 進可以控制天下,退可以據關防守。利用交通重要的位置建立都城最初的作用就是王朝或政權能夠以之來統治或控制全國的疆土,只有達到了這樣的目的,一朝的政權才能說得上是長治久安,因而道路的通塞就顯得極為重要。所以天京城又是極其發達的交通利器。

咚~~~

咚~~~

一股悠長的鐘聲響起,隨後連響十八聲。這是每個商國人都知道的事情——該上早朝了。

早朝制度的優良傳統並非商朝的傳統,而是這中原王朝的歷來的傳統。無論那個政權掌控朝政,但是要上早朝的。早朝是歷代皇帝傳下來的,《儀制令》中記載:“在京文武官員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曰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參”。早朝時間極早,約在天亮前後。到了商帝國,正式確定在辰時。並且早朝的規定相當嚴格,朝臣不得遲到、不得吃東西、也不得隨意交談。如有違規,監察御史就會當場彈劾。遲到者甚至會被罰款,積累遲到次數則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這些規矩體現了對皇權的嚴苛和絕對尊敬。

雄光寶殿外,一張龍輦停下,新繼位的小皇帝從上面跳了下來,顯得格外的活潑。而緊接著下來的是一位端莊典雅的婦人。

這就是小皇帝的母親——竇太后。

婦人雍容華貴,輕輕的牽起了小皇帝的手向雄光寶殿裡走去。太后身後的侍衛則是站到了寶殿的兩側,每個人的目光都炯炯有神,誓死捍衛著這對母子的安危。

隨著鐘聲的響完,大臣們紛紛進入雄光寶殿。

太后並沒有由侍女攙扶,但是太后牽著小皇帝,依然走得很慢,那雍容華貴婦人故意的將頭緩慢抬高。今天或許不是第一次上朝了,但是今天是大商王朝第一次由一個女人帶著上朝的。自古太后臨朝聽政者不乏少數,但也都是顧命大臣所為,但是今日並不是臨朝聽政,而是“垂簾聽政”

垂簾也好,臨朝也罷,都是挾天子號令天下,在皇帝還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這個人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

隨著宦官的一聲叫嚷“早朝開始~~~\",今天的日子便開始了。

小皇帝對這些並不感興趣,他看著這些人在朝上不斷地發言,但是自已並不可以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或者靜靜地發呆。他自已也已經習慣了。他叫辛,他的姓氏就是國號商,這些都是別人告訴他的。辛那天還在和別的孩子玩泥巴,但是今年就坐在了這個位置上,自已的母親也不是先前的母親了,這個母親很疼愛自已,甚至比自已先前的母親還要疼愛自已,但是自已仍然感覺不到真實。

自已和親生母親別離的那一天,他.......哭的很厲害,但是沒有辦法,母親告訴他不要哭,但是自已始終學不會。辛時常在想,什麼時候才能和先前的母親再見上一面,雖然日子苦一些,但是最起碼.....像是真正的活著。不像現在這般。

時不時的會有太監把下面大臣的文書呈上來,自已也大致識得幾個字,但是也只是偶爾瞟一眼的,最終還是要遞給身後的母親。辛自從被接進皇宮,每天都在識字唸書,先前只是在街上亂跑的孩童,還沒到識字的年紀的,但是這一年來卻識得不少的字。

這時,一份奏章被呈上。小皇帝好奇地看了一眼,卻發現自已看不懂上面複雜的字跡。他轉過頭,看著竇太后,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疑惑。竇太后接過奏章,看了片刻,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她抬起頭,看著眾大臣,緩緩開口道:“倭人已經進入朝韓半島,進行大肆屠殺,高麗人請求我們出兵援救,眾愛卿有何良策?”

沉默片刻內閣首輔張白圭便開口了:“老臣以為,朝韓半島雖遠,但仍需要防護,倭國既然敢出兵,不僅是對半島的覬覦,更是對我天朝的挑釁。再者,出兵既可以闢土服遠彰顯大國之威,又可以在戰後,迫使倭人和我們求和,可以解決南部海上倭寇的壓力。”

朝上又是一陣低頭私語,有的贊同,有的反對,反對的礙於職位便不敢說話。

竇太后這時說道:“那張愛卿,可有良將推薦啊”

沒等到張白圭說話,兵部尚書便站了出來,“臣有人可以舉薦”

太后表示詫異,今天的兵部尚書可是格外積極啊,一聽說打仗,便積極了起來。

“說吧,可有人才舉薦啊?”

“臣認為遼東總兵李如松可以擔任上將軍一職,統領東北精兵,對外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