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生犯錯後當眾批評

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都安靜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師的到來。然而,小冉卻依舊調皮搗蛋,不遵守課堂紀律。老師屢次提醒他,但小冉卻不以為意,繼續影響著周圍的同學。

老師終於忍不住了,點名批評了小冉,希望他能認識到自已的錯誤。可沒想到,小冉竟然當場頂撞老師,情緒激動地為自已辯解。他的聲音越來越大,眼神中充滿了不服氣。

老師愣住了,她顯然沒有預料到小冉會有這樣的反應。教室裡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其他同學都驚得目瞪口呆。面對小冉的頂撞,老師並沒有發怒,她深吸一口氣,努力保持冷靜。然後,她輕聲地對小冉說:“小冉,我們下課再談好嗎?現在請你先坐下,不要影響其他同學上課。”小冉憤憤不平地坐下,但他的臉上依然寫滿了倔強。

下課鈴響後,老師把小冉叫到了辦公室。在那裡,老師與小冉進行了一場深入的談話。老師耐心地傾聽了小冉的想法,並且告訴他,頂撞老師是不禮貌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小冉開始意識到自已的錯誤,他的態度逐漸轉變,向老師道了歉。老師也肯定了小冉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鼓勵他以後要學會控制自已的情緒,做一個守紀律、尊重他人的好學生。

2、學生犯錯之後的冷處理

上課後,小安又開始不安分了,他在座位上扭動著,不斷與旁邊的同學交頭接耳,完全不顧老師正在講課。老師注意到了小安的行為,多次提醒和批評他,但都無濟於事。然而,這一次,老師決定採取不同的方法。

老師停下了講課,她的目光緩緩掃過整個教室,最後停留在了小安身上。那是一種充滿耐心、慈愛但又帶有嚴厲的眼神。小安感覺到了老師的目光,他不自覺地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抬起頭來與老師對視。

老師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彷彿在告訴小安,她不會再容忍他的行為。同時,那眼神也包含著慈愛,讓小安明白老師並不是在責備他,而是希望他能夠改正自已的錯誤。

小安被老師的眼神所觸動,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愧疚。他輕輕地調整了自已的坐姿,重新專注於課堂。老師看到小安的變化,眼中的嚴厲漸漸轉化為欣慰。她繼續講課,教室裡又恢復了寧靜,同學們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3.學生故意犯錯

在劉老師的課堂上,小寧總是坐立不安,不斷找機會搗亂。劉老師每次都會被小寧惹得怒髮衝冠,但小寧卻覺得這很好玩,甚至變本加厲。其他幾個學生看到劉老師的反應,也開始跟風起鬨,課堂氣氛變得異常混亂。

劉老師忍無可忍,她用力拍了拍講臺,大聲呵斥道:“小寧,你給我站起來!”然而,小寧卻不以為意,他嬉笑著對其他同學做鬼臉,引得一陣鬨堂大笑。劉老師的臉色越發難看,她的聲音因憤怒而顫抖:“你們都給我安靜!這是課堂,不是遊樂場!”

可是,那幾個跟風的學生卻沒有收斂,他們繼續附和著小寧,讓劉老師的憤怒達到了極點。她決定採取一些措施來制止這種行為,不然這堂課就無法繼續了。

在教室裡,老師的態度就像魔法一樣影響著學生們的表現。當老師將學生們看作懂事的好孩子時,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信和滿足。他們坐得筆直,專注地聆聽老師的講解,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與同學們合作默契。教室裡充滿了和諧與秩序,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

然而,當老師把某個學生當成調皮的壞孩子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個學生可能會感到被誤解和不被重視,他們的行為也可能會變得更加調皮搗蛋。他們會故意擾亂課堂秩序,與老師對抗,甚至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

老師的看法和態度對學生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一個積極的、鼓勵的老師能夠激發學生的良好表現,而一個消極的、批評的老師可能導致學生的不良行為。因此,老師們應該努力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和潛力,用愛與耐心引導他們,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溫暖和鼓勵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4.嘗試理解孩子

老師靜靜地站在孩子們中間,眼神中透露出親切和理解。她看到一個小男孩在課堂上調皮搗蛋,不是扔紙飛機,就是拉同桌的辮子。但她並沒有立刻責備他,而是輕輕地走到他身邊,蹲下來與他平視。

老師輕聲問道:“小明,你是不是想讓大家都注意到你呀?”小男孩驚訝地看著老師,似乎沒有想到老師會這樣說。他點了點頭,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老師微笑著摸摸他的頭,說:“那你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引起大家的注意啊,比如積極回答問題,或者幫助其他同學。這樣大家會更喜歡你的。”小男孩聽了,認真地點點頭。

老師用溫暖的眼神看著其他孩子,彷彿在告訴他們,她懂得他們的內心世界。她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已的想法和需求,有時候調皮只是他們表達自已的一種方式。透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老師給予了他們信任和尊重,也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了更加包容和引導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