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嶽府內院卻燈火通明,一眾丫鬟婆子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產床上的嶽夫人,額頭汗珠如豆,宮縮如猛獸般撕扯著她的身體。她表情時而痛苦,時而隱忍,縱然再痛苦也沒有呼天搶地般嚎叫,生育三胎的經驗已讓她熟知該如何儲存體力,如何用力才能順利分娩。

“夫人,用力,用力,頭就要露出來了!”穩婆睜大眼睛,滿是期待地鼓勵著產婦。

在穩婆的鼓勵下,夫人使出了最後的洪荒之力。

“哇~”一聲尖銳有力的嬰兒啼哭聲劃破了嶽府的夜空,孩子終於降生了。

“恭喜夫人,是位千金,是您一直心心念唸的女孩兒。”王媽媽喜笑顏開,迫不及待報喜。

產床上的嶽夫人已耗盡體力,氣若游絲。聽聞是女孩,她眼角滑落一滴淚水,心中滿是欣慰。

嫁到嶽府十多載,得夫君寵愛至今,夫妻恩愛,家宅安寧,如今兒女雙全,人生可謂圓滿。

書房中,坐立不安的嶽元化聽到下人來報“母女平安”,高懸的心終於落地。女人生孩子猶如闖鬼門關,他生怕有個閃失。

待報信的下人離去,嶽元化對著窗外一輪明月,雙手合十,虔誠道謝,“感恩老天!感恩祖宗!保佑吾妻若安順利平安誕下愛女!”。

突然,他彷彿想起什麼,大聲喚道,“來人!”

“老爺”,一位豔麗苗條的婦人推門而入,原來是嶽元化的偏房柳氏。

“怎麼是你?”

“今晚夫人生產,下人們都在那邊守著,我擔心老爺身邊沒人伺候。”柳氏極盡柔情。

嶽元化冷哼了一聲,留給柳氏一個背影,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房門。

他也顧不得忌諱,徑直往夫人的產房而去。

看著滿頭汗水,臉色煞白,嘴唇無色的若安,嶽元化心疼地握住她的手,用厚厚的手掌輕輕摩挲。

嶽夫人緩緩睜開眼睛,努力擠出一絲微笑,說道“快去看看孩子漂亮不漂亮”。

“你難受嗎?要是不舒服就對我說”,嶽元化溫柔地對她說道。此刻,在嶽元化心中,她就像一隻穿越過暴風雨的小鳥,弱小而又堅強。

有了夫君的陪伴,若安頓時精神了許多,“我好幸福,我們有了兒子又有了女兒。”

“你才是我最大的幸福。”一向嚴肅的嶽元化,溫柔地安撫著若安。

若安點點頭,沒有說話,只是抬起手臂,輕輕撫摸著嶽元化稜角分明的面龐。她的幸福,此時此刻到達了頂點。

王媽媽適時地把嬰兒抱了進來。

“恭喜老爺喜得千金,快看看小姐!”

嶽元化接過孩子,滿是憐愛地端詳起來。孩子裹在柔軟的紅絲綢包被裡,眼睛緊閉,睡得格外安穩。她的鼻子小巧玲瓏,鼻翼一扇一扇,嘴唇紅潤微微上翹,胎髮烏黑濃密,淡紅色的面板像是剛剛綻放的花瓣。

“這孩子長得好,一臉富貴相,隨了夫人!”王媽媽看著嶽元化,笑著說道。

“這丫頭天庭圓潤,地格豐腴,希望這輩子能像她娘一樣,福星高照,萬事順遂。孩子就取名天瑞吧。”

“天瑞,這名字好!”

沉思片刻,嶽元化又吟出了“瑞氣縈丹闕,祥煙散碧空。”的詩句。

躺在床上的嶽夫人看到兩人有說有笑,還給孩子取了名字,她嬌嗔地喊道:“王媽媽,我想吃東西。”

“是,夫人。您吩咐的海參小米粥早就備好了。”

“扶我起來,我想吃上一大碗。”

這幾日,德旺和連太馬不停蹄地製冰,他們將冰放入泡海參的涼開水中,每兩三個時辰就換一次水。這次泡發出來的海參筋白肉厚,爽滑彈牙,看起來格外好。

王媽媽命廚房用小火慢熬小米粥,在粥中又點了些雞湯提鮮,臨出鍋時將切了片的海參沒入鍋中稍煮片刻,最後又放味素鹽巴調味。小米粥清淡爽口,海參調氣養血,這對剛剛經歷了氣血虧損的夫人來說,是極好的營養之物。

凱茵和另外的丫鬟將夫人扶起坐在床頭,嶽元化目不轉睛地盯著若安津津有味吃下一碗後,才算放心。

嶽元化站起身來,對著屋裡一群丫鬟婆子說道:“夫人平安生產,你們都有功勞,全府上下都有賞,你們是夫人屋裡的,重賞!”

這些丫鬟婆子聽到有重賞,欣喜萬分,齊聲說道:“謝老爺賞賜之恩!”

嶽元化清了清嗓子,又說道:“仔細照料好夫人,雖然天氣變熱,更要注意不能讓她著了風。”

“是,老爺。我們打起十二分精神照顧小姐和夫人,不敢怠慢。”凱茵連忙回話。

已是深夜子時,經過一天的焦灼,嶽元化也累了,若安催促他:“天晚了,快歇息去吧,明日還要上朝。”

嶽元化又拉了拉若安的手,依依不捨地回房休息了。

嶽府弄瓦之喜,全府上下洋溢著桂花盈室的歡愉。

廚房裡的灶火從未像這樣忙碌過,從新鮮的蔬菜到滋補的肉類,無一不是精挑細選的。她們用心烹飪著每一道菜餚,力求做到色香味俱全。廚房的一角,專門設定了一個小火爐,每日上面都燉著海參烏雞湯。

月子餐,海參是絕對不能缺的。

在大家的精心呵護下,夫人恢復得極快,出月子時容光煥發,圓潤飽滿。面板比以前細膩,如羊脂玉一般;嘴唇紅潤飽滿,眼睛明亮清澈,乍一看像極了廟裡的菩薩像。

孩子滿月之際,嶽府破天荒地大擺喜酒,京中三品以上官員皆來道喜。英宗復辟以來,加強了對軍權的掌控。嶽大人雖為三品官員,但其職位至關重要,深得皇帝器重,重權在握只是時間問題。

這些年朝廷局勢動盪,嶽元化行事極為低調。儘管他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卻未曾邀功請賞,反而向朝廷請命鎮守海防,官職不升反降。問及原因,曰倭寇頻頻襲擾,邊民苦不堪言,朝廷海防亦屬邊防。

鎮守邊防,遠離權力紛爭,使嶽元化成為了真正的肱股之臣。

英宗再次登基,一眾開國功勳之後,只有嶽元化備受重用。這幾步棋的謀劃,背後也有嶽夫人及岳丈梁斯年的功勞。

再說回辦酒之事。這幾年嶽府添丁增口,從未大肆操辦酒席,此次破例,難道是因為岳家格外喜歡女兒嗎?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嶽元化還有一個三歲的女兒,是偏房錢氏所生。錢氏是罪臣之女,是他人送給嶽元化的小妾,他勉強收下的人情。這個女兒養在錢氏身邊,感情一般。

這次辦酒,一則為了慶賀嫡女出世,迎合若安的喜好。二則在京城重新任職後,整理維護京城的人脈。這個女兒的降臨,時機恰到好處。

天瑞,真是天降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