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趙丞重賞的訊息彷彿長了翅膀,迅速傳遍了整個帝國內外,激起了千層浪。這一訊息不僅引起了朝中官員和各地士兵的熱烈討論,也讓四面八方的勢力感到了震動。訊息的傳播,既帶來了希望與慶賀,也帶來了陰雲與動盪。

清軍那邊,多爾袞在得知這個訊息後立刻緊鑼密鼓地開始了行動。他清楚,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趙丞不在遼西,加之新調的3萬大軍還未到位,這對於他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戰略優勢。多爾袞早就認識到,趙丞的存在是他們最大的威脅,一旦讓趙丞穩固了邊防並重新整頓軍隊,那麼清軍再想攻破這層防線就難上加難了。

於是,多爾袞果斷決定,不等、不懈,馬上率領精銳部隊直奔遼西要塞。他要在趙丞及其大軍回援之前,一舉攻佔這個邊防要塞,以此為跳板,深入大明腹地。

遼西要塞,作為大明邊境上的重要軍事要地,其戰略意義重大。一旦失守,不僅大門洞開,為清軍深入內陸提供了可能,同時也將對大明的軍心士氣造成極大打擊。

多爾袞此次出征,鐵了心要在趙丞回援之前完成攻佔計劃。他派遣斥候密切監視各路訊息,確保在趙丞回援之前取得要塞的控制權。

同時,這一訊息也讓一直在關注局勢的吳三桂心中有了波動。對於吳三桂來講,趙丞的崛起和皇帝的信任,無疑是他未來計劃中的一個變數。他開始重新評估自已與趙丞的關係,以及如何在這場動盪中找尋自已的立足之地。

朝堂之內,陳演等官員對此也有著複雜的看法。雖然對於趙丞的提拔有所忌憚,但清軍的威脅更讓人擔憂。他們意識到,接下來的日子裡,大明內外都將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局勢驟然動盪,各方勢力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未知做著準備。而趙丞,在京城接受皇帝的賞識時,也必須儘快處理好一切,返回遼西,為即將到來的風暴做準備。大明的未來,將在這一系列決策和戰鬥中逐漸明朗。

吳三桂坐在軍帳之中,眼神深邃,臉上的神情變化無常。當他得知趙丞被皇帝重賞的訊息時,內心無疑是複雜的。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認趙丞的才能和勇武,以及其對大明的忠誠;另一方面,皇帝對趙丞的重視和封賞無疑讓他感到壓力,甚至是威脅。

吳三桂一直在權衡自已的處境。雖然清軍對他示好,甚至暗示過許多次他若能倒戈,將得到清軍的高度重視與豐厚回報。然而,吳三桂心中清楚,一旦他選擇投靠清軍,不僅會背叛自已曾經的誓言,更將成為歷史上的罪人,被後世唾棄。

最令他猶豫的是,自已的父親和愛妾還在朝中,他們如同人質一般固定在那裡,成了他無法輕易作出決定的枷鎖。一旦他有任何轉向的跡象,這些親人的安全無疑會成為問題。因此,儘管清軍的條件誘人,但他知道,自已在這個時候難以做出投敵的選擇。

得知清軍準備再次發動攻勢時,吳三桂的心中不禁微動。這或許是一個機會,也或許是一個陷阱。他清楚,清軍的目的是一舉拿下遼西要塞,這將對大明的戰略佈局造成巨大沖擊。同時,這也給了他一個觀察的機會,看清局勢的發展,以決定自已接下來的行動。

在權衡了多時之後,吳三桂暫時摒棄了任何激進的念頭,決定靜觀其變。他知道,現在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已的兵力與地位,同時保持與所有方面的平衡關係,直到最後局勢明朗,再決定自已的道路。

吳三桂的心思極為複雜,但他也知道,在這亂世之中,只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才能找到屬於自已的生存之道。他坐回到書案前,眼神重新變得堅定,開始籌劃如何調整自已的兵力,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況。

林淵在收到趙丞被重賞的訊息後,心情複雜。他對趙丞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興,但同時也意識到,這一舉動必將引起周圍諸多勢力的警覺,其中最直接的威脅便是清軍。對林淵而言,清軍絕不會坐以待斃,看著大明在邊關建立起一支更為強大的軍隊,這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林淵毫不猶豫地採取了行動,他知道,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一旦清軍藉機發動攻擊,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他透過飛鴿,緊急傳遞資訊給趙丞,告知其可能面臨的危機,並督促他儘快回師,以防清軍趁虛而入。

趙丞在接到林淵的緊急傳書後,也立刻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儘管他還在京城整頓新調撥的3萬中央軍,準備執行皇帝授予的新使命,但現在邊關的安全顯然更為緊要。趙丞當即做出決定,召集手下最為精銳的部隊,不顧一切地星夜兼程返回遼西。

崇禎皇帝在得知遼西可能面臨清軍攻擊的情報後,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明白,這關係到大明的國運和邊疆安全,絕不能有任何的閃失。因此,他也緊急下令吳三桂,讓他務必支援遼西關隘,以防萬一。崇禎帝的命令中帶有明確的警示,任何延誤戰機之事,將會受到嚴懲。

整個大明的軍隊在這一刻似乎都動了起來,從京城到邊關,從各個將領到普通士兵,每個人都意識到了目前局勢的嚴重性。他們或緊急集結,或星夜兼程,所有的行動都指向一個目標——保衛遼西,抵禦清軍的侵襲。

在這個關鍵時刻,無論是政治的暗流湧動,還是軍事上的緊張態勢,都預示著一場關乎大明存亡的較量即將到來。而趙丞、林淵、崇禎帝、以及吳三桂等,都將成為這場較量中的關鍵人物,他們的決策和行動,將直接影響到大明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