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碧輝煌的奉天殿(今故宮太和殿)內,朱由檢完成了權力的交接,改元"崇禎"。從此刻開始,他成為了新的天命之子,至高無上的皇權從天啟帝交到了他手上。朱由檢身著一身明黃色八爪團龍袍,頭戴金絲翼善冠,正襟危坐在金色龍椅上,兩位侍從侍奉恭恭敬敬地佇立在身後。成為天子的他目視著臺下跪倒在面前,高呼"萬歲"的文武官員,心中五味雜陳,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憂。

朱由檢知道,臺下的群臣們表面上團結一心、忠心耿耿,實際上為了各自的利益什麼都可以出賣,滿朝文武真正可堪大用的人寥寥無幾。他此刻只想快點回宮歇息,同時思考日後的戰略方針。在他的示意下,登基大典早早結束,他在自已從信王府時就侍奉他的小太監白耒和玄耒的攙扶下,回到了內室。

躺在龍床上的朱由檢,思考著自已的局勢:如今朝堂上東林黨和閹黨兩派勢力正盛。閹黨聯合宣黨、浙黨、楚黨、齊黨等,打擊東林黨人。在吏治敗壞,官場傾軋加劇。聚攏在他們周圍的人晉升不由常道,更倚勢謀私,打擊清流。與此同時還混亂司法,假借皇帝之名魚肉百姓。閹黨的死對頭東林黨,在創立之初,確實在貫徹自已"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革除弊政"的口號,但是現在的東林黨人,一個個經過大大小小的磨洗與變更,逐漸變成了明末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強的利益代言人,進而反對朝廷向工商業者收稅,歷史上他們後來還藉著崇禎皇帝清除魏忠賢勢力的時機,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的稅負,使得明末的財政收入來源更加單一,朝廷的稅收來源更加依賴於普通的農民,再加上當時各種天災不斷,造成了大量農民破產,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導致了明末的農民大起義。

農民起義,導致朝廷大量銀子投入平叛,為了收銀子不得不加大對農民的徵稅,結果引發更多更大的農民起義,這一套死迴圈下來,怎麼可能中興大明呢?

所以總結來說,要想中興大明,不能再指望眼前這幫大臣,必須建立起自已的新班子,才有可能擺脫頑疾。

彼時的大明王朝積弊日久、沉痾難起,小冰河時期的極度嚴寒致使糧食產量急劇下降,北方的酷寒導致降雨區域南移,遂使明朝各地幾乎連年受災,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就算作為一個穿越者,再怎麼努力,局面的肅清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該來的農民大起義還是會來,北面關外的金人也不可能放棄自已的野心。如果還不趕緊想著遷都,而是留在北京進行所謂"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的自我感動中的話,自已必然和真實歷史上的崇禎一樣,在內憂外患下自掛東南枝,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此刻的少年朱由檢心中閃現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留在北京死扛,之後必然陷入兩線作戰被吊打的話,我何不趁著現在大明國內還算太平,做好各種準備遷都呢?這樣的話,不論如何之後的對戰,至少不會像真實歷史一樣疲於奔命,不是要防著北面的清兵,就是要分兵去南面抵抗農民起義軍,最後在反覆拉鋸中無法獲得發育機會,被活活耗死。

嗯,遷都!趁著現在是崇禎元年(1628年)局勢還不是太糜爛,從現在開始做好遷都準備,為自已留下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