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爺爺出生,因為生在冬天所以就叫冬生。聽說那時候山外正在打仗,那時候沒有電,晚上照明用的是菜油,拿一個玻璃瓶裝上菜油,找一塊麻布沁在油裡面,另外一頭點上火,昏暗的燈光就這樣照亮一家人的飯桌。那時候的飯桌是地板,凳子是草凳,用麥草編成一個圓形的或者長方形,就拿來坐。房子是用土堆起來的,不能留窗戶,怕賊。屋頂蓋的是苦蕎稈和田蕎稈,有些地方漏雨就用麥草補起來,曬黑了的蕎草是褐色,剛補上的麥草是灰白色。看起來還有花樣。到了夏季或者秋季雨過後,屋頂上還有屋簷潮溼的地方還會長出一堂一堂的嫩蕎葉,有幾棵沒割掉還開花結果。屋內是冬暖夏涼。

火爐是三角,三根鐵腳上旱一個圓圈,把柴火生在地上,放上三角好放鍋,抓一把乾草用洋火點燃乾草再引燃柴火。那時候的小孩是不穿衣服的,用簡單的粗麻布綁起來,那時候手腳都要綁緊,不然長大以後不聽話,調皮。

那時候小孩出生都只是看太陽大概到哪了,所以沒有具體出生時間,只知道初幾,還好他們每個人背二十四節氣和生肖都是滾瓜爛熟的。所以即使買不起黃曆也能知道哪天是初幾,是幾月。

男丁的出生當然是全家的大喜事。但是高興開心事總是不溢於言表。

老人們遇到心情好的事就裹上一支菸。插在幾尺長的菸斗裡蹲在牆角吞雲吐霧,或是燒一沙鍋茶左一碗右一碗的喝著。或是拌一碗燕麥炒麵邊喝水邊吞炒麵,要是水少了不小心打個噴嚏就吐出一大口灰炒麵。捏成一個小老鼠遞給在地上爬的小孩,小孩看著小老鼠上的指印還捨不得吃下去,一不小心手滑掉地上,大人撿起來噗噗吹兩下再遞給他。因為捨不得用細篩篩乾淨,所以還能看到一根根細細的麥稈,吃下去還有點割喉。還不太消化。

還要自已種麻,用來做成麻布在做成衣服褲子,男人們要自已編草鞋,要去山上割毛草,因為它堅硬。編的不小心劃到手粗糙的手直流血沒有痛感,有時候要看到草鞋上面有血才來檢查哪裡來的血,看到傷口用嘴吸一下,或是吐點口水在傷口上繼續編,為什麼用嘴和口水呢?因為聽說口水裡有鹽,能消毒。

女人們自已曬麻打麻,男人有時幫忙搓線,自已打趕成布再做成衣服。

冬生是老大。所以衣服都是新的,或者是用大人穿爛的舊布給剪來縫的。反正都是專門為他做的。

到半歲這天,家裡還專門煮了肉,切一塊肥的讓他吸吸上面的油,也算是開飯了,以後可以吃飯了。煮點細面玉米粥,再加點豬油就是給他開的小灶。大人們經常吃的是酸菜蕎疙瘩,今天有肉還蒸了燕麥飯,酸菜紅豆湯,一家人圍著兩個鍋吃得津津有味。心裡也是美滋滋的,因為有兒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