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流水, 很快,到了的二月份, 陳程也將迎來他今生的第一場考試。

想要成為童生, 需要經過縣試、府試和,本朝規定凡參加縣試的童生,在本縣禮房報名, 須填寫內容包括籍貫、姓名、年齡、三代履歷、身貌等項表格。並以同考五人互結,再由本縣廩生出結作保,保其確係本縣之籍貫、且出身清白,非倡、優、皂隸之子孫,並無居父母之喪者,方準報名應考。

陳程結保稟生是趙夫子以前的同窗孫秀才,孫秀才年輕時讀書天分高,就是考試運氣不好,連考了三次舉人都沒考上,眼看兒子也要到讀書的年齡了,就放棄了考試,現在在縣城開了一傢俬塾,趙錦綸就是在他那裡讀書。而與陳程互結的四人也就是孫夫子的學生。不過陳程畢竟不是孫夫子的學生,所以是需要二兩銀子的保費。

縣試分四場,一天一場,考場在縣衙禮房,主考官為本縣的縣令。

因為要連考四天,為了避免遲到或者其他意外情況發生影響考試發揮,陳福特意提前一天便帶著兒子陳程趕到縣城,並找了間距離禮房不太遠的客棧暫時住下。

到了考試這一天,天色還黑漆漆的,大家就要起床了,因為黎明就要開始進場。把要準備的東西都放進書箱裡,一天只考一場,可提前交卷,所以可帶食物也可不帶,答題快的話很快就可以出來,但為了以防萬一,大家都拿有兩個饅頭,帶有清水。現在才是二月,走在路上的時候即使穿著棉襖也覺得寒風有點刺骨,一路上不斷地有考生加進他們前進的隊伍。

禮房離他們住的地方不遠,不到一刻鐘,他們就到了。此時天色未明,禮房外豎起了高高的火把,現場已經有二十號人左右在等待了,旁邊還有衙役捕快在維持秩序。

等待的時間是難熬的,陳程覺得時間過得格外地漫長,他的心跳有些加快。天色微微發亮的時候,終於可以開始進場了。禮房門口站在兩名不知從哪裡調來計程車兵,周圍除了衙役,就是士兵在把守。

而看周圍排隊的人,大約是有一百人的樣子,這人比陳程預計的要少一些。

不過桃源縣也不是大縣,而且縣裡也沒出過讀書的大官,群眾對讀書的熱情也就不高,自然讀書的氛圍也就不濃厚了。

陳程心裡本來還很忐忑,但是想著自已這四年日日比雞起的早,睡得比狗晚,還時常到鎮上的書鋪看書擴充知識面。

而這次差不多一百人錄取20人,競爭不算大,自已這四年也不是白讀的,一個縣試應當是能過,就是不知道名次如何?這也是在村裡讀書的限制,和其他讀書人沒有交流,也就不瞭解對手的實力。

輪到陳程的時候,他先遞給左邊士兵自已的身份文書和考牌,然後給另外一名士兵遞過自已的書箱。

書箱裡只有兩支毛筆、墨錠、硯臺、筆筒、筆架、一塊石子、一塊破布、裝有水的葫蘆、油紙包著的饅頭和一塊火石。他注意到左邊士兵在看看文書又看看自已,文書上有他報考時畫的畫像,底下還有文字描述自已的體態容貌。

陳程之前就看了一下文書,上面寫著考生了三代親屬,畫了一張考生的小像,下面附上對考生外貌的描寫。

陳程的文書寫的就是9歲,身材矮小,面白無鬚,臉圓清俊。

這時士兵就讓他脫下棉襖檢查,沒有以前他在電視上看到的那麼變態,不用脫光,但是穿著一件單衣也冷得他瑟瑟發抖。

還好士兵檢查得很快,檢查完陳程立馬將棉衣套上,不然這麼冷的天氣,怕是還沒進考場人就感冒了。

終於檢查完,他可以進去了,感覺進個考場好麻煩,值得慶幸的是不用脫光衣服,還有自已的饅頭也沒有被掰開兩瓣檢視裡面是否裹有小紙條。可能是因為這只是縣試,考上了也沒多大的利益。

之後就是等待,在所有考生都入場後,要在縣令、縣丞、教諭等官員的帶領下給孔聖人上香,拜了三拜後,由教諭宣讀考場規矩,最後由縣令宣佈開考。

陳程在衙役的帶領下找到自已的號房,號房是一排排連在一起的小房子,他的對面也是一排,兩排之間的距離還是比較寬大的,目測一下起碼有四五米寬。他掀開木板進入自已的號房,裡面又窄又矮,如果是一米八的大個子肯定要彎著腰,幸虧他現在還很矮小,高度對他影響不大,就是覺得太窄了,大約一米二的寬度,裡面只有一張桌子,一張凳子,凳子上放有三根蠟燭和一個盛有清水的筆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