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秦國到底靠什麼統一了整個國家,結束了禮崩樂壞的亂世?\"

曾點本來在擊缶,忽然停了下來問出這樣一個問題。

“能打啊,秦國雖然慫了幾百年,可是在最後的一百多年裡,改革成功,廢除了立國的根本,變成了戰爭機器,所以六國都不是秦國的對手!”

小七爸爸說。

“能打也不能取天下啊,當時文王武王其實也很能打,但還是注意收攏人心,讓大部分百姓心服口服再出兵作戰,以摧枯拉朽之勢上位,這多穩啊。”

孔子說。

“各位想一想,秦穆公那個時候就敢讓大臣陪葬,後面的君王狠起來也很嚇人的,比如商鞅變法之後,士兵們打仗就是搶人頭,一個個腰間別著好幾個人頭,目的就是回來領賞!有計程車兵為了搶人頭還會大打出手,甚至互相殘害,因為幾個人頭就決定了妻兒老小一輩子的生活。”

小七爸爸說。

“確實夠狠,那秦國又是怎麼變成秦朝的呢?秦朝以後呢?是不是開始穩定了呢?”

下面不知道是誰在問。

“秦國有600多年的歷史,消滅所有邦國之後,建立了秦朝,但秦朝建立之後,高傲的國君立馬變成了皇帝,而且自封為秦始皇,這時候自信心爆棚到了極點。有兩個表現,一是想長生不老,二是想子孫後代都能延續秦朝的輝煌。因為秦國在列國的夾縫中都能生存600多年,秦朝那麼強,至少也要存活2000年吧,哈哈”

“結果呢?”

“14年就沒了。”

“然後呢?”

“然後我認為,秦朝統一了天下,其實就是在為周朝還債,尤其是東周。因為秦朝結束了天下動亂,這是對歷史最大的貢獻,後面的王朝,雖然分分合合,但總體上統一是主基調,文明還是繼續向前推進的。”

小七爸爸和所有的後世人一樣,對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非常認同。

“所以,之前子張問我,十世是否能夠預知,我給他分析了一下:商朝從夏朝過來,延續了夏朝的禮制,有的採用了,有的摒棄了;周朝從商朝借鑑了很多,後面呢就是秦朝沿用了周朝的禮制……”

孔子說。

“夫子,錯啦。其實,秦朝並沒有延續周朝的以禮治國的思想,秦始皇用武力打天下,也打算用武力治天下,所以失敗了。相反,您推崇的仁義禮智信,到了秦朝全部都被否定了,這就是造成秦朝短命的根本原因。秦始皇單純地認為,他不光可以長生不老,還可以摒棄儒家那一套,禮治太沒有效率,反而影響了他的地位。所以把您正在編寫的這一套《尚書》給燒了,順便把您刪減的《詩經》也全燒了。”

小七聽爸爸說完,覺得很詫異,因為她學過《詩經》,怎麼會全燒了呢?

子游告訴小七:

“《詩經》就是勞動人民在田裡勞動、在樹蔭下休息的時候唱的歌兒,就算燒了書,人們還是能唱出來的,所以一直流傳幾千年都是正常的,不會失傳。”

“但秦朝雖然殘暴,但做到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錢幣,極大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這些全是東周欠下的債。但最重要的是,秦朝取消了分封制和世襲制,推出了郡縣制,天下的土地都歸皇帝一個人所有,縣官不行了,重新派一個繼續幹。那種世世代代享受貴族待遇的諸侯永遠沒有了,中國社會宣佈進入封建社會!”

“此處應該有掌聲,從這個角度看,秦朝做了一件大好事!”

孔子帶頭鼓掌,小七也不知道具體代表什麼,就聽到“大好事”三個字,跟著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