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自然不能讓一個這樣的人擔任管院,所以易中海落選了。

劉海中和閻埠貴當選,完全是因為他們家人多,尤其是兒子多,所以在四合裡說話有分量。

張建軍有了這個新院子,就不怕被人打擾了,自已原來的跨院現在住的人太多了,使用任意門,怕會有風險。

來到新院子看了看,這個和四合院的結構是一樣的,前後三進的院子。

偌大的院子現在都是張建軍的,他趁機找機會使用了任意門。

按照意念來到一處漂亮國的化肥廠倉庫,看到堆積如山的化肥,張建軍暗自高興,把這些都弄回去,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想到這兒,張建軍並沒有立即行動,畢竟這些東西出現在四合院似乎不太合理。

而且馬上就進入11月份,葉老讓人送來化工部的邀請函,讓他去參加座談會。

因為是在旅大開的,所以這次張建軍要出遠門。

聽說可以去旅大,陳雪茹要跟著一起去,徐慧真也想跟著去,奈何她還沒有完全好,而且一路上並不好走。

最後還是陳雪茹和自已一起去,白玲聽到這個訊息, 和局裡請了假。

“路上不安全,有我在可以保護你!”

白玲的理由,張建軍聽了,也只好這樣。好在她的身份沒問題。

最後三人決定開車去,路上規劃了行車路線,那時候沒導航,完全靠自已,而且不像現在方便,想加油,都不容易。

還好張建軍拿到化工部的邀請函,並且開了介紹信,一路上過去,倒沒什麼問題。

只是風太大,車裡經常一層土。

好不容易到了開會地點,本來應該有200多位全國各地的中小化肥廠的代表,但是因為路途原因現在到了一半左右,其他人還在路上。

即便這樣,大家也先交流了經驗,特別技術,可以說是毫無保留的進行交流。

那時候也沒有專利意識,都是有了好的經驗全國推廣,因此先進技術也是這樣,在一個廠成功了就會推廣到其他廠。

張建軍對於技術不懂,不過根據資料,這些技術都是土法技術。

好在自已有手機可以搜尋相關資料,對當年的技術有所瞭解,同時對於外國的資料也有所瞭解。

他把資料整理出來,做成紙質版,交給化工部侯部長。

侯部長在看了張建軍的資料後,驚為天人,很多技術都是國內沒有的,但是侯部長是個技術部長。

一看技術就知道可行性,於是找來張建軍談話。不過張建軍推脫身體不適,只和侯部長簡短的說了幾分鐘就結束了。

再說下去就該露餡了,侯部長把張建軍的技術分享給來參會的中小化肥廠代表。

大家討論的意見,是技術可行,但是裝置需要自行解決,現在各廠的裝置都是自已手搓的,有什麼條件做什麼事兒。

侯部長點點頭,確實如此,張建軍提供的很多技術,依靠現在的裝置要想實現還是有困難的,不過既然有了解體思路,那後面就好說了。

張建軍則帶著陳雪茹和白玲在旅大到處逛了逛,這是一座歷史名城,看著城裡的各種建築,不由得想起那段屈辱的歷史。

隨後張建軍在港口看了看,想到要想把國外的東西弄進來最好的辦法是船。

於是立即向葉老打電報,表示了自已的想法,要在港口建一個倉庫,作為從國外進口化肥的中轉倉庫。

葉老回電同意,具體地點由張建軍自已決定。

張建軍想了想,最終選擇在了津門,距離四九城比較近,而且腹地是大片的農業平原,化肥的需求量很大!

隨著化工部會議的結束,張建軍馬不停蹄趕回四九城,去見了葉老,談了自已的想法。

葉老最後同意,成立一家化工企業,用來進口和生產化肥。

又找來化工部侯部長,不過商量的結果還是,全國雖然中小化肥廠很多,但是不宜合併在一起,因為都是地方性質。

侯部長說道:“現在制約化肥使用的因素很多,技術和裝置是一個,還有原料、電力,運輸等環節,這些中小化肥廠可以滿足當地的需求,就是因為因地制宜,不需要遠距離轉運。”

見如此,只好讓張建軍單獨搞一個全國的化肥廠,葉老語重心長的對張建軍說:“進口和生產是兩條腿走路,不能因為進口就不生產,咱們的生產一時半會滿足不了需求!進口還是有必要的!”

張建軍點點頭,確實如此,現在就算生產出來化肥,想要送到農民手裡都是問題,一是道路問題, 二是運輸工具問題。

化肥原料問題,主要是煤炭和天然氣,煤炭問題比較好解決。

結束會議之後,很快張建軍受到正式的任命擔任龍國化肥總公司總經理職務!同時兼任軋鋼廠副廠長和協和副院長職務,這兩個職務之所以沒撤,是因為張建軍的這個化肥總公司不知道能不能弄起來,萬一弄不起來,後面還有退路。

化肥總公司的總部地址設定在四九城,然後要在津門建設第一個進口轉運倉庫。

張建軍到港口邊進行實地考察,最終選好了廠房的建設地址,這裡距離港口很近,但是距離津門火車站很遠,如果要轉運,存在一定困難。

不過這裡的地都是鹽鹼地,這樣一來不用佔用良田。

倉庫建設主要注意防潮,防曬,防火等問題,同時要具備容易進出,特別是這是週轉倉,要求效率高。

因此建設當中都使用了高臺面,根據當時大卡車的高度設計。

這樣車裡進出裝卸很方便,雖然是開工建設,但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建好的。因此張建軍基本一個月過來一次檢視進度。

最重要的是啟動資金只要500萬,把這一片倉庫建好,估計就差不多了,剩下的錢還不知道從哪裡來。

特別是修建連線鐵路的專用連線線,投資更大,眼看還沒著落。

張建軍去找了幾次葉老,最後只是空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