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在家排行老九,便被起了個“九”的名。

從名字中也可以看出,增人不增地,一戶分九戶,可想而知,土地的緊缺。

可沒有辦法,那些良田熟地都被王地主和城裡來的大官巧取豪奪買走了。

老父親手上只有九畝良田,老父老母走後,兄弟分家,只能一人得一畝良田。

為了生存下去,王九這十來年帶著四個崽子早出晚歸,到遠離村裡的那片山坡上,整坡開地,陸續開掘出了十來畝坡地。

開始那幾年,由於土地生貧,種植的小麥幾乎剛剛收回麥種,一家子只能靠挖野菜包裹著一點粗糧充飢。

他王九也成了村裡的笑話,都取笑他,說那片山坡種不出糧食來,白白浪費力氣,加快家裡糧食的消耗。

不信邪的王九,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到深河溝裡挖淤泥,培養坡地。

七八年辛勤努力下來,這些坡地被養熟了,雖然還是比不上良田,但小麥產量也有良田的三分之二了。

村裡的人也不敢在明面上取笑他王九了,反而有些族中偏房的兄弟還覬覦他這些坡地。

得虧他兄弟多,還有家中的四個崽子都長壯起來,還沒有人敢明目張膽強搶他一家開墾養熟的坡地。

就算如此,開墾荒地滿三年後要納稅,加上坡地小麥產量不穩定,繳納完稅額,也只能恰恰夠養活一家六口,這還是拿麥糧到城裡兌換粗糧才行。

三年前一次進城兌換粗糧時,王九遇到一個西域來人正在集市上出售手上剩餘的馬鈴薯,心中一動,就狠心買了一些,纏著西域來人討教馬鈴薯的種植之法。

可惜那名西域商人並不懂馬鈴薯種植之法,只告訴他馬鈴薯是從土裡挖出來的,讓王九心中鬱悶不已。

就這憑著這條線索,王九硬是在家中後院裡騰出一小塊地方,將買回來的十七八個馬鈴薯埋進鬆土裡。

王九寶貝著很,明天起床的第一時間就是跑到後院觀察,當半個月后土裡冒出兩株嫩苗時,王九眼裡冒光,激動的跳起來。

三個多月後,馬鈴薯株苗葉子開始變黃,王九將近二十株馬鈴薯全挖了,發現竟然有一百多個馬鈴薯,近半石重。

欣喜不已!

當時已經進入初秋半月有餘,王九趕緊鬆土,將七八十個小的馬鈴薯一個一個按間距埋進土裡。

盯著那些成人拳頭般大的馬鈴薯發呆,不捨得吃,因為這是糧種!

可又覺得這麼大個的馬鈴薯只長一株苗,很不划算,苦思冥想,看了又看。

還真讓他發現一個怪異的現象,這些大的馬鈴薯四面都有一些零星的芽口,很像種子剛發芽時的形狀。

王九決定做個嘗試,將二十來個中等的馬鈴薯避開芽口切成兩塊、三塊、四塊不等,埋進新整理出來的鬆土裡。

做完這一切後,王九特意挖了一個地窖,將餘下的二十多個大馬鈴薯存放進去,以防萬一。

種過莊稼的人都知道,糧種任何時候都要預留著,因為種地很多時候看天吃飯。

老天爺開心了就多賞幾口飯吃,風調雨順,莊稼豐收;老天爺不快樂,乾旱洪澇,顆粒無收。

又半月後,無論是小馬鈴薯,還是切塊的馬鈴薯,皆長出了一根嫩苗,讓王九十分激動,他的嘗試成功了!

切塊種植法,能大大節省良種!

過了深秋,王九開始嘗試挖一些大的馬鈴薯,留著中小的繼續長大,直到初冬的尾巴,才徹底收完這一百多株馬鈴薯。

這一季收穫了一千多個馬鈴薯,基本每株能長有七八個,有大有小。

王九激動地估算了一下,有近三石重!

他將那些個頭特別大馬鈴薯的挑了出來,留作一家人食用,度過冬天,將剩餘的馬鈴薯全部搬進地窖裡儲存,做好過冬禦寒。

不過這次收穫過程中,也讓王九發現了一個不容樂觀的現象,第二次種植馬鈴薯的那小塊土地產出的馬鈴薯偏小很多,比不過第一輪種植的馬鈴薯產量高。

默默地記在了心中,他準備來年春播後拿一畝坡地種植馬鈴薯,同時繼續在後院種植,觀察對比一番。

......

經過近三年的摸索,王九大體掌握了馬鈴薯的切片種植法,一年兩季種植法,馬鈴薯與小麥輪種法...

王九一家六口過上了飽腹的生活,甚至還能挑一些大的馬鈴薯到京城裡販賣,為家人扯幾寸布各做了一套新衣裳。

去歲末為二十又二的大兒子從隔壁趙家莊娶回了一房媳婦,二十歲的老二也談好了李家窩的物件,準備新歲前娶回家來。

日子過得風風火火!

有盼頭!

給王九一家帶來這麼好的生活,都得益於種植馬鈴薯。

王家灣村民也知道了馬鈴薯的產量驚人,坡地種植都至少畝產八石!

今年春播前,在王家灣大地主王振武的帶領下,紛紛來到了王九家中,求取馬鈴薯種子與種植之法。

也多虧他去歲秋種植了四畝馬鈴薯,收穫了三十多石,良種夠多。

王地主一個人直接安排家僕佃農拉走了十石馬鈴薯糧種,畢竟地主老財除了銀子多,就是良田多。

不過王地主也沒讓王九吃虧,大手一揮,讓管家給了王九十六兩銀子,完全就是按照今年一石米一兩銀子又六錢來給!

王九笑不攏嘴,他平時將馬鈴薯挑到城裡集市中販賣,都不到米價的三分之一,還不好賣。

剩下三十多戶村民瓜分了十來石馬鈴薯,每家五十斤,夠種植三四分地,當然他們並沒有錢給,只是承諾收穫馬鈴薯後會還給王九同樣多的馬鈴薯。

王九也無奈,同村族兄弟,不能不借,不能不幫,特別是他那八個大哥家,還得多搭一些。

剩下十多石馬鈴薯,他自已要留下來當糧種。

到了今年秋播後,王家灣每戶都至少種植了一畝馬鈴薯,地主老財王振武種植了五十畝良田,一百多畝旱地的馬鈴薯,冠絕整個王家灣。

讓人奇怪的是,王地主並沒有馬鈴薯運到到城裡出售,也不知道種這麼多幹甚,吃又吃不完!

王九自已也只在秋季種植了六畝坡地的馬鈴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