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看到孫承宗皺眉掙扎的神態,看來還需要再下幾劑猛藥才能將他的思想扭轉過來。

朱由校可很看重孫承宗,後續很可能會派他到邊防,特別是東北建州方向,那裡現在可真出了一頭猛虎,也就是努爾哈赤,清的實際奠基者。

孫承宗能守住邊防國土,能打下新的疆域,收回故土,很重要。

但他對孫承宗的期待變得更高,希望孫承宗能在事後對這些地區進行有力統治,實施他的“屠土著移漢民”的國策,徹底穩固這些地方。

不然,只是匆匆打下來,又在幾十年,一兩百年後丟失,那不過是徒損國力罷了。

“孫師,汝何以看待播州之役?”

播州之役?

孫承宗聽到朱由校轉移話題一時間也沒意識到他提這場大明西南內部叛亂的戰役幹嘛。

“播州之役,位於西南,明緬戰爭,亦在西南,西南...”

孫承宗覺得自已抓住了什麼關鍵之處,拿著戒尺在西南輿圖上不斷比劃。

很快他就用小毛筆在四川、貴州和湖廣間標出了幾處關鍵之地,幾條箭頭將這片山川險要,廣袤千里的地區間串連起來,這邊是楊應龍叛亂的攻略方向。

“是了,這一片都是由土司統治的山川險要之地,這些土司都是本地世襲罔替的貴族。”

“西南與緬甸都是本地土司統治,本質上是一樣的。”

“唯一不同的是,大明在西南地區各府大城都有駐兵,故西南地區小叛亂不斷,大叛亂沒有,因為成不了氣候。”

孫承宗感覺自已理清了朱由校的意思,便道:“播州之役,楊應龍一小賊耳,不足為慮,只需派兵平之即可。”

“哈哈哈哈,不錯,楊應龍確是一小賊,不足為慮。”朱由校也很無奈,這個時代的文武大臣都是這樣對待西南土司。

沒辦法,這橫跨雲南、貴州、廣西西北部、四川南部、湖廣西部的千里疆域,都是山川險要、群山疊巒的地方。

這裡住滿了大量的土司,明廷聯合本地上層土司對這片土地進行統治,卻也是開國時期最有力的國策,畢竟北邊還有北逃的蒙元未滅。

孫承宗表情很怪異,朱由校都贊同自已的看法,怎麼又提出這個十幾年前的播州之役呢?

怪哉!

朱由校也沒讓孫承宗多等,繼續道:“諸葛亮七擒孟獲,在三國時期的蜀國就已經實現對這片西南之地的統治,為何至今一千多年都沒有徹底同化這片區域,還時不時就冒出叛亂?”

“而百越之地,自秦皇一統之後,除了漢初獨立出去的南越國,往後的每朝每代,又有何叛亂?幾乎都成了王朝末期的續命之地也!”

“南宋丟了中原地區,便靠著這片曾經的百越之地在續命存活。”

“難不成,若我大明到了末期,也只能步南宋的步履,一步步往福建兩廣跑,直至逃無可逃,學崖山跳海?還是逃去呂宋安南緬甸等潘屬國尋求庇護?”

朱由校的話,宛如雷轟,將孫承宗都鎮住了,讓他的心中無比震撼,這一刻他都注意不到朱由校是三歲孩童了,只覺得這位皇長孫就是一位神!

“啪!”一道清脆的聲音不合時宜地闖入了這片寂靜的空氣中。

一旁的史官也被鎮住了,手在發抖,毛筆都丟到了地上。

這位史官臉色徹底通紅,身軀比剛才趙煥罵萬曆帝不上朝時抖動得更加劇烈了!

伴讀桌坐著的魏朝心中充滿了擔憂,也不知道萬曆帝怎麼處理小爺這“大逆不道”的話。

倒是劉時敏,此時倒是臉色平靜,抓著毛筆的手地在白紙上寫寫停停。

還沒等孫承宗開口說話,朱由校的聲音便繼續傳播開來。

“孫師,你說,我大明就不能比南宋做得更好一些,徹底將西南地區同化,納入朝廷的統治?”

“倘若徹底征服統治這些土司,往後大明北方若有難,退往南都,依靠長江天險,背靠整個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是否更有希望北復中原大地?”

“如果這半壁江山中,西南地區不聽朝廷旨意,不配合朝廷徵兵北抗勁敵,甚至關鍵時刻叛亂,孫師覺得這樣的殘明還有希望嗎?”

朱由校這次說完,直接往案几高臺走去,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潤潤喉,便坐下觀察著孫承宗的一舉一動。

需要給孫承宗時間,讓他自已去看清楚這些大勢,去想明白這些關鍵之處。

畢竟孫承宗已是四旬的中年男人,已有自已成熟的思想與堅持。

不是小年輕,一通忽悠,便腦門充血,跪拜臣服。

事實也沒出乎朱由校的意料,孫承宗拿著毛筆在輿圖上圈圈畫畫,不過這些都位於輿圖中的長江以南區域。

一刻鐘過去了。

半個時辰過去了。

那道在輿圖上忙忙碌碌的身影,終於放下了毛筆,轉身向朱由校的方向跪了下來。

“長孫殿下,微臣以為,為大明萬世計,當滅西南土司!”

史官倒是適應了,臉不紅心不跳,揮動著手中的毛筆,做他該做的事即可,其他事莫要多心。

在他的心中,這個屋子裡的人就沒有一個是正常人,如果他不能控制自已的情緒,遲早有一天會被某些話驚嚇致死。

朱由校很詫異,孫承宗轉變竟然這麼大,真轉過這個彎來了。

朱由校不由好奇,走到輿圖前,看到孫承宗在長江以南往北方向,畫了三路大軍北伐的路線圖。

東路是從南都應天府出發,往淮安徐州一帶進攻山東。

西路從成都出發,往廣元巴中漢中一帶進攻陝西。

中路則從湖廣荊州一帶出發,經漢水,襲擊襄陽,再兵分兩路,一路往西北方向與西路軍夾擊西安;一路往東北方向進南陽,經許昌開封,與東路軍會師濟南。

會師後的兩路大軍,進可攻退可守,濟南西安兩個方向守望相助。

後續的進攻路線,孫承宗並沒有畫出來,因為沒有必要。

“好!好!好!”

望著這三路進攻路線,朱由校連忙叫好。

短短半個時辰,孫承宗便能以殘明為設想,制定出北伐中原的大戰略。

可見他並不只是一名優秀的防守型將軍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