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秦末漢初,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出了個女相士,即看相算命的卦仙兒,名曰許負。

據傳,許負是下邳神人黃石公的弟子,張良的小師妹。一出生便自帶神蹟光環,手握玉玦,玦上文王八卦圖隱約可見。

而傳得更神的是,許百日能言,談吐自若,被始皇視為吉瑞之兆,賜黃金百鎰(一鎰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

很快,許負就長大了,無師自通,能掐會算。拿眼一瞟,便知人吉凶,斷人禍福,把人生給看得透透的。

但說這日,一雙母女登門來求卦。

女相士許負畫像

這對母女,老媽叫魏媼,出身魏國宗室,因與吳郡薄氏私通,生下一女,也便是隨她而來的年輕女子。

“大師,這是我女兒,姓——”

“姓薄,魏王女人。”只一掃,許便收斂神色,字句擲地有聲:

“此女乃大貴之相,日後必生天子!”

02

魏王名魏豹,魏景湣王之子。

鉅鹿之戰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並分封十八路諸侯。西魏王豹,當算實力不菲的一號主兒。

見其混得風生水起,魏媼便把女兒送入宮中做了魏豹的姬妾,史稱薄姬。

魏豹

聽聞“天子之卦”,正與漢王劉邦聯手對抗項羽的魏豹,大喜之下,越瞅劉邦越不靠譜。

這傢伙,當年在泗水亭可是出了名的潑皮。整日好吃懶做,賒酒不給錢不說,還好色。

一個無賴混混兒,能有多大出息?跟他混,會有前途麼?

再看項羽,周王族後裔,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妥妥的名門望族。

老話說:混對圈子很重要。

跟著鳳凰飛,永遠是俊鳥;跟著烏鴉叫,早晚變死鳥。命都難保,將來還咋和老婆生天之子?

心念及此,魏豹跟劉邦散了夥,屁顛屁顛轉投項羽去了。

對於“許負看相”與“魏豹反水”這兩樁事件,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中載:

及諸侯叛秦,魏豹立為魏王,而魏媼納其女於魏宮。媼之許負所相,相薄姬,雲當生天子。

豹初與漢擊楚,及聞許負言,心獨喜,因背漢而叛…

03

魏豹這面一溜,劉邦很生氣,也深知楚、魏合璧對漢非常不利,遂命韓信、曹參、灌嬰為正副將,率大軍十萬來了個連圍帶打,最終逼得魏豹獻城投降。

當時,劉邦沒殺魏豹,只是把他派給御史大夫周苛,同守滎陽。

焉料,周珂卻沒慣著魏豹,隨便找個藉口,便送他領了盒飯退了場。

不得不說,劉邦挺損的,魏豹屍骨未寒,他就把人家妻妾全部“收歸國有”,壯大後宮。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薄姬,被罰入織布工房做雜役。

至此,儘管家破了,老公掛了,榮華富貴也沒了,但薄姬並未死心認命。

因為,她始終牢記著許負給她算的卦呢:

“日後必生天子。”

為了天子,也得好好活著。

可是,天子他爹在哪兒呢?沒爹下種,如何生子?

別急,爹來咯——

04

劉邦臨幸薄姬這樁風流韻事,神奇得連司馬遷都忍不住在《史記·外戚世家》裡一番八卦:

漢王坐河南宮成皋臺,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

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女遂成之。”

說,入宮一年有餘,薄姬都未能瞄到漢高祖劉邦的面,更甭提御幸了。

一日,在河南宮成皋臺,劉邦的兩個妃子,管夫人和趙子兒正碰頭說笑,恰被劉邦聽了個滿耳。

原來,少女薄姬與管、趙兩人曾是好閨蜜,也曾有過“苟富貴,勿相忘”的約定。

如今,管、趙皆得寵幸,薄姬卻落魄得連奴婢都不如,果真是造化弄人。

劉邦聽得心裡不得勁,就去找薄姬,打算聊聊天,解解悶,僅此而已。

可薄姬念念不忘天子之卦,豈能放過這個機會?“皇上你猜,妾身昨晚做了個啥夢?”

劉邦懶得猜:“啥?”

“蒼龍盤腹。”薄姬撫著肚子道。

這下,對了劉邦的胃口。

要知道,想當年,老媽在田間地頭打了個盹兒,夢與神不可描述。等老爹劉太公匆匆趕到時,正瞧見“蛟龍於其上”。

也便是這次人龍豔遇,致劉媼受孕,併產下兒子劉邦。

而薄姬此說,雖有盜版之嫌,卻惹得劉邦大樂,遂魚躍而起。

“大吉之兆啊,朕這就成全你!”

05

也許,薄姬此生,與劉邦之間僅有這唯一的一次。

而就是這一次竟開花結果,讓薄姬誕下一子,取名劉恆,是為代王。

《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

一幸生男,是為代王。其後薄姬希見高祖。

兒子是生了,可在波詭雲譎的後宮,在殺機四伏的帝王之家,別說成為天子,哪怕全頭全尾活下去,亦千難萬難。稍有不慎,即會招致殺身之禍。

呂雉

絕非妄言,劉邦的兒子們,就是一個個血淋淋的例子——

老大劉肥,因恐遭呂后加害,主動獻出封城,才勉強保了一條命;

老二劉盈,即漢朝第二任掌門孝惠帝。只因看了一眼老媽呂后親手炮製的人彘,竟生生嚇尿,英年早逝;

老三劉如意,劉邦生前寵妃戚夫人之子,年僅15歲便遭呂后鴆殺;

老五劉恢,被呂后逼得抑鬱自殺;

老六劉友,被呂后活活餓死了;

老七劉長,是呂后養子,生性跋扈,任性作死,終絕食而掛;

老八劉建,呂后雖沒碰他,卻毒死了他兒子,從此絕後……

至於劉邦的女人們,除遭受酷烈之刑、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外,管夫人、趙姬、趙子兒、石美人、唐姬等,《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中如是說:

“高祖崩,諸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

顯見,一個個難得善終。唯有薄姬:

“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太后。”

06

只有活著,才有機會。

命都沒了,還談何皇權,財富,地位?

而要想活著,只有低調,低調,再低調。最好低到塵埃裡,被每一個窺伺敵手都忽略不計。

薄姬做到了。

置身後宮,數年冷清,僅被寵幸一次。那也不去爭風吃醋,不去勾心鬥角,更不為兒子爭嫡奪位。

因為,爭得越多,鬥得越狠,危險也越大。且再三教誨兒子,為人要仁厚,要謹慎,要隱忍,要厚積薄發。

該來的,終究會來——

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后崩,劉邦的一眾忠粉,包括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等,群起而誅諸呂,瓦解外戚集團,廢殺少帝劉弘,接著開始評估、選拔接班人。

經表決,平素寬厚仁慈、聲名上佳的代王劉恆高票勝出,是為漢文帝。

至此,一代女神算卜出的“天子之卦”,終於應驗成真。而表面上無慾無求、與世無爭的薄姬亦如釋重負,化身終極王者。

至於怨毒陰狠的呂后,與之相比,不過是青銅罷了。

《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

代王立十七年,高後崩。大臣議立後,疾外家呂氏彊,皆稱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號曰皇太后。

且不言“天子之卦”是否可信,但薄姬的這份深入骨髓的護子之情,卻不容置疑。

薄姬畫像

07

一轉眼,25年過去。

這一年,是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姬走到了生之盡頭。

彌留之際,薄姬淡然淺笑,留下了最終遺言:

與子同葬。

與劉邦,僅一夕之歡,情寡義淡。既然生不同床,那便死不同穴。

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皆是兒子。既然母子情深,那便三生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