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一位古代君主,他第一個自稱“皇帝”,豐功偉績也無可比擬,特別是所開創的郡縣制,讓歷經分分合合的華夏,始終能夠最終走向統一,保持了兩千餘年的傳承。

原本歷代王朝的後宮,都有比較詳盡的記載,特別是皇后,更要特別記錄下來。可是,關於秦始皇的後宮,卻是語焉不詳。估計因為項羽的一把大火,火燒了咸陽宮,秦朝所留下的史籍也被付之一炬了。自此,秦朝三代後宮,成了千年的未解之謎。

秦始皇到底有多少嬪妃?至少到目前為止,都沒能找到有確切記錄的資料。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各類史料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的。

如果按照《史記》、《漢書》和《阿房宮賦》中關於阿房宮的記載來推測,秦始皇的后妃、宮人可達萬人以上。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阿房宮位於渭水南岸的上林苑內,是一座極其宏偉巨大的宮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司馬遷所記載的阿旁宮,是一座500多米長,100多米寬,可容萬人的大殿,已經非常雄偉壯觀了。以此推測,秦始皇的後宮,可能還不是太多,三千佳麗應該有了。

到了班固所著《漢書》中,“阿房之殿,殿高數十仞,東西五里,南北千步”,阿旁宮長達2000餘米,寬1000餘米,高達10餘米,的確可以輕輕鬆鬆居住上萬人了。現在存留的北京故宮也不過才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直接將故宮加大,上面覆蓋一個巨大的屋頂,遮風避雨,阿房宮規模之雄偉壯麗可見一斑。

而在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將阿房宮描繪的是更加的雄偉壯麗,“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把蜀山上的木頭全都砍伐了,蜀山成了一個禿子,木頭全用來建了阿房宮。阿房宮覆蓋三百餘里,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個大型城市的規模,北京六環的南北、東西寬度也不過100多里而已。而且杜牧還描寫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這麼多的閣樓殿宇,妃嬪媵嬙的確會“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這杜牧夠兇悍呀,秦始皇的後宮只有一萬人,卻住如此大的地方,騙誰的呀。以杜牧所寫阿房宮的規模推測,始皇的後宮至少數十萬眾。所以,終始皇一生,都沒能將後宮臨幸一遍,始皇帝的確辛苦呀。

當然,以上只是杜牧的想象。按照始皇帝辛勞36年,每日不休的工作熱情來計算,終其一生也不過能臨幸13000餘名后妃罷了。

那秦始皇的后妃到底有多少呢?我們來按照相對可靠的資料分析一下。

秦始皇出生於前259年,逝世於前210年,享年50歲。有史料可查的兒子至少有24人,女兒至少10人以上。秦始皇有34名以上的子女,其後妃一定不會太少。

如果按照有類似子女數量的皇帝后宮數量推測,秦始皇臨幸過的老婆數量應該在20餘名以上,最多也就是百餘位。比如,唐太宗也生有三四十名子女,但是有史料可查的老婆僅有不足20個。而清朝有如此多子女的皇帝,后妃一般也在百名以內。秦始皇雖然滅了六國,盡納六國宮人入自已後宮,更多的可能只是養在宮中罷了。

按照《周禮》定製,天子後宮,後1人,夫人3人,嬪9人,世婦27人,女御81人,合計121人。諸侯則是“一娶九女”,即1妻8妾。秦國最初作為尊奉周王的,應該不會逾越禮法。

到了惠文王時期,應該是納妃較多,於是改了宮制,將后妃分為八等,即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因為后妃增加,所以,惠文王才準備擴大宮殿規模,在渭水南岸準備建造阿房宮,即“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成而亡。”

惠文王算是子嗣比較多的一位秦王,有十餘名子女,其後的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的子嗣都不多,推測后妃也沒有惠文王多,所以,咸陽宮足夠住了,也就沒了擴建的計劃。

直到秦始皇滅六國,納六國宮人入咸陽宮,秦始皇才再次發現咸陽宮過於狹小,不夠居住,繼而有了修建阿房宮的計劃。秦始皇有數十位老婆,應該是比較可靠的。畢竟咸陽宮的規模也遠遠不及北京紫禁城的規模。

而在《史記》中記載,胡亥在建造驪山陵時說:“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然後“皆令從死,死者甚眾。”朱元璋死後陪葬了三十八名后妃,已經數量巨大了,司馬遷所說的“死者甚眾”,估計也就是幾十人的樣子。

如果屍骨不朽的話,也許等秦始皇陵考古全部完成之時,真的能夠解開秦始皇到底有多少個老婆的問題。而現在,我們也只能推測,秦始皇很可能也就只有數十名后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