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世紀以後,秦人在對於立後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隨著秦國發展壯大,各種國家制度已臻完善,秦統一中國後更全面建立了各種制度,並定出了皇帝的正妻為皇后、母親為皇太后的制度。但是秦始皇帝卻始終沒有立“六宮之首”,他也是立後製形成以來惟一沒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至秦始皇陵圓內一墓獨尊而沒有皇后墓,這成為令人費解的千古之謎。

秦始皇嬴政13歲即位到22歲親政,中間有9年的太平天子時間,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時間。即位3年,他便有資格立後,但前後9年都未立後。22歲到39歲的17年是其自已掌權、統一六國的時間,雖然國事繁忙,在後方立後也不費事。從39歲到50歲時,秦始皇多在巡遊路上,驕奢淫逸,摹仿修建了六國宮室,廣收天下美女,充斥其後宮之中,但是立後以“母儀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時間。“秦朝雖短,但秦始皇有充足的時間立皇后,不是他來不及立皇后,實際上是他自已不願意,更非其母親不操心,也非大臣不盡職。”

那麼究竟是什麼決定性的原因?歸結起來,大概有三方面的影響,促使秦始皇不立皇后。

其一,最有可能也是對其影響最大的,當是其母的行為給他帶來的巨大心理創傷和心理扭曲。

史載,秦始皇的母親趙姬行為失謹,先是做投機商人呂不韋的小妾,懷孕兩個月(多數人認為懷的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後,又被呂不韋獻給秦國的王孫子楚,子楚繼位後稱莊襄王,莊襄王死後,身為太后的她仍經常與呂不韋重溫舊情。

《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後來她又與繆毒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繆毒甚至於酒後大罵眾臣:“我乃秦王假父,怎敢與我鬥口乎?”母親的失檢行為令秦始皇惱羞憤怒,無地自容,使他心理壓抑,性格變得極為複雜:內向、多疑、妄想、專制、暴虐、冷酷無情,把他變成了一個失去理性的暴君,最後徹底暴發,殺了兩個私生子弟弟,將其母趕出成陽,並遷怒於呂不韋,罷免其相國之職,後又下詔命呂不韋“速徙蜀中,不得逗留”!結果呂不韋害怕被誅而服毒自殺。

因母親帶來的心理上的陰影一直伴隨著秦始皇。而且由對母親的怨憤,發展和泛化成對一切女人的仇視,造成他後來在婚姻上的偏執。

其二,秦始皇是第一個將中國基本統一的帝王,站在後代人的立場上肯定和讚賞其歷史功績就不必說了,秦始皇當時也很自命不凡,自認功德超過了古代的聖賢——三皇五帝。對皇后的要求自然也就非常高了,高到連自已也說不清楚,於是左看右看,“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後宮中六國佳麗竟沒有一個人能符合他的標準。

有一件事情也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秦始皇不立皇后的真實緣由。秦始皇對統一六國後收入後宮的眾多佳麗非常鄙視,痛恨她們拋棄亡國之辱而媚悅新主的行徑,但對守貞重節的女子卻倍加讚賞。據說有一個年輕寡婦名清,她數年如一日遵守婦節,秦始皇曾賜令她“旁座”,與自已平起平坐,而秦時就連當朝丞相在皇帝面前也只能站著,少有賜座之事。秦始皇還為這名寡婦修築了一座“懷清檯”,以彰揚其事蹟。至今蜀中有一山名貞女山,便是該寡婦曾經寡居的地方。

其三,眾所周知,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對方術、煉丹術等情有獨鍾。

秦始皇曾四次巡視六國故地,其中三次都會見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長生不老之藥,還派徐福率領三千名童男童女赴東海神山求藥。徐入海數年,哪裡找得到仙藥,又耗費巨大,他怕秦始皇發怒,於是謊稱可得仙藥,但是海上常有巨鮫出沒,無法靠近,請派神箭手用連弩射殺巨鮫。秦始皇便令人捕殺巨魚,還親自到海邊觀測大魚出沒,甚至想自已入海嘗試求仙。這種對長生不老夢想的濃厚興趣和孜孜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對其他事情的興趣,結果之一便是導致了立後這一大事被置之腦後。

秦始皇沒有立皇后,倒是省卻了許多沉湎於後宮的時間以及麻煩。他每天日理萬機,白天審理案子,晚上批閱公文,而且給自已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須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當時的一石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六十斤。每天批閱這麼一大堆竹簡,工作量著實不小。除了埋頭工作以轉移注意力外,秦始皇還大造宮殿樓榭,並經常四處駕車遊玩,立碑記功,巡視六國故地,再不就是暴施天下,“焚書坑儒”,赭衣滿道,黑獄叢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