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朱棣做了一個出乎了所有人預料的舉動。只見他解開了身上斗篷上的繫帶,雙手輕輕一抖理順了以後,直接披在朱瞻圻的肩上。

“天冷了,要記得多加件衣裳。愛惜下自已的身體,你這個臭小子。”朱棣拍了拍他胸口癟下去的護心鏡提醒,說明在這之前發生的一切,他都看在了眼裡。

他的小心思被永樂大帝當面揭破,朱瞻圻臉不紅心不跳的回答:“謝過皇爺爺的斗篷,孫兒現在知道了。”

朱瞻圻望著斗篷領口處,用金絲線繡著栩栩如生的兩條五爪金龍。這件永樂大帝穿的熊皮斗篷,要是能拿到佳士得去拍賣,不得拍出一個小目標啊?

永樂大帝要是知道朱瞻圻想將他的衣服拿去賣錢的想法,不知道會不會當場暴走,來個手刃不孝孫子呢?

朱棣對待朱瞻圻這麼親暱的舉動,直接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如果是物件換成了好聖孫朱瞻基,大家一定會習以為常,可是偏偏主角是漢王的嫡次子,永樂皇帝最不待見的那個掃把星。

文武百官的佇列裡,有不少人抬頭望向天空,似乎感覺到天要變了一樣。眼見朱瞻圻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還得到了皇爺爺的寵愛。

朱瞻基內心的憤怒可想而知,正當他準備上前理論之時,老爹朱高熾緊緊抓著他的胳膊,明顯是不想讓他衝動。

朱高熾的小眼一眨對著左邊文臣隊伍的蹇義施了一個眼色,吏部尚書蹇義越出眾人,出班奏對道:“臣蹇義啟奏陛下,太祖高皇帝欽定的《皇明祖訓》,對親王、世子的紋飾服章皆有規範,如今世子身上披的是天子衣冠,在臣看來世子難免有僭越之嫌。”

蹇義是太子詹事,隸屬於東宮。他將矛頭指向漢王世子,看到兒子被人欺負,暴脾氣的朱高煦直接站了出來,“天氣寒冷,爺爺給親孫子加件衣服有什麼不對。跟你蹇義又有什麼相干?”

“你這老東西管的未免太寬了,都管到天子的頭上來了。”

朱高煦一舉起拳頭,蹇義老頭這把老骨頭被漢王一威脅,蹇義被嚇得立馬縮起頭當烏龜,灰溜溜的邁著小碎步跑回大臣佇列裡。畢竟他老胳膊老腿的,經不住漢王那沙包一樣大的拳頭。

朱瞻圻看到這一幕,心裡只覺得好笑。他的便宜老爹大搖大擺的穿著五爪龍袍到處閒逛,沒人敢當面吱一聲。永樂大帝給他披一件斗篷,這幫文官就上綱上線的,敢情是把他當成軟柿子拿捏了。

蹇義退下之後,又有一名重臣站了出來。戶部尚書夏元吉出班奏道:“啟奏陛下,臣彈劾漢王僭越用龍鳳紋飾。”

夏元吉跟蹇義一樣都是洪武年間的老臣,夏元吉出身貧寒,在朝野間以直言敢諫而聞名。

“夏老頭你三番五次頂撞本王,是想找死是嗎?”

哪怕朱高煦站在他跟前,舉起了拳頭相威脅。夏元吉的臉上也沒有半點懼色,“漢王殿下受陛下之命監國,自當帶頭以身作則。哪有身負監國重任,卻視朝廷的法度於無物的道理?”

翰林學士金幼孜是教導太孫的老師之一,他也站了出來。“臣金幼孜,彈劾漢王僭越。”

內閣次輔黃淮,曾經與首輔解縉一起支援朱高熾登上太子之位。他出班奏列道:“漢王殿下監國不到月餘,多次僭用陛下的乘輿器物。自古法不避親疏,還請陛下對漢王按律處置。”

乘輿就是天子車駕。以便宜老爹招搖過市的性格,在皇爺爺面前連龍袍都穿在了身上,坐一下天子車駕這種小事。朱瞻圻一點都不奇怪,有這麼一個作死小能手當他爹,朱瞻圻只覺得自家祖墳冒了青煙,他的運氣真是好到了極點。

……

眾人不約而同出列彈劾,朝堂上有一半的文臣都加入了彈劾漢王朱高煦的隊伍,文臣那邊聲勢浩大,令有心袒護老二的朱棣,都變得猶豫不定了起來。

朱瞻圻的眼睛一直盯著兩個人,一個是永樂皇帝的心腹——兵部尚書金忠,另一個是太子一黨的大腦——左春坊大學士楊士奇。

這兩個人除了老和尚以外,在朱棣心裡的分量最重,尤其是金忠這個前燕王府的大管家。

他目不轉睛盯著金忠時,金忠飄來的目光也迎向了他。片刻之後,金忠面露驚異之色,原本邁出去的一隻腳又退了回去。

一個風度翩翩的中年人出班奏對,原本嘈雜的聲音,頓時安靜了下來。那人便是左春坊大學士楊士奇,未來的‘三楊之首’,五朝輔臣。

楊士奇今年剛滿五十,他的身材清瘦而欣長,面如冠玉,下顎一縷山羊鬍須。

他回頭望了一眼按兵不動的金忠,然後站在眾人前方朗聲說道:“臣楊士奇,啟奏陛下,漢王殿下受命監國以來,連續多日不上早朝,不僅荒廢政務。還醉心騎馬打獵,放縱部曲劫掠百姓,搞得京中百姓無不怨聲載道。”

以朱高煦肆意妄為的作風,上行下效之下,漢王府的護衛自然不會是什麼好鳥。雖然沒有大規模搶劫,但是手腳不乾淨,強買強賣、吃霸王餐這些行為是少不了的。

朱棣聽到楊士奇的話,直接開口問道:“楊愛卿所言,究竟是何意?”

楊士奇叩拜道:“如今漢王已經三十有四到了而立之年,滯留京中只會頻繁生出諸多禍端。臣請陛下依照祖制命漢王前往雲南就藩,還京城的百姓一個安寧祥和的春節。”

楊士奇很聰明。他閉口不談漢王和太子之間的糾葛,而是說漢王這個人沒有治國理政的才能,為人任性妄為。這樣永樂大帝就不會認為,是太子在打壓漢王,避免了東宮捲入奪嫡之爭。

楊士奇的話音一落,如同吹響進攻的號角。都察院各道御史,以及六科給事中這幫言官,正是文臣手中殺人的刀。

在楊士奇退回原位以後,言官們拿出了懷裡準備好的奏摺,紛紛上書彈劾朱高煦的種種不法行為,要求皇帝將朱高煦一家送去封地就藩。

一半以上的朝堂大臣都對漢王表示出了強烈不滿,接二連三的上書彈劾朱高煦的種種不法行為。

原本準備袒護朱高煦的永樂皇帝,看到這個群情激憤的場面。朱棣心裡的那杆天秤又向著東宮開始傾斜了。

朱棣認真思考的時候,伸手捋了一下長鬚。見到這個熟悉的動作,朱高煦暗道一聲‘大事不妙。’朱高煦顧不上跟文臣爭吵,走到朱棣跟前大聲嚷嚷了起來:“父皇,我有什麼罪過,要被髮配到萬里之外?”

朱瞻圻一聽這話,抬頭瞥見身旁的永樂大帝眉頭緊鎖,暗道一聲‘我這個豬腦子父王,要壞大事了。’

果不其然,朱棣的胸口不斷起伏,正是要發怒前的徵兆。身旁的朱瞻圻趕緊將身上的斗篷解了下來,捧在了手上。

朱棣看著他凍的渾身哆嗦,跪在地上將斗篷用雙手高高捧起。朱棣有些詫異的問:“這是爺爺給你的斗篷,你怎麼不披了?”

朱瞻圻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不停磕頭:“孫兒披著這身斗篷,諸位大人們開始圍攻父王。要是再披下去,孫兒害怕……”

說這話的時候,朱瞻圻瞳孔巨震,渾身的肥肉都在震顫,像是看到了極其恐怖的東西。朱棣俯下身子,在他的耳邊問道:“好孩子,告訴爺爺,你到底是在害怕什麼?”

朱瞻圻將頭埋在朱棣的披風下面,他的聲音細若蚊吟:“大人們人多勢眾,孫兒害怕他們聯合起來會對皇爺爺不利。”

朱棣看著眼前的這幫人,今天就像有預謀一樣,集體圍攻老二漢王。這讓他想起了當燕王時的一些不好回憶,這幫人跟黃子澄、齊泰、練子寧那幾個文人實在是越來越像了。

一想到這兒,朱棣的臉色越來越陰沉,他的眼神變得凌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