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寒風特別凜冽,尤其是江東市,靠近海邊。晚上的大風吹面而過,吹在臉上,有種被刀刮的感覺,很不好受。

冬至即將來臨,聽老人們說,在臨近冬至的夜晚,儘量少在晚上瞎逛遊。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李訊是個比較傳統的人,對此也深信不疑。但一考慮到自已身體出現的問題,卻也無可奈何。既然已經出校門,那就是下定決心了,一定要回去。

學校離家不算太遠,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在學校不遠處的車站等車的李訊,有一種飢寒交迫的感覺。雖然在5點左右已經吃過晚飯,但只是喝了點粥,吃了一兩鍋貼而已。

估計是“胃不好”的原因吧,亦或是心理原因?這個只有他自已清楚。

由於學校地處郊區,城鄉結合部。到了晚上,外地人“出沒”的比較頻繁,尤其是新疆人(並非地域歧視)。眾所周知,新疆人中“慣偷”較多,也不是因為有什麼地域歧視,可能李訊對此總有些偏見吧。

畢竟他的好幾個同學的手機都在車站被新疆人給順手牽羊地“摸走了”。他可不希望自已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對李訊來說,手機對他來說還是很值錢的,畢竟家庭並不富裕,父母省吃儉用,花了1000多塊錢幫他買了手機。他可不想手機成為新疆人的“戰利品”。

在等車的時候,心裡不斷反覆地想著自身的“病情”,還得防著新疆“扒手”,可真是忙不過來啊!

正在糾結的時候,199路公交車來了。

乘上公交車,車上還蠻空的,李訊找到一個空位坐下來,買好票,思緒又湧上心頭。

望著車窗外,樹木、路燈、房屋如浮雲般層層後退,李訊的愁思卻不能如浮雲般飄走。

算是無病呻吟,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只有李訊自已心裡清楚。

坐在199路公交車上,李訊插上耳機,開啟手機,翻閱著下載的歌曲。雖然李訊是一位90後,但他對80年代和90年代的老歌情有獨鍾,尤其喜歡羅大佑的歌。

翻到羅大佑的名曲《童年》,李麒按下播放鍵,閉上眼,慢慢跟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心裡慢慢哼唱。

李訊喜歡清靜,是個獨來獨往的人。喜歡歷史的他獨羨陶淵明,尤其喜歡靖節先生的《桃花源記》。聽著《童年》的曲調,李訊突發奇想,我何不就這《童年》的曲調也改編一下《桃花源記》?說改就改,說編就編,李訊再次陷入了沉思。

初中課文桃花源,

背誦全文的經典名篇,

名作執筆是陶潛,

解印辭官歸隱田園。

溪行捕魚的武陵人,

在桃林深處發現了另一片天,

肥沃的田地,

整齊的房舍,

自得其樂的世外人。

熱情好客的桃花源人,

邀請漁人到自已家裡面,

好酒好飯幾天設宴,

桃花源讓人忘返流連。

臨別時的叮嚀囑咐,

桃花源真的不足為外人道也。

來時的舊路,

做好的標記,

回不去的桃花源。

時光飛逝已而立之年,

碌碌無為離大學畢業不足一年,

曾經的壯語豪言,

早已不知被拋到天的哪一邊。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稜角磨平的青年。

離家還有兩站路的時候,李訊根據《童年》的曲子把《桃花源記》改編出來了,看來李訊還是嚮往與世無爭的歸隱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