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莫名其妙的話題在他們走到了譚淼淼說的那家“合興小食店”的時候就自動打住了。

無他,看到都九點多了小食店裡還那麼多人就知道,譚淼淼沒有吹牛,這家店的出品肯定不錯!

程家四口人除了許靜其他三人都沒吃過瀨粉,呃,程橙的上輩子不算,所以此刻她也是挺興致勃勃的,就想著趕緊去試試這個瀨粉是不是真的有譚淼淼說的那麼好吃。

不懂就問的程一鳴同學問許靜,“三嬸,什麼是瀨粉?跟河粉有什麼不同嗎?”

吃過炒河粉的他已經知道這個世上還有一種和他最愛的粿條差不多的叫河粉的食品了,也算是這趟省城之旅的一個小小收穫,嘻嘻。

“瀨粉啊,”許靜說道,“就是用大米磨成粉後做出來的一種長粉條,挺好吃的,你等下吃了就知道了。”

沒辦法,她不是美食家,老字號的典故可以隨手拈來,但是對一些傳統小吃的具體做法她還真的是沒辦法描述得很詳細。

“哦。”程一鳴也不失望,反正等下就能吃到了嘛。

他們幾個已經在一張剛好有客人吃完起身走了的小飯桌坐下,程慶輝去點單,許靜和程一鳴,程橙三個人坐在椅子上等。

這年頭,哪裡都不缺乏熱情的人,估計是他們在說的話被旁邊正在吃瀨粉的人聽到了,有個看起來大約有六十上下的老人轉過頭,笑著說,“瀨粉啊,可是我們省城的一種傳統小吃了,最開始是在西關發源起來的,以前想吃一口正宗的瀨粉,都要跑到西關去吃呢。”

“哦,那爺爺,這個瀨粉有什麼說法啊?”程一鳴好奇問道。

“以前的人窮啊,家家基本都沒剩飯的,偶爾有剩飯了,那是絕對不能浪費的,有那心思靈巧的人家,就把隔夜飯磨成米粉,再加水按照一定比例調成米糊,然後用漏勺把米糊慢慢‘瀨’到鍋裡燒開的滾水裡,所以就叫‘瀨粉’啦。”

哦哦,程一鳴挺想問為什麼要叫“瀨粉”而不是擠米粉什麼的,不過想了下,可能這個“瀨”字和那個細蓉雲吞的“蓉”字一樣都有什麼特別的意思或者典故,算了,對方是個陌生人,不好問太多,回頭查查字典吧,反正家裡有新華字典呢。

他和對方禮貌道謝,“謝謝你啊爺爺。”

“不用謝。”老先生看著挺儒雅的,應該也是有一肚子學問的人,他還熱情為這家店做起了宣傳,“這個合興小食店啊,以前在西關的,我小時候住西關那邊,每天早上都會去他們家吃上一碗瀨粉,沒想到現在老了搬到河南這邊住了,他們家居然也過來這邊開店了。”

“對了,那個用隔夜飯做成米糊是以前的事啦,而且那種是自已家吃才會這樣做的,開店的當然不是這樣的,這家店用的都是新鮮米漿,廚師凌晨三四點就要起來推石磨啦。”

“哇,爺爺您知道的很多啊,您和這家店的廚師很熟啊?”程橙在一邊也湊趣好奇問道。

“來拿粉了!”站在出餐口的一位圍著圍裙的中年婦女喊了一聲,有四碗呢,程慶輝和許靜兩個人都走了過去。

“是啊,剛才說了嘛,這家店我吃了幾十年啦,一開始負責做粉的是廚房裡那位大師傅的爸爸,現在他爸爸退休了,就由他接上。”

“傳承啊!”程橙的眼睛閃閃發亮。

老先生愣了下,笑了起來,“小朋友居然也知道傳承這個詞。”

程橙吐了吐舌頭,“我媽媽是老師,我在家裡跟媽媽學了一些詞語。”

“粉來了,趕緊吃。”程慶輝和許靜一人端兩碗瀨粉,把裝了滿滿一碗粉的雞公碗放在飯桌上,催促程橙和程一鳴趕緊吃,都快十點了,人家也快關門了。

那位老先生也吃好了,他站了起來,“兩位小朋友慢慢吃吧,這家店真的很不錯。”

“爺爺再見。”

“老先生慢走。”

程一鳴拿勺子舀起一勺子瀨粉,“這個看起來跟我們那邊的尖米圓好像差不多嘛。”

尖米圓是韓山市的一種很出名的傳統小吃,也是用稻米磨成米漿做成的,不過因為模具的原因,做出來的是一種兩頭尖中間圓的粉條。

尖米丸的煮法講究一個“清、鮮、巧”,這個也是和韓山市本地人的口味有關,先用沸水泡尖米丸再用豬骨吊過的高湯煮,最後再加上肉片、魷魚、蝦仁、魚丸等各種佐料,又以韓山市特有的魚露作為調料,吃起來清淡爽口,和省城的瀨粉還是有所不同的。

許靜說道,“看起來樣子好像差不多,但吃起來口感完全不同,你試下就知道了。”

程一鳴拿勺子舀了一勺送進口中,這個瀨粉粗粗短短的,沒有尖米圓那麼長,而且湯底很是濃稠,能吃出滿口的米香,瀨粉上還淋了豬肉渣、辣蘿蔔乾粒、芫荽、蔥花等等,吃起來口感確實和尖米圓完全不同。

程橙已經吃了好幾口了,她幸福地眯起了眼睛,“好好吃啊。”

“是吧,冬天的早上吃一碗熱熱的瀨粉那才叫幸福呢!”許靜也已經迫不及待開吃了。

至於程慶輝,在他們幾個一邊吃一邊說話的時候,他已經幹掉了半碗了,正站起來打算去再買多一碗呢!

許靜阻止了他,“等下就吃午飯啦,你吃太飽中午又吃不下去了。”

“好吧,我留著肚子中午吃大餐吧。”程慶輝想了下許靜的話有道理,有點遺憾坐了下來。

“爸爸,我這裡還有半碗,給你吃吧,我吃不下了。”這個瀨粉份量很足,滿滿一大雞公碗呢,程橙人小肚子小,半碗就已經飽了。

程慶輝知道她的飯量,也不客氣,親女兒嘛,吃她的剩飯怎麼了,浪費才是可恥的!

“趕緊吃,吃完咱們好好計劃下等下去哪裡逛。”許靜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