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標準?

標準是用來幹什麼的?

先是賦予,最後就是限制?或是“標準”二字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個問題。

就像你的名字一樣,對於某些模稜兩可的東西(現實生活中或是人透過發散思維聯想到的東西)給予其一個官方的,符合大眾認同的標準,並擬寫一個稱謂,然後那個稱謂就是它的名字,也就是我們口中的標註那就那麼“誕生了”。

但是,我們都知道,物質社會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出真知。

那個誕生的標準就好比誕生的一個新的真理,透過實踐來檢驗它是否符合物質世界發展的規律。

若這個觀點真的成立,也就是說這個觀點符合物質世界發展的規律(這裡的符合並不是完全符合,因為物質世界是相對的存在,而不是絕對的存在),這個觀點被大眾認可。

那麼這個“標準”今後起到的作用就是——限制。

這很容易理解。

就拿對與錯來講。小孩子淘氣是錯的?這絕對嗎?你肯定會說在不同的場所淘氣,所造成的後果不同,而淘氣的性質也隨著場所的改變而發生改變。

這是必然,但孩子之所以淘氣是因為他只是個孩子。這是一種人的想法。

但還會有很多種想法,因為現在這個時代,人的最虛偽的代名詞就是——素質。所以,另一種想法會是教育的問題,他們會想這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會不會出現了紕漏?

摒棄這些都不談,談談孩子犯的錯。就拿大聲喧鬧來講。

其大聲喧鬧對旁人造成不好的影響,固然是錯的。因為“公共場所禁止大聲喧譁”這個標準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是大眾認可的,所以它的存在自然合理。(大聲喧鬧)這種行為被定為錯的。

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倘若發生在這個標準制定之前呢?

又剛好遇見這情況,而且,是孩子真的不舒服,是在向周圍的人,父母也好,他人也好,是在向他們發出訊號,有人回應他還好,若是沒人搭理,他會愈演愈烈,因為他還在被照顧階段。

從孩子的角度來講是沒有錯的,因為不僅是人類,哪怕是一隻小鳥,一條小魚,任何一個生物,其求生欲是極強的。

這樣想想,小孩子若是真的因為不舒服而喧鬧,是不是又變得合理些了呢?因為人心是肉長的,當然是因為同情心在作祟!

你看,兜兜轉轉了一大圈。還是回到了這個矛盾的點上,到底是錯還是對?

那句話說得好:善人要誅心,斬草要除根。

不妨從根本上下手試試?(反正我覺得這本書本身就是個矛盾,我認為只有無聊的人才會鑽這所謂的“牛角尖”)

我們聊一聊“標準”是否該被制定,是否該被施行。當然這句話等於放屁,標準當然應該被制定,施行。因為標準(泛指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標準)符合大眾觀點,所以正常的人類社會生活生產過程中,應該有它的影子。

但是所有的標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有的新的標準都是結合舊的標準以及社會變遷而來的。符合了那句話:物質決定意識,物質世界決定意識世界。

但是呢,話又說回來,你可以視標準而不見,但心中不可沒有標準,做事時更不可胡來,畢竟有些標準是符合大眾利益的,標準指定的本身用意就是用來約束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