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三天,開墾了一畝多地,晚上燒了些草木灰,用揹包將一半的土豆種子背來,種了下去,順帶種了點玉米和紅薯。

兩臺載人裝甲車上還剩下數百斤種子,裝在揹包裡分幾趟全部運到那處名為回龍溝的小村莊,讓村民把土豆全種了,紅薯玉米各種一半,另外一半決定種到京師南部的高陽縣去。

穿越小說中的紅人,明末大名鼎鼎憂國憂民,德高望重的忠臣烈士孫承宗就住在高陽城。受到崇禎四年明軍在錦州東北大淩河城一役戰敗的原因,又因為與朝中東林黨人不合群,東林黨人為了侵吞遼東糧餉,乘此機會群起彈劾,孫閣老因此忿而致仕,但話語權還是很大的,有他的支援,紅薯的推廣種植必然事半功倍。否則,讓一個平頭百姓來推廣,恐怕尚未栽種,便讓惡霸搶個精光先吃為快。

在明末這個滿朝髒官庸臣當道的大環境下,一種利國利民的農作物想要推廣成功,亦需有實力的人支援。雖說自已知道朝堂之上也有幾位忠臣,可普通人想見到他們很困難,更別說大片栽種,不似孫閣老所在的高陽縣沒有那麼多的禁忌,而且他自已也有一些土地,用來培育種子已足夠。

想起孫承宗,不禁又回憶起那年的悲慘歲月。

崇禎11年深秋初冬(公元1638年)清軍由多爾袞與嶽託率領,兵分兩路再次破關入侵大明。孫閣老拒絕家人棄城至山東避難的勸告,誓要與高陽城共存亡。

至12月清軍圍攻高陽縣城,孫閣老率全城百姓奮力抵抗,終因城小人少被攻破,滿城百姓被屠,閣老全家戰死殉國,韃子為了洩恨,竟將七十六歲的孫承宗用馬拖死。孫承宗全家僅餘當時在山東某縣任縣令的一子免遭毒手。

一個月後,文武雙全的明末猛人盧象升與手下五千將士被三萬多滿清八旗兵圍攻於鉅鹿縣賈莊蒿水橋,全部戰死,盧象升身中四箭三刀,死前手刃數十敵寇。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近在五十里外的雞澤縣卻不敢接敵迎戰,隨後清八旗軍揮師攻擊雞澤縣,關寧軍一潰而散,毫無強軍風範。

擊潰了大明所有敢野戰的軍隊,蒙清韃子這才放心的四處搶掠,建奴八旗軍攻破數十座城池,掠得財物錢糧牲口人丁無數,厲時半年,大搖大擺地撤出關去。

據傳那個掘了乾隆與慈禧陵墓,並且鞭打屍身的東陵大盜孫殿英自稱是孫承宗後人。

不過,去高陽之前得為自已找身合適的衣服,總不能穿著這身戰鬥服去見孫大爺。

找村民問清楚去密雲的路,知道密雲離此三十里許,當夜郭少靖趕到密雲,找一處僻靜城牆陰角處,利用強大的手力,施展壁虎遊牆功攀上城頭,尋到一處大宅,搞到了幾十兩銀子數十吊銅錢,一套青衫,一頂范陽帽。

連夜又翻出城牆,待到天亮後穿上青衫戴好范陽帽再次入城,買下一輛雞公車,三石糧食二十斤鹽,十幾匹青布,數十雙大小布鞋一些針線剪刀之類,全部裝在這輛手推獨輪車上,推著趕去回龍溝小村,幸得穿越之後力量奇大,否則還真不易控制這種獨輪小車的平衡。

順著一條羊腸小道,回到了小山村。聽說這些物資全部送給村民,全村又是一番歡天喜地的轟動,對著郭少靖又跪又拜連聲感謝,害得郭小哥面紅耳赤急忙遠遠逃開。

這可是比自已高了十八代的古人啊!中間說不定還有自已的遠祖。

把這些物資交給村民,又留下一些銀子與銅錢,讓村民買些牲畜來餵養,增加孩子的營養,眾村民滿心歡喜的應承下來。

隨後,將剩下的紅薯玉米種子裝上雞公車,告訴村民不要怕花錢,錢糧之事由自已來解決,過些日子自已還會再來的。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馬蹄南去人北望!

…………

簡單告別後,郭少靖推著雞公車,哼著勁曲猛歌《精忠報國》向著高陽縣城而去。後面的村民全部跪下眼中含淚口中唸唸有詞,對著郭小哥的背影連連叩頭不止。

經過宻雲、順義、通州、每個縣城都進去住一晚。

第四天來到大興城裡吃飯住宿,次日一早推車上街準備出城,一陣急促馬蹄聲從背後傳來,郭少靖急忙將雞公車推至路邊,“啪”背上捱了一鞭子,隨後數匹快馬從身邊奔過,一群豪門家奴打扮的騎士發出一陣鬨笑揚長而去。

郭少靖用家鄉話罵了一句。摸摸後背,那件青衫已被擊破,禁不住一陣心痛,這可是自已來大明之後第一件衣服,忿忿不平忍不住對著惡奴的背影吐口唾沫。本想追上去暴捶一頓,想想種子要緊,暫且忍耐住,待以後誓要將這些豪門走狗收拾乾淨。

隨後又過固安、雄縣、一路跋涉500裡來到高陽縣,路上碰到的百姓不多,路邊時有白骨隱現。卻少有野狗見到,想來也被人吃光了。

崇禎朝最初幾年被蒙清韃子強盜在京畿的大肆劫掠,老百姓死傷無數,更有無數男女青壯被建奴擄走成為奴隸,老百姓有些躲到城裡去,有些躲到深山老林中,經歷了幾年的飢寒交迫鼠瘟蝗災,又減員了不少,回龍溝那小山村可能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後來幾次滿清入關搶劫就直接放棄了京畿,直奔山東淮安, 兗州 濟南 青州 登州 萊州一直搶到連雲港,捉住了德王 衡王這兩頭大肥豬。

到了1644年春天,李自成率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經 太原 寧武關 大同 居庸關殺奔京師,只在寧武關遇到守將周遇吉的強烈抵抗,其餘紛紛投降。

另一路經河南河北殺向京城,僅在保定府遇上了一點麻煩。千里華北平原上雜草叢生,人煙滅絕。“千里無雞鳴,時有青骨現”便是當時華北平原真實的寫照。

可悲的是這些京畿城市不久又將迎來血雨腥風。如果不惜耗費子彈,自已雖然有能力阻止這場浩劫,卻沒法改變這個愚昧腐朽的封建制度。

不改變官場軍隊的貪腐牟利陋習,之後面對西方國家的侵略,大明王朝更加無還手之力。自已最重要的是利用蒙清韃虜入侵的時機,消滅掉一大幫附在大明身上吸血的害蟲。

也不知自已能不能做到?千百年來潛移默化的封建思想不是靠武力能解決的!郭少靖搖搖頭停止感慨推車進了高陽城。

這天午後的高陽城內東南部的一處大宅,已經74歲的前大明帝師,前遼東總督,國級離休老幹部孫承宗孫大爺躺在一把躺椅上,一邊閉目養神!一邊回憶這些年的戰鬥經歷,時不時搖頭嘆息。

“閣老,閣老,門外有位年輕人求見,說有高產農物要獻給閣老。”一名家丁進屋稟報。

“年輕人,高產農物!”孫承宗猛然睜開雙眼精光四射雙手連揮,“快快有請!”

“是,閣老!”家丁退出屋去。

不一會,家丁領著一個年輕人進來。

年輕人行個禮,開口道:“見過孫閣老!小子名喚郭少靖,南宋海外後裔,近日來到故國,特獻兩種高產農物於故國,叨擾閣老一番!”

小郭同學仔細一瞧,這位為大明盡忠盡心最後卻落個慘死,可憐又可敬的倔犟老人中等身材,骨架硬朗臉膛清瘦剛毅,一蓬白多黑少的虯鬚長有半尺,兩眼射出精光。不像一個文人,倒似一位征戰疆場的老將。

“哦!無妨!無妨!原來是宋人後裔,幸會!幸會!”

孫承宗熱情地招待這位來送新農物的年輕人。

“來人!給郭小哥上茶!少靖,請坐!”

“多謝閣老!”

“不知郭小哥所獻何物?”

郭少靖從口袋裡拿出一個玉米,一個紅薯。

“閣老請看,便是此物。乃海外二種食物,這個名為紅薯又稱之為甘薯,這個名為玉米或叫珠米,種植技術簡單,畝產保底五百斤以上。”

一聽畝產保底在五百斤以上,孫閣老眼中閃出光彩來了精神。

“好!好東西!不知此物口味如何!”孫大爺老臉笑開了花。

“閣老稍等!讓小子展示。”

郭少靖便請家丁拿來灶灰,木柴,在屋外的泥地上把幾個玉米紅薯埋在灶灰裡,蓋上木柴,拿出一隻打火機點燃。

“閣老,需半個時辰方能熟。”

“無妨!老夫願等!郭小哥!你那火摺子很奇特?”

“此物名為打火機!一種新式火摺子,這隻便送於閣老。”

演示了幾遍,交給了孫承宗。孫大爺試了幾次,覺得很新奇,愛不釋手。

“好東西!好東西!”笑容滿面讚口不絕。

兩人東拉西扯,郭少靖照著小說中明末的描寫,向老人介紹了一些海外的風土人物,海上航行貿易之類。

當然也介紹了自已的祖國,幅員遼闊土地肥沃,卻又處於四戰之地,強敵環繞,對祖國虎視眈眈,要想咬上一口。附近海外一個實力強大的野蠻國家,終於按捺不住貪婪的野心,趁著當時祖國國力衰弱之時悍然入侵,曾經一度瀕臨滅國。

生死存亡關頭,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齊心,堅決與敵寇作英勇的鬥爭。隨後又出現了一位偉大的英明領袖,帶著老百姓趕走了外國侵略者,推翻了腐敗且軍閥林立的前朝統治,建立了以百姓當家作主,倡導平等、公正、團結、民主、法治、自由、誠信、友善、和諧的新國家。

孫大爺聽得津津有味,“郭小哥!不知你那國家裡的百姓過得如何?”

“哈哈!閣老!實不相瞞,比當下的大明強了很多倍,那裡男女平等,實行一夫一妻制。人人必須進學堂學滿十二年,會識字斷文,會寫會算,衣豐食足,安居樂業,家家戶戶小樓房,人人都有車輛代步,孤寡老人由國家養老。

吏治清明,國家強大,民心歸一,眾志成城,任何外敵都不敢輕舉妄動。海軍陸軍皆是鋼鐵雄師。當然也有敝端,只因人人都過上了好日子,人都變懶了,懶得連孩子都不想生,只怕生出來連累自已亨受舒適的生活!”

“果真如此?郭小哥你莫要誆老夫!”孫大爺吃驚地瞪大眼睛,想著那畝產五百斤以上的農物,心裡卻也相信了幾分。

“唉!若是大明也是這般強大富饒該有多好!”老人唉聲嘆氣,“國比國真氣死人,咱大明朝外有強敵內有流寇,國事艱難,吏治敗壞,天災人禍不斷百姓困苦之極。”

“不過!為何從未聽說過天下還有這般一個漢人國家?你莫不是在糊弄老夫?”

小郭同學笑笑,“小子豈敢糊弄閣老,晚輩的國家路途遙遠,來大明須得三百多年,…”

“什麼?三百多年?南宋末年至今總共才不過三百多年?”老人目放精光。

“噢!小子口誤!口誤!小子的意思是若是步行需要三百多年,但是坐船僅需幾十年。為避免紛撓,來故土皆自稱海外呂宋人。又因為路途實在遙遠,來的次數較少,故而外人不知。

小子祖輩心念故土,乘坐大船出海,於海上生下父輩,又在呂宋生下小子。因崇拜抗擊金國蒙元的一位大俠,故為小子取名郭少靖,希望小子如前輩大俠郭靖一般俠義!”

小郭信口開河,故意說路途遙遠之極,免得孫大爺見獵性起,非要讓自已出海帶他去。最後起名的確是父親這個金庸迷,參考了大俠郭靖這個名字。

“原來如此!倒是老夫無知錯怪小哥。來!喝茶!最快都要幾十年,老夫這輩子是沒指望見到嘍!”

孫承宗起身端來火爐上的水壺為郭小哥續上茶,搖頭晃腦嘆息一番。

“閣老莫要灰心,只要讓大明像我的國家那般立志圖興,改革制度中早已腐朽的敝端,大明朝一樣能民富國強!”

兩人又嘮嗑了一番民生朝政軍隊之事,忽然老人問道:“小哥家鄉如此富強,該不會再有贓官汙吏與流寇吧!”

一聽這話,郭少靖收起笑臉,一臉認真的說:“人心皆貪,無非目標不同,本國內也不乏有意志不堅貪財好色之輩。不過本國有嚴格的法令,還有紀委檢察機構明查暗訪,一經查實,或死刑或長期監押,全數家產充公。

雖如此!貪汙腐敗贓官亦層出不窮,明知前面刀山火海,偏要作飛蛾撲火之事,咎由自取,最終身敗名裂多年努力化作雲煙散去,而且被人民百姓唾棄,遺臭萬年!髒官汙吏雖多,但只要憑著堅持不懈的嚴厲處治,最終必將被肅清,還朗朗天地一個清明!”

“小哥剛才所說紀委檢察機構莫非與本朝的錦衣衛東廠相似?”

“正是!聽說大明朝汙吏遍地,幾乎達到凡官皆貪的程度!皆因監管不力,懲治力度不夠嚴厲之故,錦衣衛與東廠失職,致使腐敗橫行無忌,國貧軍衰民不聊生,招致蠻夷窺探我漢家大寶,為何不見皇帝整治一番!”

“唉…!唉…!”孫大爺連聲嘆氣,“難啊!汙吏結黨營私黨同伐異,團伙越滾越大。聖上曾經依仗東林黨肅清閹黨,卻不料之後東林比閹黨愈加不堪入目。等聖上醒悟時,東林已拉攏各派,鐵板一塊,局面已無法收拾。”

“皇帝難道任由他們胡鬧,什麼都不做?”

“怎麼會不做!首輔都罷免了好幾任,幾次給自已下罪已詔,赦免犯人,招來風水高人調整皇宮佈局,又是擺石頭又是栽樹,堵門封弄堂掛風鈴,什麼招都用上了,可局勢依然靡爛不堪,而且越來越困頓。”

孫承宗不住的搖頭嘆氣,胸口起伏不定,顯然是鬱悶之極,心中惡氣無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