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

趙昊[冷麵]“昨夜急報,西面的西涼國發了小股軍隊滋擾我國邊境。眾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張義(懷化將軍)[出列,抱拳行禮]“西涼女國未免太不將我大楚放在眼中,末將願為先鋒領兵前往!”

武將甲“末將願領兵前往!”

武將乙“稟陛下,末將願領兵前往!”

武將丙“末將也願領兵前往!”

從三品懷化將軍張義第一個率先請命,緊跟著接二連三便是好幾個武將跟著出來請命出征。

霍淵明[出列,行禮]“稟陛下,西涼國數次派遣的部隊均不過千人意在挑釁。西山關固若金湯,臣以為此事不足為慮。”

文官甲“臣附議。”

文官乙“臣附議。”

文官丙“臣以為左相所言極是,臣也附議。”

左相霍淵明的話音剛落,文官便也是接二連三地表示附議。文臣武將的意見瞬間便是站成了兩派。

“左相所言何意?難道我大楚泱泱大國就任憑西涼女國頻頻滋擾?如此豈不是喪我國威?助長他西涼女國士氣?”

袁鴻(吏部尚書)張將軍言重了吧。區區西涼女國,蝸居山嶺之間罷了。在我大楚百萬雄師面前不過是跳樑小醜,有何懼之?”

周武(忠武將軍)[立刻聞聲出列]“袁尚書一介文臣,不懂行軍打仗之事。這西涼女國滋擾我西山邊境已不是一日兩日,若不反擊施以顏色長期以往必將亂我軍心!”

魏忠(戶部尚書)“周將軍所言有理是不錯。然戰火一開,必將勞民傷財。西山關連著西山城,西山百姓必將陷入水深火熱之地。”

“百姓水深火熱?哪國哪代都避免不了戰爭,如今小戰正是為了避免將來的大戰。魏大人到底是擔心戶部撥不出軍餉?還是擔心西山的戰後重建又需要撥大筆的銀兩?

魏忠(戶部尚書)你!武人說話做事不知輕重!秀才遇到兵,本部堂不與你計較。”

文臣以左相霍淵明為首主和,而武將則以懷化將軍、忠武將軍兩位將軍為首主戰。手握兵權的鎮國大將軍戚震天倒是靜立一旁,並未表達態度。

霍淵明乃是你的親舅父,且所言並非無理。西涼國多次以小股部隊前來滋擾,每次均為小打小鬧,打完便撤回西涼,挑釁意味極重,意在藉端生事。可若我大楚一直置之不理,長時以往只怕亦會擾我民心,亂我軍心。

此時父皇尚未表明態度,手握兵權的戚震天亦沒發言,你決定暫時不動聲色,靜觀其變。

“戚大將軍,愛卿以為如何?”

戚震天[沉聲道]“回陛下,臣以為大動干戈倒也不必,小懲大誠仍是必須。”

趙昊[嘴角勾起一抹微小的弧度]“戚愛卿繼續說。”

“西涼女國犯我國邊境在先,我朝派三千精兵出關剿滅來犯之敵即可,無需引起兩國大規模交戰。”

“若朕沒有記錯,鎮守西山關的是正五品的定遠將軍徐旭?此人如何?

“稟陛下,徐將軍戎馬一生,曾立下諸多戰功,臣以為西山關有此人固若金湯。

文官乙“臣附議。”

文官丙“臣以為左相所言極是,臣附議。”

文官甲“臣也附議。”

左相霍淵明一開口,一群文官又是接連表示附議。

“戚愛卿覺得此人如何?”

“徐老將軍的確曾立下赫赫戰功,鎮守西山關十餘載,邊關安穩,百姓安康。然而老將軍用兵較為保守,善守而不善攻。如今老將軍已經年近花甲之年,守城尚可,然只怕不再適合出征。”

“大將軍此言差矣,大將軍如今應該也年近五十了?不依舊做著正一品鎮國大將軍?豈能不知寶刀不老的道理?”

戚天瑜[抱拳請命]“末將願領兵出西山關征剿來犯之敵。”

“稟父皇,兒臣願率兩千精兵前往,定剿滅西涼來犯之敵。”

趙昊[沉聲]“此事朕會多加斟酌。

“大理寺。”

“臣在。”

“劉府走水一案,查得如何了?”

“已有線索,還請陛下耐心等待幾天。”

“朕允了。”

“退朝吧。太子留下。”[起身]

李德全[高聲]“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