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到這裡,徐小杏回答回答鐵蛋道:“不怕鐵蛋,我在夢裡學會了辨認,這草房子有些有毒,有些沒毒,以前那些死的人,怕是吃了有毒的。你看山上這麼多,咱們採些回去,先煮了一點餵雞,雞吃了沒事兒的話,那我們肯定也能吃,對不對。”

聽到這裡,鐵蛋也沉默了一下,也認同了。畢竟家裡確實是沒啥吃的了。還剩幾個桂花嬸送的紅薯,吃完就真的斷糧了。

於是兩人席地而坐,就著竹筒裡的水,吃了帶來的紅薯,就收拾東西,背起柴火,提起揹簍及竹籃下山回家了。

到村口時,看到榕樹下有聚集了些人,有男有女,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到兩人走過了,都充滿了打量,但視線裡都沒啥惡意。

走近,高永安看到徐小杏籃子裡的東西,大驚失色:“杏丫頭,你摘這麼多草房子幹啥去?這個可不能吃。”

徐小杏一看說話的是本村村長,回道:“高爺爺,實在是家裡沒糧了,往日我不好時多虧村裡人接濟,現在好了,可不好意思在麻煩大家,今日上山打柴火,看著草房子長得實在誘人,採了些,回家先餵雞試試,雞沒事兒我們在吃,萬一中毒了,那也是命,萬一沒毒,也算有口吃的,總比餓死強”

說著高永安嘆了口氣,“杏丫頭,苦了你了。”旁邊的人都靜悄悄聽著,沒人接話,就怕徐小杏開口借糧,家家都不富裕,離收糧還有幾個月呢。

高嬸子就也是高永安家的大兒媳婦,這時對旁邊一個乾瘦的婦人說到到:“喲,王嬸子,這可是你家定了親的未來兒媳婦,都餓到吃草房子了,你不接濟接濟。”

王嬸子大聲回道:“呸,你咋不去接濟,掃把星,剋死了爹孃,帶個拖油瓶想進我門,那不可能。”

旁邊的人在竊竊私語,鐵蛋聽到氣的面色漲紅,提著揹簍的雙手青筋暴起。

“王嬸子,念你是長輩,我不能說什麼,但請你積點口德,今日不方便,改日在找你好好說道。”

“高爺爺各位叔叔嬸子,這還忙著呢,先回了”說著轉身就走了。

路上鐵蛋悶悶不樂,徐小杏開導他“鐵蛋嘴長在別人身上,愛怎麼說怎麼說,咱不理就是了”,“姐,可那個王嬸子太過分了,當初是他家來訂的親,這就翻臉不認人。”鐵蛋憤怒的喊著。

徐小杏安慰道“鐵蛋,這親,成不了,人家看不起咱們,早晚得退了,這種人家即便是嫁過去了日子只怕也不好過。”

“姐,聽你的,大不了以後我養你一輩子”,“哈哈,好,有你這句話,姐就放心了”。鐵蛋這會才開心了些。

在鐵蛋心裡,爹孃沒了,家裡只有他一個男男丁,他是家裡的頂樑柱了,要保護姐姐。

回家的路上徐小杏想了想又叮囑鐵蛋:“鐵蛋,這草房子咱自已吃就好,你可別出去說,這萬一別人要採到有毒的,吃出問題還要來怪我們呢。”

這也不怪徐小杏小人之心,確實是這裡實在人太窮了,如果別人聽到這東西吃了沒有問題,自已去採,萬一採到有毒的,吃出毛病,那就真的說不清楚。”

“姐,我知道,不會亂說的,萬一別人吃出問題,賴我們,那可賠不起”

兩人花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東西搬回家,回到家累的不行,但是還不能休息,要趕緊把東西收拾出來,蘑菇不經放。

用同樣的手法焯水,然後把已經曬乾的竹筍收起來存放到土罐子裡,空出來的地方再次晾曬滿了食物,看著滿滿的食物,徐小杏心裡可算安心了一。

處理完東西,就這今日採的雞樅菌,煮了些湯和菜,放了些淡鹽,那味道及其鮮美,下著兩紅薯吃了。

本來想著不吃早點睡,但今日干的活實在多,餓的不行,晚上不吃真扛不住了。吃完躺下想著聽那些人聊天說大後日鎮上有大集,想明日後日都早起,上山採野菜準備去趕大集,看看能不能買了換錢。

可天不隨人願,夜間就淅淅瀝瀝下起了雨,趕緊起來把曬的野菜收回家,到早上雨越下越大了,今日是上不了山了。

徐小杏心中有些煩悶,不過轉念一想,今日下雨,明日野菜就長得好,後日早早去採,賣的會更好些。於是也就不那麼煩躁了。

不出門的日子就在家裡弄收拾下的野菜及縫縫補補,一日吃兩餐野菜湯,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第二天大早,雨真的停了,徐小杏心中慶幸,不用冒雨上山,現在醫療條件差,有個傷風感冒,嚴重會要命的。

踩著露水,姐弟兩又上了山,不過這次換了一個位置,發現野菜真的長的特別好,有各種各樣的野菜,野韭菜、蕨菜、紫地丁、馬齒筧…,品種很多,不一一贅述了,兩人把採的野菜分門別類分好,用草繩一把一把的綁好。

徐小杏還發現了何首烏藤,激動後費勁力氣才挖了一些何首烏,看著有幾斤,準備明日拿去鎮上看看有沒有醫館收,要是有,那又有一筆收入了。

採完野菜,兩人回家把把野菜根朝下用水寖泡在水中,保證明日還是新鮮的,並把何首烏洗乾淨泥土晾乾放到了揹簍地下,上面放了野菜蓋著。

大早徐小杏叮囑鐵蛋看家,從床底下罈子裡輸了一百文錢帶在身上,準備到鎮上萬一賣不出去菜,還可以買些鹽回來。

於是揹著滿滿揹簍野菜出發了,沉甸甸的揹簍壓彎了徐小杏小小的身軀。

記憶裡她跟爹孃一起去過鎮上,自已卻不記得路了,一般村裡人都會結伴同行,要安全些。

她們之所以會將這個村子命名為榕樹村,完全是因為這裡生長著一棵巨大無比的榕樹。

這個村落規模較大,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大村莊了,大概有兩百來戶人家在此定居。在這些住戶之中,以高、林、王三大家族最為出名,他們不僅人丁興旺,而且在當地也頗具影響力。

相比之下,像徐家這樣的小姓氏就顯得有些勢單力薄了,整個村子裡只有寥寥幾戶人家姓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