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隸屬冀州中山國,地處太行八陘之六飛狐陘與太行八陘之七蒲陰陘的交匯處,向東沿著蒲陰陘,出五阮關可到幽州涿郡;向北沿著飛狐陘,可到代郡代縣。

而飛狐陘,就是趙雲入代的最佳選擇。

當趙雲一行人到達廣昌時,已是九月初,北風吹黃了山川,漫天枯葉,盡是秋的悲涼....

呼嘯的北風,也一天比一天冷........

近六千人的隊伍,駐紮在廣昌城南面數里的地方,趙雲喚來曹性和裴元紹,將最後一箱金銀交給二人,讓他們帶著一隊軍士去廣昌城內採買衣物等生活必須品。

如今,天氣轉冷必須得準備衣物了,不然這些老弱婦孺很可能走不到代郡,就凍死了!

跟著他北上的這三千餘老弱婦孺,不是朝廷認可的,所以王芬不會給他一分錢糧,這些人的花費都得他自已承擔,之前在真定送給左豐一箱金銀後,他就僅剩兩箱錢財,出發前他又拿出一箱金銀,採買了北上所需口糧。

最近,要不是收降劉石,得了劉石手中的糧食,不然手上這最後一箱錢財,根本不能用來採買衣物。

隊伍簡單駐紮下來後,拾柴的拾柴、打水的打水、架鍋的架鍋,全是忙碌的身影,其中有老人、婦女、軍士,還有懂事的孩子.....

趙雲箕坐在枯黃的野草上,掏出懷裡簡易的地圖,看了起來.....

從地圖上看,他們已經走了一大半路程,以這樣的速度的話再走半個月,在九月中旬之前應該可以到代郡治所高柳城。

趙雲不禁在想,若是在一千八百多年後,這總共千餘里的路程,坐上高鐵不過就是一個時辰的里程,而在這個時代卻無異於是長征。

哈!

他自嘲地笑了笑,就當那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夢吧!

收起地圖,將地圖揣入懷中,趙雲加入了忙碌的身影中,這個時候沒有趙太守,只有與大家同甘共苦的趙二郎。

...........

廣昌城

廣昌也就是後世的淶源,城池建造在淶源盆地中央;因為地處飛狐陘與蒲陰陘兩條要道的交匯處,廣昌城憑藉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的繁華!

黃巾之亂平息已經有一個月,走南闖北的商人再次踏上貫穿並冀幽三州之地的飛狐陘、蒲陰陘,而廣昌城就成為了他們中途唯一補給的地方,走這裡的人幾乎都會在此停留。

如今,這裡也是趙雲獲取補給的地方,傍晚時分,曹性和裴元紹回來了,一箱金銀換來了上千匹布,以及一些生活必須的物資。

第二天一早,隊伍繼續北上.......

半個月後,也就是九月十七,經歷千辛萬苦,跋山涉水的趙雲,領著五千四百人到了高柳城外,令人悲傷的是,有數百老弱倒在了飛狐陘北段崎嶇的山路上。

.........

九月中旬的北方,寒風凜冽,高柳城在呼嘯的北風中一片蕭索......

高柳境內,三面環山,北為雲門山緊挨長城,西為採涼山,南為六稜山,中部形成南北兩個盆地。最高的六稜山,海拔兩千多米。境內有桑乾河、吾其河、白登河、黑水河等流域。

高柳城就坐落在北部雲門山下的盆地中,城高六丈,城池呈東西走向,東西長約三里,南北寬約兩裡,是一個周長不足十里的小城。

高柳城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它屬於邊城,邊城最重要的就是防禦能力,高柳城不僅城高牆厚,城牆每隔一定的距離就有突出的矩形墩臺,俗稱馬面牆,是利於防守者從側面居高臨下打擊來襲敵人。

除了馬面牆,兩座城門內還設有甕城!

對!你沒有看錯,為了增強城池的防禦能力,高柳城只有南北兩座城門。

趙雲的到來,倒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看五千多人突然出現在高柳城下,守城計程車卒下意識地敲響了城樓警鐘......

“噹噹噹~”

尖銳的聲音響起,死氣沉沉的高柳城好似活了過來,一群內著單薄白裳,外罩鐵甲的縣卒出現在了十多米高的城頭。(漢時:一丈約米,六丈高就是近十四米。這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度,不愧是邊關重鎮。)

趙雲舉目仰望,他終於想通,為何高柳城距鮮卑王庭彈汗山那麼近,還沒有淪陷的原因,因為這樣的堅城,對於攻城一方來說無疑是天塹,更何況是不善攻堅的胡虜。

城樓上,出現一個身披鐵甲,嘴叼草莖的高瘦漢子,此人手扶城垛對著城下語氣慵懶道:“城下何人啊?”

初聞警鐘,高瘦漢子首先是看北方有沒有狼煙升起,沒有狼煙那就說明不是鮮卑人來了!上城一看,城下有身穿漢軍制式裝備的軍人,也有武器五花八門的青壯,還有老弱婦孺,這很像護著邊民南遷的隊伍,可高柳城就是邊城,他們是不是走反了?

這時,城下週倉策馬而出,在城門百步外駐馬高聲道:“城上的人聽著,天子親封代郡太守入代赴任,還不速開城門?”

新任太守?

聞言,高瘦漢子領著士卒跑下城樓,他倒不會懷疑城下之人所說;首先,高柳很窮,食不果腹的那種,除了鮮卑奴對這裡感興趣外,估計狗都不來;再則代郡已快一年沒有太守了,上一任太守戰死還是在去年這個時候。

聽聞新太守來了,高瘦漢子挺高興的,因為這樣他就可以撂挑子去幷州投奉先兄了。

少頃,厚重的城門,在十餘名士卒的合力下緩緩推開......

一個身材高瘦,不修邊幅,走路一搖三晃,吊兒郎當的漢子,叼著一根草莖,從城裡走來。

趙雲跨坐在戰馬上,打量著來人,這高瘦漢子給他的第一感覺,就是欠揍,一看就是個軍痞。

高瘦漢子來到趙雲等人前方,嚼著嘴裡草莖,流裡流氣,道:“按慣例,先驗敕牒?”

敕牒:是出至朝廷的任命文書,蓋有尚書檯大印。

趙雲抬手示意身側曹性,取出證明自已身份真實性的敕牒。

待高瘦漢子確認無誤後,雙手將敕牒還給曹性,快步上前,他目光四下搜尋,暗道:新任太守呢?

在他映象中,能做到朝廷親封兩千石太守的人,最起碼也是個身有貴氣,頗有威儀的中年人,但他瞅了半天也沒見哪個人有太守氣質啊!

“我家太守當面,還不上前拜見?”周倉對跨坐在馬背上的趙雲拱了拱手。

這少年是太守?

高瘦漢子一驚,這不還是個雛兒嘛?敕牒上寫著,新任太守叫趙雲,莫非就是他?

高瘦漢子再次打量趙雲幾眼,暗道:你們說是那就是吧!反正乃公也要去投奉先兄了!遂抱拳道:“高柳縣尉成廉,恭迎太守!”

成廉?

一聽此名,趙雲不禁想到歷史上呂布麾下八健將之一的成廉;不過,趕了一個多月的路,所有人早已疲憊不堪,趙雲暫時壓下一探究竟的想法,覺得還是先進城要緊,對高瘦漢子,道:“成縣尉引路吧!”

“太守請!”

成廉微微抱拳,邁著八字步,一搖三晃地引導趙雲入城。

在城外,高柳城給趙雲的感覺是高大堅固,形如天塹;而進入城中,瞬間讓他大跌眼鏡,彷彿是進了難民窟,城內隨處可見坍塌的房屋,髒亂的街巷,皮包骨頭的行人.......完全看不出有一郡治所的樣子。

而內地郡國治所,哪個城池不是車水馬龍、人潮湧動?

但這代郡治所竟如此破敗?

來時,本來趙雲是有心理準備的,可這也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一郡治所都成了這破敗樣,那代郡轄下另外十個城池又會是什麼樣?

此刻,趙雲真有一種掉頭就走的衝動。

因為他有他的野心,之前在常山奮勇殺賊,就是為了博取功勳,換得一塊自已的地盤,然後再潛心發展勢力,待天下大亂後,加入那場逐鹿天下的盛宴。

而眼前這代郡,有希望嗎?

說實話,趙雲此刻非常失落。

但他自問,我還有別的選擇嗎?

沒有!

因為從他受封代郡太守那天起,他就沒得選!或者說以他的出身,就註定了沒有選擇的權力。

入城後,趙雲將安置隨行五千多人的事情,交給了周倉、曹性、左髭、裴元紹四將。

而他,則帶著妹妹趙雨,領著百餘親衛精騎跟隨高柳縣尉成廉,去了城中郡守府。

來到郡守府,眼前的一切依舊還是那麼破敗,推開府門,頓時揚塵四起,顯然很久沒人來過了;蛛網、塵埃、雜草成了郡守府的裝飾。

成廉面露尷尬,解釋道:“縣衙那邊一直人手不足,所以......”

“成縣尉,為何不見高柳令?”

趙雲是代郡郡守,而高柳縣令理應前來拜見。

“暫由卑職代任!”

成廉微微拱手,訕訕一笑。

“代郡長吏呢?”

趙雲又問道,因為大漢邊郡一般都設有掌管軍事的長吏,是邊郡二把手。

“這....”

成廉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莫非也是你代任?”

趙雲瞥了一眼成廉,這傢伙流裡流氣,一看就不像個正經人。

“嘿嘿!”

成廉嘿嘿地笑了起來,道:“暫代!暫代!”

“咯咯!”

趙雲身旁的趙雨,忍不住捂著嘴兒笑了。這瘦高個兒可真有趣,代郡從下到上的官兒他居然一個人全乾了!

“既然你代任數職,代郡的情況你應該是最清楚的吧?”

趙雲拍了拍手上的灰塵,在郡守府大廳前滿是塵埃的臺階上一屁股坐了下來,看向成廉道:“那你就說說吧!”

成廉微微躬身,道:“不知太守所問是哪方面?”

“你也別站著,坐下說!”

趙雲用手掃了掃身側佈滿灰塵的石階,示意成廉坐下,繼而道:“先說說鮮卑人的情況吧!”

如今,代郡這般破落,趙雲知道鮮卑人“居功至偉”。

鮮卑人源於東胡,秦末漢初之際匈奴強勢崛起,同為遊牧民族的東胡被匈奴打敗後,分為兩部分別退至烏桓山和鮮卑山,後來他們便以山為族名,形成了現在的烏桓族和鮮卑族。

其後,鮮卑人一直飽受匈奴人的壓迫,在草原就屬於低等人,時常充當匈奴發動戰爭的炮灰。

這樣的壓迫一直持續了一兩百年,直到匈奴被大漢打得日益衰落後,鮮卑人才逐漸擺脫匈奴人的控制。

又在一百年前,鮮卑人聯合烏桓、丁零以及西域諸國打敗了曾經騎在他們頭上的匈奴人,由此奴隸翻身做了主人。

接著,在公元91年,漢庭外戚竇憲為贖其罪,主動請纓北擊匈奴,完成了燕然勒石的壯舉,將北匈奴徹底趕出蒙古高原,逃往歐洲,成為了歐洲人的噩夢,上帝之鞭。

而鮮卑人則趁機佔據了遼闊的蒙古大草原,在肥美的草原滋養下,鮮卑族越來越強大。

直到三十年前,一個名叫檀石槐的鮮卑人橫空出世,在檀石槐的雄才大略下,使散亂的鮮卑各部走向了統一,他們北拒丁零,東退夫餘,西擊烏孫,一舉奠定了草原霸主的地位,建立了一個疆域東西長達一萬四千多里,南北寬達七千餘里的鮮卑帝國。

而鮮卑人的崛起,對於逐漸走向衰落的大漢來說,就是深重的災難,此後北疆成了鮮卑人的後花園,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對此,漢庭也並非沒有采取措施,在熹平六年,也就是七年前,漢帝劉宏曾同時派出三路大軍出塞遠征鮮卑,當時一路大軍就是從高柳城出發,結果大敗而歸。

至此,漢庭再無征討鮮卑的實力,漢帝劉宏也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以至於現今河套盡失,百萬邊民十不存一。

直到三年前,檀石槐這老梟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檀石槐死後,其子和連即位,而和連貪淫好色,又無才德,難以服眾,使得鮮卑內部矛盾逐漸激化.....

而和連為了轉移內部矛盾,親自領兵攻打涼州北地郡,卻被人射殺。

和連死後,和連兄長之子魁頭即位,也就是現任鮮卑大單于。

據成廉所知,魁頭已有壓制不住鮮卑各部的趨勢,但如今的鮮卑,對大漢來說依舊是個不可力敵的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