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郭典意動,趙雲說道:“府君,黃巾雖眾,但能戰之丁不過半數,今五千餘俘虜中,有六成乃是老弱婦孺!”

聞言,郭典恍然道:“子龍的意思是老弱婦孺為質,選兵丁壯?”

黃巾軍人數之所以如此龐大,完全是因為裹挾活不下去的百姓而來,自然就存在拖家帶口的現象。

就像今日被常山軍俘虜的五千多人中,只有兩千多青壯,餘者皆是老弱婦孺,但這些老弱婦孺都是這兩千黃巾青壯的家人或者鄉鄰。

若不是因為這群老弱婦孺,成了這些青壯的牽絆,哪能俘虜這麼多壯丁?

不然人家早就跑了!

“是的!”

趙雲點了點頭,笑道:“雲猜想,孫國相此刻應該正為這數千俘虜而煩惱,畢竟數千人每日可要消耗不少的錢糧,同時還要分出兵力看押,長此下去常山也吃不消;但以孫相國素有清廉愛民的名聲,又不能棄之不理或者殺俘;如此就讓孫國相陷入兩難之間,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郭典撫須含笑,眼神示意趙雲繼續說下去。

趙雲繼續道:“若是這個時候府君願意接手這燙手山芋,孫國相必然歡喜。屆時府君趁機向孫國相討要一批軍資、錢糧,助府君成軍。投桃報李之下,府君便把那五百郡兵還給他,並承諾將來歸還錢糧,如此孫國相必然應允。”

“子龍好算計!”

郭典聞言大笑,說來說去,這五千俘虜還不是要孫瑾出錢糧養。

不過,這是暫時的,同時,還給孫瑾畫了一個大餅,有朝一日會歸還所耗錢糧。

而郭典用黃巾青壯成軍後,就會前往鉅鹿平賊,那麼三千多老弱婦孺將留在常山為人質,就無須擔心出現臨陣倒戈的現象。

..............

翌日,郭典早早起身,帶著趙雲去了國相府。

二人被請進國相府客廳,好不容易睡了個安穩覺的孫瑾,估計郭典是急不可耐的讓他撥兵。想起自已允諾那五百銳士,孫瑾就肉疼不已;如今,黃巾亂起,天下不安,他深知手裡有兵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五百兵馬雖然不多,但也是成軍多日的部隊,不是新幕之兵可以比擬的,況且還是經過戰陣洗禮的,更為珍貴。

不過,自已乃堂堂常山國相,說出去的話自然不能食言而肥。

現在還有一件事情,讓他最鬧心,那就是昨日俘虜那五千多張口,孫瑾心裡暗罵虞涉、方綜這兩豎子,打敗黃巾賊不就好了,為何還要把俘虜押回城裡?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雖然心裡不痛快,但孫瑾還是褒獎了二人一番,畢竟對於此時天下各地節節敗退的官軍來說,這是一場振奮人心的勝利;同時他心裡也在盤算如何寫這份捷報送入京城。

想到昨日的勝利,孫瑾心情好了不少,這次勝利雖然不是他主導的,但出兵的是他,功勞自然他最大,至於趙雲刺殺賊首之功,他覺得可以好好潤色一下捷報。

客廳內,郭典、趙雲二人已等待多時,孫瑾姍姍來遲。

郭典、趙雲連忙起身拱手,道:“孫國相!”

孫瑾雖然擺著架子,二人也不敢表現不滿,畢竟人在屋簷下,裝裝孫子也無妨。

須知,沒有做過孫子,哪有做大爺的酣暢淋漓?

郭典身姿擺的很低,孫瑾也不敢得寸進尺,臉色露出和煦的笑容,歉意道:“一些瑣事,害得君業久等了!瑾之過也!”說著拱手作揖。

至於趙雲,自然被孫瑾忽略了,一個小小的少年,哪怕刺死了張牛角,也不值得他為之告罪。

趙雲也有自知之明,並未有任何情緒,身姿挺拔的佇立在郭典身後。

“喻章忙於公務,何過矣?”

喻章,是孫瑾的字,郭典拱手道:“是典冒昧打擾了!”

二人一番客套後,各自落座,趙雲也跟著跪坐在郭典身側。

孫瑾率先開口道:“昨日大勝一場,並誅殺張角義子張牛角,君業麾下趙雲居功至偉,可謂是少年英雄吶!”

說著,孫瑾看向趙雲。

“國相,謬讚!”

趙雲躬身抱拳道:“雲愧不敢當,此勝全仗國相運籌帷幄,若無國相想必雲早已死於賊叢之中,雲還要謝國相救命之恩呢!”

說著,趙雲躬身一拜。昨夜夜宴,趙雲就發現孫瑾此人最喜奉承之言,今日他便投其所好,反正就動動嘴皮子。

孫瑾一聽,果然大為受用,越看趙雲越是順眼,暗道:這少年,謙遜有禮,不錯。

隨後,郭典向孫瑾提出欲用黃巾俘虜選練成軍的想法,孫瑾只是微微驚訝後,就滿口答應了。孫瑾頓覺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他正鬧心這數千俘虜呢,如今扔給郭典,他倒樂的清閒。

不過,當郭典向他提出要兩千人的軍備、錢糧後,孫瑾神情一暗,兩千人的軍備,那差不多是他府庫一半的軍備,還有錢糧,那也是個不小的數字,這讓孫瑾又難受了起來,忽然間他感覺郭典就是個瘟神,要兵、要軍備,還要錢糧。

就在這時,郭典也看出來孫瑾不愉,趕緊說不借那五百銳士,孫瑾這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郭典。並且虛情假意地說,東面鉅鹿郡百姓正在水深火熱之中,無不殷殷期盼郭太守前去拯救。

其實,孫瑾是巴不得郭典現在就走。

最後,郭典又說要把黃巾俘虜老弱婦孺暫時留在常山為質,以防黃巾降兵臨陣倒戈。

一聽此言,孫瑾心裡那個氣啊!這不是要讓我常山養著這三千多張口嗎?

孫瑾頓時感覺自已上當了,這鬧心事,說來說去還是鬧心啊!

...................

郭典、趙雲二人離開國相府回到驛館不久後,孫瑾麾下司馬虞涉到驛館拜見郭典,隨後領著郭典、趙雲一眾人,去了元氏城西的俘虜營。

這俘虜營,原本是常山國郡國兵校場,昨日抓回這麼多俘虜,一時間也沒有地方安置,孫瑾就將數千俘虜安置在了此處。

來到俘虜營後,孫瑾麾下虞涉、方綜二將各領五百人馬,幫助郭典將青壯從俘虜中分離出來。

在俘虜悲切的哭喊聲中,分出兩千三百五十六名青壯,年紀在十六歲到三十五歲之間,他們垂頭喪氣的站在一起,內心充斥著恐懼;膽小者,甚至癱軟在地小便失禁,哭喊著求饒,他們都以為官軍這是要殺了他們,因為大家都知道青壯是最不穩定的因素,沒有了青壯,老弱婦孺根本沒有能力鬧事。

“子龍!將這些沒卵的抓出來!”

郭典站在高臺上,平視前方被分成兩個陣營的俘虜;青壯陣營裡的情況自然逃不過郭典的眼睛,雖然看起來亂糟糟的。

趙雲連忙應命,領著十名郭典的護衛,氣勢洶洶的向青壯營奔去。

大概過了一刻鐘時間,趙雲等人抓出三十一名怯弱者,有的直接被嚇得暈死過去,有的大聲求饒,被統一扔在郭典所站的高臺下方,而老弱婦孺營裡,也有人大聲哭喊,應該這些被抓出來的人是她們的親人,不過在四周明晃晃的長刀震懾下,並未出現亂子。

倏然間,郭典所在的高臺上,一名壯漢敲響銅鑼,響起“鐺”的一聲乍響。

緊接著,一名嗓門極大的漢子,在臺上大吼:“肅靜!”

隨著,刺耳金鳴聲和這聲如雷震耳的大吼,校場上漸漸安靜了下來。

高臺上,郭典昂首向前踏出兩步,語氣冷冽道:“爾等皆是大漢子民,世代深受漢恩,而今卻忤逆造反,是為不忠,身為人子,是為不孝,舉兵向內,是為不義;此乃不忠、不孝、不義,依漢律,理應夷滅三族!”

頓了頓,郭典面色和緩,繼續道:“然…因天恩浩蕩,願予爾等將功補過之機,不知爾等可願惜之?”

校場上所有俘虜聽完,大喜過望,剛才他們聽到論罪當夷滅三族,可把他們嚇得不輕,最後卻峰迴路轉,說願意給他們一次將功補過的機會,只見所有俘虜紛紛自發雙膝跪地,拜伏於地,齊齊大呼道:“吾等願聽差遣!”

這其中,就有一黑一胖兩名頗為顯眼的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