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胡伯這事就這麼算了。

結果她跋扈不尊長輩的名聲還是傳了出去。

一開始沈茵沒有當回事,左右她也不靠名聲吃飯。

結果給兩個大兒子找老師這事就遇到了麻煩。

二嫂黃氏建議她既然想兩個孩子考書院,就在村裡給宋阡陌開蒙就行。

宋家村的私塾是地主宋老爺建的,請的夫子名叫宋清河,據說很有真學實才。

要不是黃氏的孃家在金鳴縣,她家大郎估計就會在宋家村上學。

沈茵就對村裡的這位宋夫子產生了濃厚興趣。

所以她時不時的就去私塾附近轉一轉。

宋家村很大,有九十多戶人家,一大半人家的姓宋,差不多有二十多個孩子在私塾上學。

學堂就建在村子東邊,靠近河邊的一個小山頭上,

沈茵去河裡挑水,在岸邊就能聽到對面學堂裡朗朗的讀書聲。

沈茵也近距離地見過那個宋清河,他二十多歲,中等身材,但是極為清瘦,穿一身青色的長衫,長得也有幾分清秀。

在她看來,皮相是過關的,宋清河長得端正。

那天沈茵挑完水,正好看見宋清河從橋上走過來。

沈茵前面,一個老婆婆戰戰巍巍地提著一大桶水,準備過橋。

說是橋,實則是兩根大圓木並排在一起,架在石墩上,人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容易滑下去。

沈茵看見,宋清河親切地彎下腰幫老婆婆把水提到對岸,自己又重新過了一遍橋。

她一下子就覺得,這個宋夫子不光有皮相,人還是很靠譜的,至少很熱心。

把自家兩個大兒子交給他,起碼不會教成大反派。

下午,沈茵就帶著宋辰安還有宋阡陌,以及一份厚重的禮物去拜訪宋清河。

到了宋清河家,開門的是宋清河的老管家。

老管家讓他們等一下,他要請示家長宋先生。

沈茵左右打量宋清河的院子,對宋辰安說:“你看,你未來夫子的院子很是整潔,不錯。”

宋辰安點點頭:“嗯,孃親可是嫌棄我們家不太整潔?辰安回家就打掃一番。”

沈茵哈哈一笑,這孩子,小小年紀就能聽懂弦外之音。

結果下一秒她就笑不出來了,宋清河的管家出來了,對方客客氣氣地說:“抱歉,沈娘子,我家先生說了,學堂已經滿員,兩位小公子另請高明吧。”

沈茵十分震驚,她根本想不到自己居然被一個村裡的夫子拒絕了。

而且對方給的理由肯定不是實話,學堂裡分明還有空位,據大嫂說,學堂巔峰時期有三十個學生,現在只有二十個,怎麼就滿員了?

都是鄉里鄉親,她又帶著厚禮上門,居然還能被拒絕!

估計是宋清河看不上她家的孩子!

晚上,她把這事和大嫂說了,大嫂立刻去拜訪宋夫子的管家,旁敲側擊了一番。

得到的答案是宋夫子覺得宋家三房家風不正,不想收他們家的學生。

沈茵知道後,立即就明白了,什麼家風不正,不就是說她和胡伯吵架的事嗎?

畢竟這段時間一直有人說她為人囂張,不尊重長輩。

阮氏就有些懊悔:“三弟妹,都怪我之前沒有提醒你,應該讓你和胡伯好好道歉的。”

宋梧說:“那天你是吵贏了,但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和長輩吵架,不管怎麼樣都是輸,下次可不能這樣了!”

黃氏也說:“宋夫子是個讀書人,最是懂禮,唉,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沈茵一時沒說話。

黃氏建議道:“三弟妹,要不你現在去和胡伯道歉吧!”

沈茵直接搖頭。

這都多長時間了,現在道歉有用嗎?

而且她根本沒錯,胡伯這人就是不值得尊重!

她穿過這麼多個世界,還是第一次遇見這樣的情況,看來種田文的世界和末世、現代不共用同一套道德標準。

在這裡,為人處事很重要,不能讓別人挑出刺。

宋辰安默默地抬起頭說:“孃親,我自學,我不去私塾了。”

宋阡陌跟著幫腔:“孃親,我討厭這個夫子了,我也和哥哥自學!”

沈茵頭疼道:“辰安也就算了,阡陌你都不識字呢。”

宋辰安說:“孃親,但你識字啊!”

阮氏很意外:“三弟妹,你認識字啊!”

雖然這個村裡有夫子,那也只是這幾年風調雨順,家家戶戶才能送一個孩子上學。

上一輩可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

沈茵回:“我也就認識幾個字,教孩子是不行的。”

黃氏說:“我更好奇三弟妹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了。”

阮氏也是八卦地點點頭。

沈茵會做餅,會賺錢,還能吵架,一點不怕長輩,感覺不像是她們這種農村人。

“有什麼可好奇的,左右還不是到了你們宋家,連送兩個孩子上學都做不到。”沈茵自嘲一笑。

“要不,大嫂二嫂,我還是送辰安和阡陌去金鳴縣讀書吧!”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黃氏第一個搖頭:“不行,三弟妹,你還得做餅呢!”

阮氏也說:“去金鳴縣,你還得租房子,多貴啊!”

宋梧也說:“金鳴縣那麼遠,宋靈運和宋敏兒怎麼辦?爹不可能讓你帶他們去的,我們每天要忙農活,哪有精力幫你帶孩子。”

沈茵暗覺麻煩,她倒是不怕花錢,孩子也可以請人帶嘛,可惜兩個嫂嫂要她做餅掙錢。

黃氏人一般,阮氏人挺不錯,沈茵也就熄了去金鳴縣的念頭。

看來,還是得搞定那個可惡的宋清河。

宋梧說:“下午爹就回家了,爹和宋老爺關係最好,學堂是宋老爺建的,要不讓宋老爺去說道說道?”

沈茵眼睛一亮:“好啊!”

她還沒見過公爹呢。

對於宋老伯,沈茵是打心眼有好感的,畢竟救過這具身體,其實原主也和她有一樣的感受。

午後,家家戶戶都在午休。

只有宋老伯家,大人小孩都穿戴一新,規規矩矩地站在大房院門口,等待一家之主歸來。

宋梧、阮氏、黃氏都有些緊張。

只有沈茵站得鬆鬆散散,一點也不緊張,這位老人能救她,估計是個很善良的人。

等到宋老伯提著大包小包出現在家門口小路上的盡頭,家裡的小孩子,包括一向穩重的宋辰安,都飛奔而去迎接他。

沈茵也第一次見到了公爹宋敬山,他今年五十歲,大高個,身穿一身洗得發白的藍色棉布衣服,臉上滿是象徵歲月的皺紋,神情穩重,不怒自威。

沒有她想象中那麼和藹,這是沈茵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