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結束後,秋風蕭瑟,天氣逐漸變得寒冷起來。雖然已經無需再前往田地裡辛苦勞作,但張梅依舊忙碌不停。家中有三個孩子,老大小英正在讀初中,需要住校,每週只能回家一次;而老二小月和幼子家寶則在家裡,一日三餐必須準時準點做好,以保證孩子們能夠吃上熱騰騰的飯菜,特別是小月離學校遠,害怕遲到,放學到家就嚷著吃飯。

等孩子們上學,刷鍋洗碗後,張梅就坐在織布機前開始織布了。

織布機是借的,用完給布或錢都可以。

織布是一項古老而精細的工藝。首先,將棉花進行紡線,使其成為細長而均勻的線狀。然後,用紗線透過織布機的經線軸,經線軸上的紗線會垂直排列,形成織布的基礎。接下來,操作織布機,使緯線在經線上來回穿梭,織布機會將經線和緯線緊緊交織在一起。在人工的不斷操作下,織物逐漸形成。完成織布後,布匹可能需要經過清洗、修整和熨燙等後續處理,以使其更加光滑、平整。

張梅雙手熟練地操作著梭子,眼睛專注地盯著經線和緯線的交織。她動作嫻熟而協調,每一次穿梭都帶來織布的進展。她仔細地觀察著布匹的質地和密度,不時調整緯線的張力,以確保織出的布匹質量上乘。織布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技巧,每一步都決定著最終布匹的品質和外觀。

織出來的布寬度有限,如果想要製成成床單,那就得按照所需的尺寸裁出三幅或四幅,再用縫紉機把這幾幅布像拼拼圖一樣逐一縫合起來,這樣一來,它們就能搖身一變,成為一張完整的床單啦!小月家裡無論是大床還是小床上面鋪著的床單,可都是心靈手巧的張梅親手製作的呢!

下午的時候,陽光正好,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敲門聲打破了這份寧靜。張梅開啟門一看,原來是隔壁的郭嬸過來了。

張梅熱情地請郭嬸進了屋,然後自已也在凳子上坐下來,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兩個人開始閒聊起來,話題不知不覺就轉到了顏色搭配上。

郭嬸說:“我最近在織一件毛衣,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顏色搭配,真是讓我頭疼啊。”張梅笑著說:“你可以根據圖案和花紋來選擇顏色。如果是比較複雜的圖案,就可以用一些相對簡單的顏色來突出重點;如果是比較簡單的圖案,就可以用一些鮮豔的顏色來增加視覺效果。”

郭嬸聽了之後,點了點頭說:“嗯,你說得有道理。”張梅奇怪道:“你家兩個小子的毛衣你從來不配色的,你要給誰織毛衣啊?”

郭嬸看著張梅說:“嗨,我哥的女兒快生日了,我這當姑姑的給她織件毛衣當禮物。”

看到張梅織的布,郭嬸羨慕道:“你織出來的顏色真好看。”

“等你織布的時候喊我,我給你配色。”

“那感情好,說定了啊!\"郭嬸一臉收穫頗豐的滿足感。

在夜幕降臨之際,小月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她揹著沉甸甸的書包,邁著輕快的步伐走向家門。當她踏入門口時,目光被那捲布的小軸所吸引。她驚訝地發現,原本單薄的小軸如今已變得厚重而結實,上面卷滿了密密麻麻的布料。

小月的臉上流露出一種崇敬之情,她凝視著眼前的景象,不禁感嘆道:“媽媽,您的速度真是太快了!”她的聲音中充滿了欽佩和讚歎,彷彿媽媽擁有某種神奇的力量。

媽媽微笑著轉過身來,眼中閃爍著自豪與滿足。她輕輕撫摸著小月的頭髮,溫柔地說道:“孩子,只要努力去做,就會有收穫。”

五年級是小學階段的畢業班,時間緊,任務重。在昏黃的燈泡下,小月趴在桌子上吭哧吭哧寫作業。

小月的媽媽張梅則在一旁靜靜地織布,她的動作嫻熟而又優雅,彷彿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在這個小小的房間裡,母女倆雖然沒有過多的言語交流,但彼此之間的默契卻讓人感到無比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