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大同鎮,萬寧堡—

蟬的叫聲此起彼伏,它們在用蟬生中為數不多的一週之內進行交配繁殖。新官上任一把火而,在這一週之內,晉升為萬寧堡百戶的袁恒生決定了從自已穿越到現在的第一件大事,那就是整治“萬寧堡”,袁恒生深知明朝後期的衛所制給百姓帶來的災難是極其巨大的,上頭的腐敗,就會影響下面人的工作態度,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為此,經過袁恒生前些日子自已的走訪調查,他大概給自已所管的這片轄區初步的設計了一個表格,首先便是轄區內的屯田到底有多少?明代實行的二元管理體制,即行政系統和軍事系統,衛所五官有司法管割權,但這僅僅在衛所內部,經過袁恒生和他手底下幾十號人的調查,堡內的人口一共有六百二十五戶人家,其中軍戶有兩百二十戶,(這裡是按照每戶八人計算,大概堡內有近5000人)其他的大多為農戶或其他,但,堡中的屯田數卻僅夠4000人吃飽飯,那麼問題來了,這1000號人該如何過活呢?

這個問題讓袁恒生十分的煩悶,明朝的衛所兵是戰時為兵,而其餘時間不是站崗就是種地,如果說讓這幫人去種地,那未來自已該如何建立屬於自已的軍隊?想著想著,袁恒生突然腦中一抽。

“對啊!免賦!免了賦,農戶不僅能吃飽,而且這對於軍戶也是一件好訊息,自已也無需多給軍戶們糧食,他們自已平時為農便可養活自已”其實,在剛剛的調查中,袁恒生自已是把堡中賦稅算上才得出的只夠4000人的吃食,(明朝各衛所通常都是將百姓所得糧食的一部分交與衛所,再由衛所逐個發放給軍戶們),在袁恒生看來,這實質上與收稅無義,軍戶們家中本身也會種田,而免了稅,堡內屯田所得的糧食都盡歸他們自已手中,這樣的做法不僅提高了農戶與軍戶們屯田的積極性,還使得日後的袁恒生可以安心的訓練他的軍隊,什麼?你說,“萬寧堡”不就沒有了存糧?開玩笑,上一任“萬寧堡”百戶胡琮林可沒少給堡中存錢,堡內現有的公用資產,糧食大約為2萬石,白銀230兩,(摺合人民幣大約為23萬)。

袁恒生現在可謂要糧有糧,要錢有錢,走起路來都四周帶風,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萬寧堡”的人口實在是太少了,即使堡內現在有三百餘戶人家,但這對於袁恒生確實是太少了,現在的袁恒生是極具野心的,他要組建自已的軍隊,擁有自已的地盤,他要成為皇帝!

而這,都需要袁恒生一步一步來,猥瑣發育,思索了片刻,袁恒生對幾個手下下了道命令,那就是丈量“萬寧堡”堡外的可開墾的地有多少,他要對堡外的荒地進行開墾,而這麼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在日後增加自已現有地方的產糧,其次,便是可以透過這些荒地招募大量的“客家人”,也就是流亡他鄉的百姓們,這會對自已日後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隨後,他又找到了堡中的一些小商戶,給了二兩銀子,讓這些人在外地大肆的宣傳“王寧堡”中有大片為有人耕種的土地,移民到“萬寧堡”的人可以分發土地,並承諾前兩年可以不用上交自種糧,堡中全天皆有士兵看守,衛所兵共有500餘號人,個個人高馬大,虎背熊腰,全身重甲,刀劍尖銳,邊防勢力強大,可以保障農戶們安全,在這麼一番自賣自誇後,小商戶都傻眼了,他們心中暗自嘀咕著,下次自已也要這麼說,雖有心向袁恒生請教這段說辭,但小商戶們見袁恒生如此敞亮,便也沒怎麼多問,只想著自已到外面宣傳宣傳就行,還能拿到二兩銀子,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啊!

增長人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之後,第三個問題也就接踵而至,那就是邊防守備力量是自已純純吹出來的,在“萬寧堡”內部,真正算的上邊防力量的人寥寥無幾,就連剛才使喚的那些個人,也是自已在一群年老力衰的衛所兵中找到算是拔尖的人了…

傍晚——眾人們才對“萬寧堡”外的可開荒土地略微的確定下來數目,總計大概在600畝左右,也就夠一千八百的人過活。

“還是太少了,咋辦呢?”袁恒生在回家的路上低著頭自言自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