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晨——

在大同府的這一個月內,袁恒生解決了“三月春”和未來“袁紀酒樓”專屬酒水的供應鏈後,他還增長了不少商業本事,但最能讓其開心的事,還得是他一個月內血賺3000兩白銀,(在明朝,一兩銀子的價值會因不同的歷史時期而有所變化。作者根據明朝天啟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為例,當時的一石約為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公斤大米,即斤,可見銀子在明朝末年的購買力依舊很強,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天啟年間,一兩銀子約等於人民幣元,而袁恒生這一個月相當在現代賣酒轉了接近兩百萬)經過袁恒生計算,去掉制酒以及盧一河買酒樓的錢,自已還淨賺1500兩!

袁恒生笑著,寫了一封信讓信使交給李長亁,“就跟李先生說我今天就回去了”走出客房後,坐上了馬車,在他把“袁紀酒樓”的管理權和一千兩交給盧一河負責後,自已便乘坐上了馬車準備返回萬寧堡…

在這一個月內裡,“袁紀酒樓”的經營策略一直採取的都是穩健而靈活的態度,前三天過去後,酒樓每日只會給予每人二瓶“三月春”的購買資格,一方面,袁恒生注重維護現有的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另一方面,“袁紀酒樓”還會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也就是會員制,比如,你在“袁紀酒樓”一共消費了一百兩,酒樓便會透過檢視消費記錄將你列為“酒樓會員”,享受下人接送,擁有專屬的雅座,每日單人可購買十瓶“袁紀酒樓”推出的酒水,並贈送精美酒器,而小於五百兩以下,一百兩以上的,酒樓便會將你列為“尊賓會員”,在“酒樓會員”的基礎上增加了藝姬的專屬服務和專屬酒不限購,因為“袁紀酒樓”的空間不算特大,因此,只有“尊賓會員”及其以上才能夠預訂包廂,包廂不僅可以看到酒樓內的大片風景,而且能夠保護會員的“隱私”問題。而當客戶在“袁紀酒樓”的消費超過一千兩白銀時,就將成為“合夥會員”,在尊賓會員的基礎上,“合夥會員”將享受酒樓的最高規格待遇,並且能夠提前品嚐“袁紀酒樓”的新酒,酒樓會聽取“合夥會員”的評價加以改進。

在這一套商業運作下 ,袁恒生的“袁紀酒樓”在大同府的娛樂場所打出了一片天,甚至“三月春”這款酒還暢銷到了其他府州,引來了不少商人紛紛想要與其合作。袁恒生的商業才能和他的戰略眼光成為了不少年輕商人和貴族女子的學習與愛慕物件。

“小姐,你聽說了嗎?東街那邊新開了家酒樓,據說老爺都去光顧了呢。”一名丫鬟說道。

“嗯!這般商賈最是低賤,也不知道父親怎麼想的…”

“我猜,那家酒樓老闆一定是個肥頭豬耳的傢伙,對不對,小姐?”

但這其中,指揮使封君陌的養女封婉璇卻是極為反感……

她從小便生活在封君陌給她帶來的錦衣玉食之中。她聰明伶俐,容貌秀美,更難得的是她對詩詞歌賦有著濃厚的興趣。每日裡,她都會在閨房中琴棋書畫,品茗論詩,過著悠閒而充實的生活。

有一日,她如往常般在閨房中品茗論詩,窗外突然傳來陣陣喧鬧聲。她好奇地走到窗前,只見一群商賈正在街頭激烈地討價還價。她眉頭緊鎖,心中就開始生出對商賈的厭惡。

第二天,萬寧堡,翊福門——

陽光斜灑進車廂,斑駁地灑在袁恒生的臉上,輕輕搖曳的光暈像是歲月的低語,喚醒了他沉睡的記憶。他緩緩睜開眼,望向窗外,一幅生動的畫卷展現在眼前,令他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

曾經熟悉的萬寧堡,如今在他眼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寬闊的田野上,嫩綠的稻苗隨風搖曳,彷彿在訴說著豐收的希望。堅固的堡門敞開,歡迎著歸人的到來,而那座鐫刻著“萬寧堡”三個大字的牌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顯得莊重而又威嚴。

袁恒生的心中不禁泛起漣漪,他想起了那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帶著滿心的期待和憂慮,離開了這座承載著他無數回憶的家園。那時的萬寧堡,雖然依舊堅固,但在戰亂的陰霾下,卻難掩其滄桑之色。

而如今,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眼前的景象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荒蕪的田地,如今已經插滿了生機勃勃的莊稼;那些斑駁的石牆,經過修繕,又恢復了往日的雄偉;而那座牌匾,更是在歲月的洗禮後,更顯莊重古樸。

袁恒生知道,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李長亁和姚鳴成的努力。他們是他最值得信賴的人,是他們用汗水和智慧,讓萬寧堡在短時間內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慨,也充滿了感激。他感謝李長亁和姚鳴成的付出,更感謝這個給予他庇護和希望的家園。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彷彿能夠聞到那清新的空氣中混合著泥土的芬芳,那是家鄉的味道,是他永遠無法忘懷的味道。

隨著車輪的轉動,袁恒生離萬寧堡越來越近。他的心中充滿了期待,期待著能夠儘快回到那記憶中的袁氏老宅,期待著與母親羅氏的相見,與弟弟妹妹們相互擁抱……

堡外計程車兵見不遠處馬車上的馬伕似曾相識,認真回憶了片刻,震驚道:

“百…百戶大人!百戶大人回來啦!百戶…哎呦,誰打我?”

“應該是千戶大人了。”只見李長亁和姚鳴成並肩走出萬寧堡的大門,他們的目光穿過熙攘的人群,投向遠方的塵土飛揚,心中滿是對袁恒生的思念與期待。

這一個月以來,李長亁和姚鳴成也沒閒著,在漫長的等待中,除了招募兵源,修復萬寧堡的防禦措施外,二人各自也經歷了不同的際遇。李長亁曾在一次招呼流民入堡時,偶然的機會中,結識了一位精通農業的學者。他深受啟發,決定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提升萬寧堡的農業生產力。他與學者深入交流,不僅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還得到了一些實用的工具和種子。

而姚鳴成則在一次外出採購物資的過程中,意外地救助了一支迷路的商隊。商隊的首領對他的勇敢和智慧讚歎不已,不僅贈予他大量珍貴的貨物,還邀請他加入商隊,共同開展貿易活動。姚鳴成抓住這次機會,不僅為萬寧堡帶回了急需的物資,還結識了一些有影響力的商人,為萬寧堡的未來發展鋪平了道路。

兩人的腳步在重逢的喜悅中變得輕快起來,當他們看到那熟悉的身影緩緩走近時,所有的話語都化為了激動的歡呼。他們迎上前去,與袁恒生緊緊地握住雙手,彷彿想將這一個月的思念和期待都傳遞給對方。

“千戶大人,你終於回來了!”李長亁的聲音中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

“大人,你是不知道,屬下這些時日可是常常都想起大人,思念著大人呢!”

“是啊,子安,浩靈,我也想你們了。”袁恒生大笑著回應,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家鄉的眷戀和對家人,朋友,下屬的思念……

三人在談笑風生中回到了萬寧堡。袁恒生的歸來,不僅給萬寧、瀚海等堡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機遇,更點燃了各堡村民們心中那份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