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此時的袁恒生正在準備著他的第一把,“驍兵之火”

徐清鎮——千戶府府邸。

徐清鎮的佈局獨特,街道呈放射狀分佈,像一朵盛開的花朵,而鎮中心則是一座高大的鐘鼓樓,象徵著鎮子的中心和靈魂。鐘鼓樓巍峨聳立,氣勢磅礴,是鎮子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而千戶府邸,就在此樓以北處…

車隊的軲轆慢悠悠的轉著,百姓們見自家百戶騎著馬,在這架位列前端的馬車旁,於是都在好奇上下注視著,這使得車旁的劉芳敏一臉尷尬。

“袁大人,不遠處就是徐清鎮的千戶府了…”劉芳敏指了指前面的宅院,說道。

“嗯……劉芳亮,我問你,現在這徐清鎮中有多少軍戶,農戶,商戶,匠戶?”袁恒生輕揉著自已的太陽穴,詢問道。

“……不知道袁大人想聽真話還是假話?”劉芳亮思索片刻, 但又怕真實的情況令袁恒生不滿,甚至憤怒。

“唉…真話,以後這種愚蠢的問題就不要再問了。”袁恒生心感無語,但為了自已心中的計劃也只能忍了下來。

“是!屬下領命,咳咳,在徐清鎮本該有230戶軍戶,105戶農戶,匠戶…27戶,至於商戶……恕屬下的無能,屬下還並不知道商戶的資訊。”劉芳亮撓了撓腦袋,不太好意思的對袁恒生說道。

在古代,一戶人家人數大概為5到8人,而就算把整個徐清鎮的所有戶人家加起來,人數總和也不過才兩千餘人,這讓袁恒生更加頭疼,自已的“袁寧軍”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夠組建出來啊!

事實上,在明朝後期的衛所體系中,千戶所也是分為了上中下三類千戶所,這其中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人數上的差異,統兵一千以上稱上千戶所,統兵五百以上稱中千戶所,統兵三百以上稱下千戶所,而袁恒生此時所任職的徐清鎮就是中千戶所的程度,但即使如此,中千戶所得人數也應該在,兩千至四千人左右,徐清鎮的落魄很明顯是由於明朝後期北方禍患逐漸增加所導致的,但這更使得袁恒生想要組建自已的軍隊。

袁恒生想著想著,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鑽進了他的耳中…

“袁大人!已經到到府邸大門前了。”

“啊?好,咳咳。”袁恒生咳了咳嗓子,隨即收起了他那一副憂愁的表情,轉而換成了一副威嚴不可一世的面龐 不慌不忙的下了馬車。

“既然袁大人已經到了府邸,那麼屬下便準備告退了,不知道袁大人還有什麼吩咐?”劉芳亮雙手抱拳,一臉恭敬地站在袁恒生的右側。

“好!劉芳亮,既然你都已然這麼說了,那麼本千戶現在就要你在整個徐清鎮中大肆傳播本千戶上任的這件事,這其中還要包括本千戶準備全力發展徐清鎮,關注百姓們的民生,提高衛所兵的戰力與士氣等等,還有一件事,本千戶準備在徐清鎮內招兵買馬,你也要準備一張告示,至於在募兵待遇上,每名士兵一個月響銀二兩,受重傷無法參戰或戰死人員都有撫卹金可以拿,受重傷無法參戰的人員撫卹金大約在八兩左右,戰死人員撫卹金可拿20兩。剩下的麼……我會派下人給你闡述,最後,我希望在明天的衛所兵訓練當中,不會再見到一些無能的廢物。” 說完,袁恒生頭也沒有回的便走進了府中察看。

“屬下遵命!”劉芳亮接過袁恒生的命令,猶如接過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深知這是千戶大人對自已的考驗,更是對家鄉父老的一次深深承諾。他騎上戰馬,疾行在熟悉的道路上,心中卻在快速轉動著如何將這份責任付諸實踐。

回到府邸,他直奔書房,那裡是他思考問題、處理事務的地方。他坐在案前,鋪開宣紙,拿起毛筆,卻遲遲不能下筆。他在想象那些即將響應號召的年輕人,他們有的是農家子弟,渴望透過參軍來改變命運;有的是遊俠兒,渴望在戰場上建立功名;還有的可能只是為謀生計迫不得已而參軍的。

為此,他必須為這些人提供一個公正、公平的平臺,讓他們能夠在軍隊中發揮自已的長處,實現自已的價值。同時,他也明白,作為一名領導,他需要為士兵們提供足夠的激勵,包括但不限於物質待遇和精神鼓勵。

當天下午,在袁恒生隨從跟劉芳亮交代了募兵的具體事項後,劉芳亮反覆權衡,終於完成了告示的起草。他仔細檢查了每一個字,確保沒有遺漏和誤解。然後,他將告示交給信使,叮囑他們要快馬加鞭,將這個訊息儘快傳遍整個地區。

徐清鎮——鐘鼓樓。

“大家讓一讓!都讓一讓!徐清鎮最新告示!”

“誒,這什麼呀?,啥告示啊?”

“估計是那新來的千戶大人釋出的訊息,走,去看一看。”告示被張貼在了鐘鼓樓上,那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引起人們注意的地方。很快,告示下面就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他們起初是議論紛紛,有的疑惑,有的好奇,有的則是充滿了期待。

劉芳亮站在府樓上,俯瞰著下面的人群。他看到了那些年輕人的眼神,有的堅定,有的迷茫,但更多的是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自家那位千戶大人的敬佩,他現在意識到,自家大人的選擇沒有錯,這次招募兵員,不僅僅是為了人家徐清鎮的防禦力,更是為了培養一支屬於自家大人的軍隊…

事實上,劉芳亮並不反感袁恒生組建自已的軍隊 ,這雖然違反了朝廷的規定,但對於劉方亮而言,他早已看透了大明朝地方上的腐敗無能,想曾經,自已本可以做到千戶的地位,可就是因為領導人的貪汙腐敗 ,使自已變成了一個百戶,甚至差點連百戶的位子都沒能保住。

在他看來,與其說忠心於這樣的大明朝廷,倒不如跟隨著眼下這位可靠的千戶。早在袁恒生到來之前,他便已然聽曉了袁恒生的故事,那時還是總旗的他便對袁恒生充滿了敬仰,而現在,自已成為了他的下屬,他發誓,他要拼命追隨著袁恒生的步伐,成為袁恒生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哈欠!嗯…這到了春天,果然就是容易著涼啊,不過啊——,想必我這新官的第一把火已經在徐清鎮燒著了,接下來就要看明天的衛所兵訓練了”袁恒生揉了揉鼻子,微微一笑,看著窗外還在搬運錢良計程車兵,自言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