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魅力源於真實地呈現自我

很多人在人前竭盡全力地表現自我,但事實上,他們表現得不是真實的自我,而是他們可以呈現出來的“完美狀態”。

但是,如果你已經在人際關係上做了很多了,那麼獲得成功的唯一秘訣就是你不要再讓自已戴著假面具了,因為一個人的魅力源於真實地呈現自我,這樣的人才是最受歡迎的。

不相信嗎?

美國曆屆總統大多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風度翩翩,富於人格魅力。肯尼迪總統受到美國公眾喜愛的程度恐怕是美國曆史上所少見的。然而,肯尼迪並非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他曾經試圖在豬灣(地名)入侵古巴,結果遭到慘敗。像這樣大的軍事失誤無論發生在怎樣出色的領導人身上,普通人都會認為它會給領導人的形象大打折扣。令人費解的是,“豬灣慘敗”非但沒有降低肯尼迪的個人聲譽,反而使他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真實、豐滿和貼近——人們更加喜愛這位“也會犯錯誤”的總統了。

比起完美來,人們往往都更喜歡真實,真實是一種勇氣,一種對於自我的接納。

就像完美的地球不會嫌棄自已不夠完美,潮汐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改變一樣。

儘管人們追求完美,真正面對一個完美無缺的人時卻不敢相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可是從古至今,所謂“無過”的聖賢有誰曾經見過呢?大部分人是有缺陷的,就算你竭力掩飾,大家仍然心知肚明。

社會心理學家阿龍森透過實驗證明了什麼樣的人更受歡迎,他設計了這樣的實驗: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演講會上,有四位選手,兩位才能出眾,而且幾乎不相上下,另兩位才能平庸。才能出眾的選手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飲料,而才能平庸的選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飲料。

如果是你,你會喜歡哪個人呢?實驗結果表明:才能出眾而犯過小錯誤的人最受歡迎,才能平庸而犯同樣錯誤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你的選擇是否也一樣呢?完美的人,或許大家都期待,但是真的出現的話,未必是最受歡迎的。

這個實驗其實就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有力的命題:白璧微瑕比潔白無瑕更令人喜愛。小小的錯誤會使有才能的人的吸引力更增加一層。這就是人際交往的“犯錯誤效應”。

你看,人們都能夠接受不完美的人,你又何必耿耿於懷於自已的不夠完美而去掩飾呢!

沒有人懷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句古訓的合理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壞透的人肯定不受人歡迎,可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好人也常常讓人難以承受。處處要求自已完美無缺的人不僅讓自已步履維艱,也讓周圍的人“窒息”。這樣的好人,總是給身邊的人帶來無窮無盡的壓力。

而一個人只有充分展示出自已人格真實的一面時,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閃耀著人格魅力之光的人,是可親的人,是令人可以接受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即使偶爾犯了錯誤,也只能使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更加生動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