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嫂心細,倒是我疏忽了。”

任店,後廚處,

孫二孃的臉色平順,手中的活計卻依舊不停在案板上菜刀“鏗鏗”作響,柳程眉頭微微蹙起,“昨日內官大人傳命早膳以魚片粥佐以時令小菜,徒兒方才走之前已是將材料規制好,如今一人便可,娘子且先”

“官家心愛,我自是爛熟於心。只這任店處,尊貴之人從來都不止一個。心中有積怨既無處派遣,尋我等小人物晦氣自也能暢快些許。”“哐當!”一聲將菜刀重重陷進案板中,孫二孃的憤恨頗是分明,柳程入目所及盡是細碎的肉粒和雜亂的筍尖等生疏混在一處,默默將菜刀拿起卻是依舊一動不動,“今日這面澆頭,娘子若信得過,交與徒兒便可。”

“方才朱山哥說,你這數日跟著一點都未敢偷懶慣是會做人,瞧著倒也說的不錯。”孫二孃嘴上雖是“奚落”,眼底的滿意在已透著清晨微光的後廚中卻也清晰可見,“一事不煩二主,今日官家的早膳,也交由你來做。”

“今日這粥食,吃著雖不是熟悉滋味,卻是唇齒留香,回味無窮。二孃果真慧眼識珠,尋摸出的這徒兒,確有幾分本事。”

“陛下抬愛,老身受之有愧。”

任店,某廂房內,

跪倒在地的孫二孃雖未敢抬眼,卻不忘默默別開身子讓趙佶能更瞧清楚她那徒兒,顯而易見的偏愛讓身居高位甚久的大宋之主也是低低笑出聲。從端王位至於宋帝位,日日都對著那些八百個心眼的主,如孫二孃這般直來直往的主,他自然是更欣賞。“流雲昨日與朕提及,你還擅製藥膳。醫食本同源,能入口的食物自是比之苦澀的藥物更得人心。你年歲尚輕便能於此處有精進,的確是個好苗子。”

“陛下厚愛,小人,不敢當。”

“當不當得,朕為天子既說出口了,自然是做數。”

徑自起身,大宋之主已是緩緩上前將孫二孃扶起身,帝王面色溫和,可不怒自威的皇家氣派也是壓迫意味十足,“端王府的舊人,個個都是朕精挑細選,她的眼光,朕自是信得過。”瞧著腳邊幾乎是將頭埋進地底的柳程,趙佶的眸中欣賞之意更甚,“好生與你師傅學手藝,來日宮中御膳房處,定能有你一席之地。”

“·······”

“官家金口玉言,自是作數。你這前程,註定是無量。”

任店,一樓,某拐角處,

獨屬於任店後廚主管的單間雖不若旁處氣派,卻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孫二孃性子冷僻,平日從不愛與人多有來往,今日先安排他於官家跟前露臉,隨後又將自已喚至於此也是真心愛護,柳程心中一暖,面上也越發恭順“··宮中貴處,柳程從不敢肖想。”

“士農工商,民戶終是要依靠貴人才能被高看一眼,世道艱難,想要活下去,就需得有靠山。不涉朝政又能讓官家開心的玩物,即便下賤,那些眼睛長到頭頂的主也只能巴結不敢得罪。流雲一介女流尚且能看出這個中道理,柳程,你是聰明人,自也該明白。行了,今早這一出整個任店定也是傳遍了,你且先回去明早天亮之前不必來了,官家金口玉言愛重的廚子,這分量如何,李遊那老小子掂量的清楚。”

孫二孃明顯疲累已極,整個人強自鎮定的架勢與平日透出的強勢幹練截然相反,柳程躬身行了禮,也是不多言轉身就走。

孫二孃半生要強,即便是親自擇定為他鋪路的徒弟,定然也不會想要讓他看出自已的脆弱。

辰時已過,巳時乃是整個任店最安靜的時刻,穿越空曠的樓道也只瞧見幾個灑掃小廝與僕婦,自入任店處,柳程最喜便是這個時段,腳步也不由得帶了幾分輕快。

少年人的喜怒哀樂總是輕易便能被捕捉,即便是隔著老遠都能感受到。眼見著不遠處的小子再是消失不見,角落中陰沉著臉的李四再是忍不住衝身側的李遊就開始叫嚷,“爹,你瞧這小子得瑟樣兒,他今日才得了官家青眼便這般放肆,來日還不得騎到”“啪!”的一聲脆響,臉頰上火辣辣的痛感讓李四到嘴邊的話生生嚥下,滿臉的不敢置信還有要吃人的惡架勢讓李遊心內厭惡更甚,“後院處車馬已安置妥當,今日你就回青州去,日後無事東京處莫要再來了!”

“爹,你如何能這般對兒子!”

“老子不是你親爹,少來攀扯!”李遊眼神陰寒,能穿透人心的冷意讓李四心內驚懼更甚,“爹,兒子日後定會聽您的話,您千萬別不要兒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的壯漢一把鼻涕一把淚,絲毫都無陽剛氣概只剩下軟弱的架勢讓李遊心內更窩火。

他李遊聰明一世當日怎麼就鬼迷心竅聽了親孃幾句小話就挑了這麼個蠢貨養在身側?就該聽老妻的話再多買幾個好生養的丫頭,如今也好過這等蠢貨連累!“青州處你阿孃已安置妥當,若我從她那處聽聞你還是如東京處一般惹是生非,李四,你記著,想做我兒子的,可不止你一個!”

“········”

這“父子相殘”的把戲,真是何處都不稀罕。

暗處,早將一切盡收眼底的金兀朮面上盡是似笑非笑,眼角的餘光瞄了眼身側恨不能將人生吞活剝了的馬政,笑容也越發玩味,到底是浸淫官場多年又行走於南北處,馬政也只是一瞬便驚覺自個竟是讓這北地蠻子瞧了笑話,“官家親臨市井之處與閣下相見,足見我大宋心誠,只宋遼往來多年,明面上總是不好”

“東宮處耿南仲大人前番秘密行至小王處,言語間小王倒是覺得,太子殿下與官家,頗有不同。”馬政的面色已然全變了,金兀朮低笑,話鋒卻是陡然一轉,“太子殿下有心,邀小王往東宮一敘,未免是非,不若馬大人,與小王一道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