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智慧人生作者:成朗嶔來源:《高中生學習·閱讀與寫作》2018年第11期

在璀璨奪目的中國文化長河中,蘇軾以其卓越的詩文才情、書法造詣與繪畫天賦,傲立於世,被譽為集大成於一體的文化巨擘。他的一生不僅熠熠生輝,更以智慧的光芒啟迪了無數後來者,成為了古代文化薰陶下的一顆璀璨明珠。

蘇軾的智慧人生,首先彰顯於儒家的積極入世與有為精神。他22歲便一舉成名,自此踏上了仕途之路。然而,人生如戲,世事難料。蘇軾的政治生涯歷經“三起三落”,在宦海沉浮中展現出堅韌不拔的品質。無論是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還是在政治風波中堅持原則、主動請辭外放,他都始終保持著儒家積極入世的態度,不畏懼、不屈服、不停止作為。這種精神正是儒家智慧人生觀的生動體現,激勵著後人在困境中奮發向前。

同時,蘇軾的智慧人生也融入了道家的無為與豁達。他深知人生苦短,何必為名利所累?因此,無論遭遇多少挫折與打擊,他都能以樂觀的心態坦然面對。這種豁達的人生態度,不僅體現在他的處世哲學中,更深深地烙印在他創作的每一篇詩文中。閱讀《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我們彷彿能感受到那份從容與淡定的生活智慧,這正是道家智慧人生的真實寫照。

此外,蘇軾的智慧人生還體現在他對佛家思想的領悟與踐行。他自號“東坡居士”,深諳佛家禪理。在詩詞創作中,他常藉助佛教意象來表達對人生的獨特見解。據統計,他存世的詩歌作品中,有許多都蘊含著佛教思想。這種對佛家智慧的汲取與運用,使得他的詩文才華更加璀璨奪目,也讓他在逆境中始終保持一份通達與超脫。

在蘇軾的智慧人生中,儒家的入世有為、道家的無為豁達以及佛家的靜達圓通三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他堅守儒家的價值觀,執著於信念;信奉道家的自然觀,追求心態平和;秉持佛禪的本空觀,實現自我解脫。正是這種相容幷蓄的智慧人生觀,使得蘇軾成就了一個完美而偉大的人生,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總體而言,蘇軾的智慧人生不僅是他個人的傳奇經歷,更是中國古代文化智慧的集中體現。他的一生充滿了智慧與啟迪,無論是在政治生涯中的堅韌不拔,還是在人生困境中的豁達樂觀,都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的智慧人生不僅照亮了自已的道路,更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借鑑與啟示。

(指導老師:黃德燦)

特約點評

此篇文案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層次分明。作者巧妙地將蘇軾的智慧人生分為儒、道、佛三個層面進行論述,既突出了其多元的智慧來源,又使得文章結構更為緊湊。在論證過程中,作者運用豐富的例證和深刻的說理,使得論述更為充實有力。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文采斐然,既體現了作者紮實的文學功底,又使得文章更具可讀性和感染力。總之,此篇文案堪稱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值得細細品味和學習。

——張大勇 (湖北省語文特級教師、正高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