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詳細闡述末世歷的起因,影響和引發的種種社會變革之前(其實不會在這裡一次講清的),應該有必要預先說明和末世歷有關的歷史部分。

在白羽思晨等一眾玩家所處的現實界行星系上,其生物史和人類社會史發展大致與遊宙記憶中的“前世”故鄉發展吻合,但天文學的發展卻明顯產生了偏差。

在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期時,就已經按照自已的生活習慣,共同倫理等構建了自已對於世界執行的理論體系,在那時,天文系統被看成是一個雞蛋,大地處於蛋黃一般的正中央的位置,萬事萬物遵循著各自的天生應有性的軌跡執行。

如果依照遊宙的記憶,位於世界西方的人類將因為這個原因長期處於地心論的世界觀中,直到後來一個先驅者提出質疑,再然後應該會發生一場日心論的宗教革命。

但事實是,現實界的天文學發展與他所認為的有大量出入,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十九世紀以前人類所信奉的天文理論是宇宙恆定有限理論。

宇宙恆定有限理論認為宇宙具有固定大小,不會因外部因素干擾,其直接理依據是天空中的恆星數目雖然偶有變動,但大部分時候維持在一定數目。信奉者認為恆星消失和增加的恆星可能是執行到達了某一點(因為此時人類已經證明了恆星可運動),使得它,人類觀測者和另一個恆星(也可能是多個恆星或黯淡的行星)處於於同一直線上(此時預設人類觀測者位於其中的一端),造成消失的現象,並以此解釋夜幕中多出的恆星。

這條理論在理論上具有種種漏洞(例如為什麼有的恆星消失後再出現變暗,有的卻變亮,),但因為總能自圓其說,因此無法從根本上推翻這一理論架構的天文體系然後再去構築另一個天文體系。甚至後來一位作家對這種想要推翻的但是又缺乏推翻它的手段的理論,同時它自身可能是對的,使你疑惑不解而又萬分不滿的理論稱為“老大哥”理論(Big Brother)。並在1948年創造了《1984》這一政治寓言一般的小說,以控訴此時已有跡象實行恐怖統治的各資本主義國家。

不可否認的是,這條理論展現的前景便是星空終有一日會完全屬於人類(如果沒有其它智慧物種)。評論家們一致認為這在客觀上抑制了天文學發展,但卻激發了人類對星空的好奇和樂觀心態。

就像有一個神秘外部力量在干涉一樣,人類直到19世紀末期才提出了宇宙無限質量有限理論以及更高精度的觀測工具就在天文學季節開始的時候,因為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新興資本主義國家與老牌資本主義對於殖民地等利益的再分配矛盾,世界第一次大戰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簡稱“一戰”,是由於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帝國主義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這次大戰牽連甚廣,給正準備揚帆起航的天文學一記重拳,天文學發展再次陷入停滯。

在一戰結束後,一眾國家間產生了約兩年的休養期,各國天文學發展再度停滯。

此時只有“世界大戰”的說法,沒有人想到很快就要加上“第一次”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只在一戰結束後不到30年的時間就爆發了,幾乎只有一代人左右的時間。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

此處與遊宙前世歷史不同的是,戰爭的結束不是島國上的兩朵蘑菇雲。

是整整二十六朵蘑菇雲,將島國首府到海岸線全部夷為平地。這還僅僅是島國本土的破壞,合眾國指揮部極其出人意料地關閉了包括總統和眾議院在內的全世界訊息聯絡十四分鐘,以便不斷簽署投放核武器的命令,據可透露資料,他們在太平洋戰場可能投放了超過5900萬噸的核武器,最後停手原因是核武器可能會帶來超過生態系統容量上限的核塵埃,引發過於嚴重的環境問題,但仍然簽署了無視防空,讓大量轟炸機直接對島國本土轟炸的命令。

最終島國基本上成為了無人郊區,剩餘在華夏陸地作戰的島國軍隊也隨之投降。

本來這次停戰後人類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和平的重要性,但合眾國在戰爭末期所展現的幾乎完全是報復性的大範圍攻擊和所持有的核武器的強大威力臨所有國家的領導階層都在擔心這恐怖的力量有朝一日會在自已的國土上降臨(不包括被殖民國家和處於戰爭的國家)。甚至連合眾國自已也在害怕,指揮部的行動完全沒有申報和批准,甚至連總統自已也是事後五十七分鐘才知道,而指揮部自上而下九百三十六人包括監視的特工無一人報告,而是默默執行,幾乎是將指揮部變成了臨時政府一樣。

總統在戰爭結束後立即調查了整個指揮部在場人員,結果是身為指揮部地位最高的軍官,特級(六星)上將朗基曼(Lucky Man)突然大量派發攻擊命令,未通報且越權批准大量軍事行動。

由於特級上將身份特殊性和客觀上未對國家利益造成實質性損失,他沒有收到起訴,隨後隱退,查無可查。

同年,紅色聯合體中一位新興青年科學家施思伊思久克(Счастливчик)攻克了核武器研發難題,使得世界上出現了第二個擁有核武器使用自由的國家。

次年,華夏同樣有一位海歸歸來的新興科學家天眷攻克核武器研發難題,並於不久後解決原料問題和技術水平不足問題。

在華夏研發核武器兩年後,聯合國表決透過了一項著名的協議——《不擴散核武器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簡稱:“NPT”)又稱“防止核擴散條約”或“核不擴散條約”。

人類開始進入核威懾時期,但這次為天文學留下了生存的空隙。

航天技術和理論天文開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