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也就罷了,但是李主任看這些檢查結果,我感覺完全就是掃一眼,然後就給開幾個中成藥,再加上一些比較貴的西藥,這個病人就算看完了。

儘管生活環境不同,病因病機治法也會有些差異。但是本來兩三副中藥就能解決的事,為什麼要開一週的藥,而且都是中成藥和西藥摻雜。這哪裡是看病啊,完全就是賣藥的嘛。

不過後來我也慢慢理解了李主任,那時候畢竟剛從校園象牙塔出來,基本過的是兩點一線的生活,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不知道外面這些人情世故很正常。不化驗那些醫療器械買來是幹啥用的,那些科室人員工資,裝置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再說多做檢查確實可以對患者病情有更進一步的瞭解,避免診斷失誤。

李主任的門診坐診時間是,每週一、四、五的上午,下午就在住院部巡查,當然了我也得跟著。

按照醫院裡的安排,我跟著李主任學習一個月後,可以做為實習醫生,開始在住院部協助李主任,對住院的病人進行跟蹤治療。

就是巡查李主任負責的病人,有沒有按照李主任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

哪個病人有什麼樣的問題,記錄一下,隨時向李主任彙報,以便李主任能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三個月後可以在門診坐診,但是開出的方子,必須有李主任的簽字,藥房才能給抓藥,畢竟醫院也是為了我好,萬一出了差錯,得有人給我扛著。

那是一個週五,上午跟著李主任坐診。經過一上午的坐診,門診部已經沒病人了,李主任剛才來了電話我也去開會了,我便獨自一人去住院部巡查。

“怎麼回事啊,在這兒住了一天院,今天是第二天了,已經煎了3次藥了,怎麼孩子感冒發熱還不退啊?”

一位媽媽見我巡房,便趕緊走了過來,對我說道。她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昨天一位媽媽確實帶著孩子來看病 ,李主任簡單看了下,化驗後,當時診斷是太陽少陽合病,按風寒治,開方小青龍加石膏再加附子合小柴胡湯,順便讓住了院。

這個處方可以看出屬於“假火神”,李主任也許知道風溫或者溫病,但可能診斷倉促,就用了經方小青龍,以為能給孩子退熱。其實小青龍治療風寒束表,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借用《孫子兵法》中的話講,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看來是藥不對症,我趕緊對孩子重新進行了診斷,詢問了孩子一些情況。發熱但不惡寒,舌紅尿黃,咳嗽黃痰,無汗,又摸了脈,脈浮緩。判斷屬於風溫,決定用四逆散麻杏石甘銀翹解毒三方合方加減。

這個時候如何讓孩子母親相信我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別的好辦法,我只好將我的診斷結果告訴了她,是與李主任不同的路子,不敢說百分百,但請相信我。

她終於同意我的治法,但警告如果一劑藥下去,發熱還不退就退院。

風溫醫聖張仲景就是有提到,《傷寒論》第六條: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搜。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瘦疚。若火燻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那麼這段什麼意思?跟太陽病類似,但是不惡寒也發熱,而且口乾或者口渴這種就是溫病。如果誤用發汗,不退熱,而且還高熱典型風溫為病。實際仲景這裡以實際例子警示醫者,如果傷寒發汗必然就解了,這裡發汗不解反而高熱就是一種溫病,風溫。後邊仲景解釋其實一種誤治之後的一些變證而已。

這裡我們分析屬於熱證四逆,氣機不能外達四肢厥冷,因此給與四逆散透達熱邪,其實這也是趙紹琴老常說火鬱症;火鬱治療常用升降散四逆散等,我選用四逆散。

麻杏石甘湯治療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所以麻杏石甘清熱力量並不是很足,何況前邊誤用附子桂枝細辛生薑等辛溫藥,猶如火上澆油;所以必須加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配合石膏清熱力量才可以。因為咳嗽咳痰再加前胡桔梗浙貝母等加強宣肺肅降止咳化痰。如此才能清氣透熱,止咳化痰。

但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擺在我面前,我雖然可以開方,方子需要李主任簽字,但現在李主任又不在,只好給他打電話,沒想到電話也不接。

但事急從權,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就擅自作主,模仿了李主任的簽字,藥房給開了藥。趕緊煎藥,我沒有百分百的把握,但李主任已經替我踩了雷,再加上醫聖張仲景對溫病也有過論述,再加上五運六氣,我是有把握的,到了晚上,燒終於退了,我鬆了一口氣。

我本以為幹了一件好事,但沒想到好心辦了壞事。

順便多嘴一句,對於火神只不過現在一些人強加給中醫前輩的理論而已。當初他們所謂火神老祖鄭欽安也不是全部溫陽;裡邊滋陰清熱比比皆是。

比如《醫法圓通》咳嗽提到“燥邪幹者,潤其燥而咳嗽自已,如甘桔湯、麥冬飲之類是也。火邪幹者,散其火,清其火,而咳嗽自已,如導赤散、葛根苓連湯之類是也”!

比如牙痛篇提到“因風火抑鬱而致者,先有發熱、身痛可徵。法宜宣散,中、如昇陽散火湯、消風散、清胃散、麻杏湯之類。

因積熱上攻而致者,定多飽悶吞酸,口渴飲冷,面赤唇紅,氣粗蒸手。法宜去其積滯為主,如平胃散加大黃、石膏、丑牛、檳榔之類。”

足見鄭欽安沒有全部溫陽治療。而現在所謂名醫卻說“一輩子沒見到一個陰虛者,都是陽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