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朝心裡雖然憤憤不平,但為了維護自已的“儒雅”形象,還是故作真誠地連連叫好:“好,好,好!陳兄這詩真是作得太好了!那咱們今天興致這麼高,不如玩點有趣的,來行酒令怎麼樣?”

酒令,漢族民間風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遊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餘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遊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一種中國式的酒文化。

酒令由來已久,最早誕生於西周。作為熟悉《紅樓夢》的陳明,自然知道正是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各種形式的酒宴和酒令,把我國酒文化的雅緻推上了巔峰。《紅樓夢》中的酒令形式很多,有雅有俗,既可以配合當時場景,又能從側面襯托人物形象,因這是酒桌上取樂用的,所以,大多是有眾多人物參與並且讓人開懷的場景。其中佔花令、飛花令等尤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

想到這,陳明對跟隨常朝的一夥人說:“好啊,只是作詩,沒啥好玩的,沒意思啊。要不,大家推薦一位賢人,給對酒令的詩做個評價,誰的最好,就推舉為今天的酒令詩神,怎麼樣?”“詩神!好哇好哇”,人都愛湊熱鬧,這是人的天性。何況來參加復社讀詩會的,本來就都是非富即貴的人,而且在座的還有張岱這樣的文魁。

“我推薦張岱當今天酒令詩神的主裁,如何?”常朝可真狡猾,一下就把張岱拉到他的陣營裡了,到時候,張岱是他首推的,詩神人選肯定要偏向常朝這邊了。

“不行,不行”,張岱趕忙說道,“詩神的名號太尊貴了,就算是酒令詩神,也得大家都認可才行。不如這樣,我再推薦兩位,3 人組成裁判團,由 3 人一起選出詩神,這樣更公平些。”“方以智、吳梅村,兩位仁兄,你們覺得呢?”

方以智:“張兄邀請,一定照辦。”

吳梅村:“樂意效勞。”

陳明,對明末歷史人物還是比較瞭解的,張岱、方以智、吳梅村,這可都是明末文學和史學大牛啊!不過,在這個平行時空,這些人都還年輕,詩詞水平還有些青澀。

而且,這年輕人的毛病啊,張岱他可一樣都不少。如張岱在《自為墓誌銘》中寫道: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為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所以,此時的張岱,還是一遊玩於俗世的紈絝公子哥。

酒令玩的規則,自然由張岱、方以智、吳梅村他們三人共同商量確定,很快,由張岱宣佈,酒令的第一個玩法:佔花令。

佔花令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雅令文化形式,源自於唐代著名詩人韓翃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這種飛花令通常選取詩歌、詞曲等文學作品中的經典語句,字數一般不超過七個,但必須包含特定的關鍵字,並按照規定的順序出現在句中的相應位置。

具體來說,如果有人無法回答或者回答錯誤,那麼就會被罰酒一杯。遊戲的規則如下:首先由甲說出一句以“花”字開頭的詩句,比如“花開堪折直須折”;接著乙需要接上一句以“花”字居第二位的詩句,例如“落花人獨立”;然後丙再接龍一句以“花”字位於第三位的詞句,如此依次傳遞,直到“花”字出現在第七位時,這一輪才算結束,可以進入下一輪迴圈。

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要緊緊跟上節奏,思維敏捷地想出符合條件的詩句。而且,由於參與遊戲的人數眾多,行令人會一個接一個地輪流發言,使得整個場面緊張刺激又充滿樂趣。當然,如果誰不幸答不上來或者答錯了,那就只能乖乖認罰,痛飲美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