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鵬一行人被人救下,自然打問起這事情的詳情。

那壯漢倒是頗好打交道,自稱名叫黃岐,乃是潘州黃羊觀修士,那老道士名叫苗衡陽,正是黃羊觀現任觀主。

這處山脈地處潘州與暉州交界,名叫落霞山。黃羊觀便坐落在潘州境內,落霞山邊緣,是潘州當地有名的幾家修行門派之一。

這次兩人前來一方面是因為有高手打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發現了黑狐的蹤跡。

要知道那黑狐三年前擾亂潘州,早先出手處理的就是黃羊觀,可惜被它逃了去。

這次黃羊觀也算是給潘州官方一個交代,順便宣揚一下黃羊觀的威名。

救下眾人後苗衡陽先行離去,留下黃岐護送眾人前往潘州。

臨走前黃岐讓眾人將莊上財物搜刮一空,算是作為狐狸窩的補償,然後一把火將這裡燒的乾乾淨淨。

莊鵬在莊上時間雖久,卻沒能找到什麼財物,倒是收羅了幾本書籍,看著都是小篆書寫,莊鵬古文字研究的還不錯,看得出是幾本介紹風土人情的遊記,這東西也沒別人要,莊鵬自已便打包背上。

這落霞山地界頗大,眾人跟隨黃岐足足走了三天這才到有人煙的地方,那些流民都是附近人士,當下各自告辭離去,十來個小孩歲數都不大,都不記得自家在哪,便由黃岐帶著回黃羊觀。

那黃岐看莊鵬之前在古家莊收羅書籍,問起來莊鵬便告訴黃岐自已是家道中落,流浪至此的書生。

黃岐一路看他談吐不俗,又沒有地方可去,於是極力邀請他們到黃羊觀落腳。

照黃岐的話說,黃羊觀雖是潘州有名的道觀,裡面真正的修士卻只有三十幾人,還有上百號預備門人。

觀中修士整日參玄悟法,除了有事外出,每日裡修行還來不及,哪有人會去抄錄經書?觀中經文平日裡都是道士們閒暇時間才去抄錄,正好莊鵬識文習字,又沒有地方可去,暫時到黃羊觀落腳做個抄書先生也是不錯的選擇。

莊鵬自然大喜過望,雖然只是到黃羊觀做抄寫普通經文的抄書匠,也可以先在此地安頓下來,然後想辦法找尋自已同伴和回家的路。

兩人於是帶著一幫孩子繼續趕路,直到第二日黃昏才到黃羊觀附近。

這黃羊觀建在落霞山外圍一座秀麗的小山上,山腰裡十幾進的建築聳立。

山腳下是一個上千人居住的小鎮,裡面住的大都是些普通人,畢竟住在黃羊觀附近不僅安全,而且可以為黃羊觀的道士服務賺些銀錢補貼家用。

黃羊觀的道士每日忙著修行,卻沒到餐風飲露的境界。這鎮上便有人包攬道觀吃喝拉撒,有的負責照料觀中藥園子和打掃庭院,還有的給觀裡採買日用品,再加上自已種的幾畝地,小日子過得緊巴巴卻又安逸。

黃岐先帶莊鵬在小鎮找地方住下,之後領他到黃羊觀找人登記認路,讓他每日清晨前來觀中藏書閣領取經文到旁邊的大屋抄錄。

這裡每抄錄一部經文便可領取兩塊大鴻寶鈔的報酬,不要看不起這兩塊寶鈔,要知道這大鴻寶鈔可以與白銀等價兌換,大鴻王朝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成本也不過是一兩半白銀罷了,也就是說莊鵬只要每年能夠抄寫一本經文,便足以緊巴巴的養活自已了。

在這裡抄寫經文每月最少也能完成兩三本,可以說算是個極為體面輕鬆的活計。只是修士不願費時去做,這年頭讀書人又少,抄錄經書就成了一件難事,只是這會對莊鵬來說卻是極為便利。

黃岐正好遇上莊鵬,看他也是閤眼,便將他順便安排過去,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對黃羊觀也是件好事。

莊鵬謝過黃岐,也便在這小鎮安居下來,每日裡除了抄寫經文,閒暇時間便在這小鎮瞎逛。

這小鎮上的人大多專為黃羊觀服務,平日裡也有不少得了機緣蒙觀中賜下一些修行物品,於是拉攏著一幫聚攏在黃羊觀周圍的散修,自已組了個交易市場,交換自已需要的物品。

對這些俗事只要不造成混亂這黃羊觀一概不去管,山上不時還有修士下來交換些物資,因此顯得頗為熱鬧。

莊鵬一時尋不著回去的方法,每日除了抄書無所事事,市場上交易的好多東西只能看個眼癮,只過得三個月便覺有些無趣,想想地球無數神話傳說,再看看山上修仙門派,不由得動了心思。

多方打探,才知道這觀裡招收門人慣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大鴻官方舉薦,能修成者便留於觀中,不成也能學些微末本事,回去官方效力;第二種是天資聰穎,氣運渾厚,又有仙緣,遇見下山遊歷的道人便被收錄回觀;第三者就是十年一度大開山門,將前兩者收錄門下時也給普通人一絲機緣,只要能走的過黃羊觀設定的幻陣就可。

也就是說每十年才會產生一批修士,要麼有官方背景,要麼有道人提前錄入,大開山門之時統一加入,否則只能拼拼自已的運氣,去那幻陣之中走上一遭。

黃羊觀剛在一年前收錄門徒,舉薦和收錄的機會已經沒有,莊鵬只好自已瞎琢磨,尋思著先做個散修,學些流傳在外的小法術,好歹先過一把神仙癮。

莊鵬在古家莊收集到的幾本書籍,都是神話誌異和遊玩雜記,再加上道觀裡抄錄書籍,倒是讓他增加了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現在他處於大鴻王朝潘州境內,這世界與華夏古代極為相似,統治方式類似於西周又有些微差別。大鴻天子總有天下,各州由分封諸侯治理,只要按時節繳納錢糧供奉,朝廷也不去管各州事務。

這大鴻國疆域遼闊,修行之風極盛,王朝所轄各地盤踞無數修行門派,大鴻王朝包括各州諸侯都會供養幾個修行大派,那些小門小派也都各有門路掙扎求存。

修行門派求道長生,王朝諸侯管理凡人,二者互不干擾卻又互相依存。雙方保持著一個最簡單的默契:王朝不去管修士門派的事,修士則不得禍害普通人。偶爾有妖魔鬼怪、邪門歪道作祟,自然有當地官府邀請當地修行門派處理,千百年來一直如此。

這些修行門派招收弟子門人,多是引入門中便不聞不問,只是讓他們自已摸索修行。過得十年,門派留存其中修行出眾者傳承門派道統,其餘諸弟子則下山淪為散修。

這些散修弟子或遊走四方,或投身朝廷,還有的自組勢力,佔據山頭自立門戶。

莊鵬四下打聽,卻是知道這修行功法都是大同小異,各門派和散修都是修行《道經》。這門經文只有最基本的修行方式和境界描述,因為個人體會不同,修行環境和參照物不同,於是延伸各種不同的修行法門。

各派區別主要在於各自掌握的法術不同,便如同武俠小說裡大家修行同一種內功,各自掌握的招式不一樣,你有黑虎拳,我用掏心爪。

這些修行門派也是如此,多年傳承下來,最基礎的法術或許差不多,門派中總有天賦異稟之人傳下各自鑽研出來的法術和神通卻各有千秋。

經過千百年先人鑽研和層出不窮的天才不斷創造,將這些術法和神通不斷完善創新,使得這方世界頗有些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感覺。

比如這黃羊觀有名的神通一氣定魂法,便是那黃岐之前所使用的法門,專修腹中一口黃氣,如封神裡面的陳奇一般,只需對敵時哈出來,就能定人魂魄。而與黃羊觀遠隔千萬裡的大鴻王朝供奉的金泉門,卻流傳一門與封神中的鄭倫法術類似的奪魄神光,專養竅中二氣,將鼻子一哼噴出白光散人魂魄。

同樣的許多類似神通法術許多門派都有掌握,只是也同這兩樣法術一般,雖然都是針對魂魄的法術神通,各自的的修行方式、使用方法和最終效果卻是大不相同。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同時這方世界修行功法都是源自《道經》的緣故,各派對《道經》的流傳便不加限制,使得這本道經頗有些氾濫的樣子。

只要花費一定的代價,任何人都可以獲得《道經》,甚至在這黃羊觀就可以買賣,不過是作價十塊大鴻寶鈔罷了。莊鵬在黃羊觀這三個多月便抄過兩回《道經》,因為黃羊觀沒有限制,莊鵬自已回去還默寫了一份出來,算是節省了一大筆開銷。

只是想要修行《道經》卻必須要找人講解修行的一些基礎知識,否則一個普通人又怎麼能懂那些彎彎繞繞,玄虛莫測的修行門路。這方面卻要專門請教那些修士,弄清楚那些基礎入門知識這方面才是初學者面臨的最大的困難。

那些修士自已修行時都是有人教匯入門,之後便要自已摸索修行,還要花費時間去研習神通術法,自然不會輕易耗費時間教導旁人如何修行,因此要想找人請教這些基礎知識頗為麻煩。

莊鵬雖然被黃岐安排過來黃羊觀抄書,這些日子下來對那些道家術語不算陌生,可是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沒人指點卻是連最基礎的入門都沒辦法,哪怕懂得再多的道家術語也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