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鎮惡所在的中軍大帳的大船上,王鎮惡正站在樓船高處瞭望臺觀察敵我雙方的態勢,見兩岸分別以慕容九和公孫歸率領的兩千燕豪軍為核心的部隊進展順利,晉軍屍橫遍野,被打得哭爹喊娘,王鎮惡看了一眼左右的隨從將領,特別是燕豪軍參軍白安瀾,說道:

“劉裕在岸上戰敗,必然會在水上打主意,命令所有水上部隊立刻做好戰鬥準備!”

各將領命而去,只有書生模樣的白安瀾道:

“丞相放心,屬下早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只要劉裕膽敢打丞相中軍大帳的主意,定叫他有來無回。”

燕豪軍總共有52挺機槍,由於機槍比較重,需要四個人抬,軍隊快速運動的時候,攜帶機槍頗有不便,慕容九和公孫歸各自只帶了十挺機槍上岸,留下了三十二挺機槍由參軍白安瀾指揮,主要就是為了保護丞相王鎮惡,防止劉裕狗急跳牆。

白安瀾把三十二挺機槍分別放在十六艘大船上,與王鎮惡所在的中軍樓船在江面一字排開,形成一個半圓弧形,把中軍樓船拱衛在C位最中間。

這樣劉裕大軍如果膽敢攻打中軍大船就會受到兩邊所有大船上的三十二挺機槍的飽和攻擊,想想這個恐怖的場景,白安瀾嘴角露出殘酷的微笑,不禁在心中為晉軍默哀三秒鐘。

果然不出王鎮惡所料,眼看岸上高地無法奪回,劉裕大軍的水軍傾巢而出,千帆競發,浩浩蕩蕩的直撲燕國水軍而來。

劉裕為了鼓舞士氣,站在主船的甲板上親自擂鼓助威,晉軍士兵見狀,更加氣勢高漲,一個個爭先恐後,悍不畏死,口中喊著:

“活捉王鎮惡!”

因為劉裕深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進攻前,為了鼓舞士氣,劉裕下令:

“打死王鎮惡,賞黃金千兩,封萬戶侯,活捉王鎮惡,賞黃金萬兩,封鎮國公!”

劉裕親自帶領的這四萬人,確實是北府兵中的精英,個個如同猛虎下山,嗷嗷直叫想要讓燕軍知道他們這支長勝軍的厲害。

自古用兵,北方善於鞍馬騎射,南方的軍隊則是擅長水戰和利用江河舟楫之便。

三國時期,赤壁之戰前夕,東吳主戰派周瑜為了打消主公孫權對於開戰的顧慮,就曾經分析道:

“曹賊遠道而來,舍鞍馬而仗舟楫,與吳越爭雄,……此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也,臣一戰必能大破之。”

後來果然周瑜以弱勝強,大敗曹操,曹操也失去了最好的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

現在劉裕率領的都是善於水戰計程車兵,他們在船上如履平地,行動自如,絲毫不會因為戰鬥中船隻劇烈搖晃而影響戰鬥力。

相比較之下,王鎮惡率領的水軍都是北方人,不悉水性,雖然高飛穿越過來後,考慮到未來征戰四方,特別是經略全球的需要,大力發展水軍和航海,造船業,畢竟時間短,燕軍水軍只能說是初具規模,各種裝備和訓練都還遠遠不足。

王鎮惡也深知這一點,所謂知已知彼百戰百勝,他對於慕容九和公孫歸二人力主張把大多數機槍留船上,就是為了彌補燕軍水軍戰鬥力的不足。

王鎮惡也是深為讚許二將的心胸和眼力。

當然最重要的是保證丞相王鎮惡的安全,這個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必明說。

在劉裕甩開膀子親自擂鼓的隆隆鼓聲中,晉軍在水面上鋪天蓋地一般向燕軍船隊殺來。

眼看兩軍相距越來越近,幾乎可以看清楚對方盔甲下的鼻子眼睛了,燕軍依然保持沉默,他們許多人還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大戰,有的人緊張得握住武器的手不住發抖,有的則是臉色蒼白,不知道是嚇得,還是緊張所致。

總體來說,燕軍已經做好了隨時攻擊的準備,但是都沒有動手,因為他們事前得到了命令:

燕豪軍的機槍響起就是他們發起進攻的命令,誰要是提前擅自行動,軍法從事!

眼看晉軍越逼越近,白安瀾儒雅的臉上 此時已經有了一些鐵血將軍的冷酷,他的眼睛死死盯住前方的水面,在估算我軍發起進攻的最佳時機。

五百步,兩百步,一百步……

氣氛已經緊張到了極致,晉軍全力前行,速度很快,六十步,五十步,白安瀾依舊沒有動。

眨眼間,晉軍已經到了離燕軍三十步,已經是近在咫尺,眼看就要撞上,這時,白安瀾才突然傳令:

“打!”

眾機槍手一邊瞄準逼近的晉軍,一邊始終盯著主船最顯眼位置的燕豪軍傳令兵手中的旗幟。

看見開戰的訊號,蓋著機槍的破布被士兵掀開,隨即槍聲大著,燕軍的弓箭長矛也是像雨點一樣砸向晉軍。

晉軍的攻擊早在百步以內就有強弓勁弩對燕軍展開,也對燕軍造成傷害一定的傷亡,不過由於距離太遠,加上燕軍的防護措施十分到位,燕軍的損失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計。

隨著“噠噠噠”的機槍掃射,這不是戰鬥,而是單方面的屠殺,而且是晉軍主動送上門的屠殺,簡單來說,就是越是勇敢,衝在最前面的晉軍死得越快,也死得越慘,有計程車兵被機槍子彈打得身體四分五裂,血肉橫飛,簡直就是慘不忍睹。

戰爭就是這樣殘酷,是人類這個物種進化過程中的自相殘殺,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愚蠢行為,同時人類文明的進步,科技的進步也是透過一次次戰爭不斷推進的。

戰爭從來就是一把雙刃劍,王鎮惡看見晉軍的慘狀,忍住心中發嘔的衝動,他在謀劃下一步計劃。

劉裕在後面一邊擂鼓,一邊觀察戰況,由於戰船太多,擋住了劉裕的視線,等他發現自已的前鋒船隻大量打橫失去了控制,以至於影響到後面的船隻攻擊的時候,晉軍已經是傷亡慘重,劉裕發現不對,立刻停下了擊鼓,吩咐傳令兵,

“情況不對,鳴金收兵!”

“劉裕你想打就打,想撤就撤?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王鎮惡見對方撤兵,心中一聲冷笑,隨即吩咐左右,

“擂鼓,攻擊!”

然後又吩咐道,

“傳令給慕容九,公孫歸二人在逍遙津上游尋找有利位置伏擊劉裕的退兵。”

兩撥隨時恭候著的傳令兵立刻乘小舟上岸,飛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