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大禹本來就不善言談,如今心思凌亂之下,更是言語見拙。

后土越看越怒,臉頰都因為生氣而有些漲紅。正當大禹更加緊張,想要說些什麼的時候,后土卻突然又笑了,問道:“你又想說怕我生出三尸,是也不是?”

大禹沉默良久,嘆了口氣,聲音苦澀的說道:“三清有言,我們先天與後天的區別,就在於七魄。實際上,有七魄的凡人聰慧甚至強於你我,但卻無論如何也到達不了真聖,其中根由在於七魄,卻不完全因為七魄。”

“七魄決定眾生的各種情感,因愛才生恨,所求是欲,所以有求不得。因怒起爭端,就會有廝殺,共工就是例子··········”

還沒等說完,后土皺眉冷哼一聲,直接打斷了大禹的話:“哼,如此說來,天道本來就不仁。共工和祝融天生相剋,不經你周旋他二人早起爭端了,你能天天跟著他們?如果所有情感情緒都是三尸起因的話,共工與祝融豈不生來就註定會生出三尸!”

這番道理卻是如后土所說那樣,細細想來根本是不合乎邏輯的。如果說先天沒有七魄不會因情感產生三尸,這才是先天真聖生來為聖的原因的話,這在順序上明顯就是錯誤的。

真聖們生下來就是真聖,這跟有沒有三尸有什麼關係呢?那共工祝融來說,他們彼此看不順眼,這是嗔恨心。這說明先天真聖也會產生情緒,跟七魄無關。

要是這麼想,先天與後天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先天真聖剛降世渾渾噩噩,就像凡人孩童剛出生也不懂許多,這需要一個過程。

他們六人自降世就互有好感如同手足,這種情感就不是情感麼?他們五人對自己的感覺,就好像凡人嬰兒明明什麼都不懂,但是卻分得出母親與外人,這種情感與生俱來,天生的親近與依賴。

再細想想,先天真聖們降世時雖有道行,但對天地印象一片空白。依照自身道行行走宇宙之間,秉持三清教導福澤眾生。一開始也不全是對的,也有做錯的時候。

過後會反思,會懊悔。總結經驗,然後下一次處理的更完善。這跟凡人幼兒不斷學習,然後一點點步入成年,何其的相似。

這些都是情感,有思想就會有情感,那麼難道說,三清的說法是錯的?還是說只有男女之情是洪水猛獸呢?

幾萬年間,大禹自己不是沒有想過這些,但是他每次都不敢細想,覺得是自己沒有領會三清真意。此時後土的想法與自己不謀而合,大禹怎能不驚。

他下意識的開口:“可是,老君有云:太上忘情。忘情而至公,得情忘情,不為情緒所動,不為情感所擾。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大禹神魂失守的叨咕著,后土細細聽完,然後笑著問他:“誰告訴你三清說的一定就是對的呢?你就沒有想過,他們也會錯?”

一語落地,大禹滿心駭然。他哆哆嗦嗦的指著后土說不出話來,甚至有些不敢置信,后土怎麼會這麼想。

面對大禹此時的驚愕,后土搖了搖頭,抓著大禹的手卻始終沒有放開,她說:“至聖與我們都是一樣,我們都是先天而生,再此之前一切全都是空白,此話可對?”

大禹此時已經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能渾渾噩噩的點頭。

“這就對了。”后土一笑,繼而說道:“至聖教導我們的是功法,傳授我們的,是他們與天道之間的關聯,一切都是法則。可是對於未來會發生什麼,誰又知道呢?關於宇宙起源天道法則,沒人比至聖們知道的多。可對於未來的演化,我們都是一樣的。”

后土說到這裡頓了頓,直到大禹臉上的表情從迷茫到沉思,再到掙扎,她才繼續說道:“我們當初治理三界的時候,是憑自己想象,然後錯了改,改了又改,直到找到正確的方法。三清也一樣,但他們所追尋的答案,比我們複雜的多。”

“我們追尋的是在三清的指示下,對每一件事情的解答。而三清思索的是終極答案,那就是萬物如何繁衍才是最好,要如何才能培養出至聖,使眾生突破樊籠。”

后土的話到這裡戛然而止,然後盯著大禹的雙目,一字一頓道:“但有一點與我們相同,他們也要經過實踐,也要錯了改,改了又改!”

這話一出口,大禹渾身巨震,腦海之中異常凌亂。以往他從沒想過這些,在他心中,三清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他不僅沒有懷疑過,甚至不知道原來對三清還能出現懷疑。

在思索的過程中,大禹的臉色變了又變。他不說話,后土也不著急,始終安靜的陪伴著。

不知道過了多久,罡風夾雜著碎石,使得大禹頭頂都佈滿了厚厚的灰塵。后土輕蹙眉頭,伸手揮去汙垢,大禹才恍然驚醒。

大禹還是沒有說話,后土卻再次開口:“你這萬年閉關之中,天地間發生了許多的事情。三清的想法也不再一致,我認同通天教主,哦,也就是靈寶天尊,或太上大道君,我忘了你閉關前他用的名號了。”

后土自嘲一笑,然後幽幽的說道:“通天教主認為,順其自然才是道,存天理滅人慾是禁錮,就跟天地牢籠一般。七情六慾不完全是毒,看你怎麼運用。”

說著,后土上下打量起大禹來,直到大禹有些不自在的紅了臉,她才嬌笑道:“你閉關之前道行遠高於我,排除我得到地靈珠不說,你之前見我,可有把握降服我?”

大禹很自然的搖了搖頭,說沒有。換來了后土的一個白眼:“沒意思,你還是如當初一樣,沒有半點爭強好勝的心。”

大禹聞言臉色一白,他不由得想起了共工,還有相柳。爭強好勝有什麼好呢?要不是因為這個,共工何故會死,相柳又因何而亡?

后土瞭解他,心中也浮現出唏噓與苦澀,她嘆了口氣對大禹說:“你抵抗情感苦修萬年中,我曾幾次入世體會凡人生活,你道行卻不如我進步的快。就像通天教主所說,禁錮本心只能保持不退步,有的時候不破不立,怎知陷入紅塵不是路呢?”

今天后土的話,每一句都值得大禹沉思良久。可后土卻不一樣,她說的輕鬆,可心裡卻很激動。當初她傷心過,甚至怨恨過。

察覺到自己的種種情愫後,她也恐懼過。後來她放棄了,甚至有報復的念頭。她在想,兩人一起產生情感,自己難以忘懷,而大禹卻能決絕閉關不再相見。

如果自己在思戀的煎熬中,三尸養成墮入輪迴。等有一天大禹出關,得知世界上再無後土,會不會後悔難過呢?

可是見到他的一刻,后土才知道,恨這種東西原來也是天賦。自己對他的怨恨全都是假的,她一直控制不住笑容,卻又不甘心這麼輸給了他。

於是后土突然甩開了大禹的手,怒氣衝衝的質問他:“你還沒回答我的話,明明是你的錯,為何我不去找你,你就不來找我!”

后土被問的啞口無言,囁嚅了半晌就是說不出話來。

后土越看越氣,剛想再次質問,卻見大禹單膝跪地,右手握拳斜在胸口,說了句:“我錯了。”

霎時間,后土愣住了。他了解大禹口舌笨拙,但是極要面子極重承諾。這個禮節還是當初她雖大禹去南蠻之地鎮壓地災,過後當地人對二人行的禮。大禹不懂什麼意思,后土好奇偷偷詢問,然後回來告訴大禹,這個禮節代表承諾與臣服,當地百姓願意奉大禹為尊。

沒想到大禹還記得,他對自己行這樣的禮,可見自己在他心中的位置。在聯想剛剛大禹以為自己出事,不顧一切的要給自己灌注精氣。先天精氣一旦離體,什麼先天真聖也就不存在了。

其實后土本就不恨他,此時種種愛意湧上心頭,臉倒是紅了,笑罵了聲:“呆子。”

大禹始終沒敢起身,直到后土拉他,太得知后土不生氣後,這才鬆了口氣。后土笑問大禹怎麼找到這裡來了,大禹把相柳之死,還有黃河之毒,自己如何求息壤而不得全都說了一遍。

當下又把后土氣了個夠嗆,脫口道:“你不負天地,不負友,不負百姓,無數年來你卻只負了我!”

這下又把大禹弄的一陣緊張,想要哄兩句又不會說,想上去抓后土都手還不敢,尷尬的無法形容。后土沒憋住,被她逗得呵呵一笑。

“我如今這幅喜怒無常的樣子,是不是不像當初了?”后土問他。

大禹突然開了竅,想說“我喜歡”,但是最後只說出兩個字:“挺好。”

無語凝實,久別重逢,種種情愫不必多說。

“走吧,我帶你去找息壤。”后土拉起了大禹的手,臨行時卻又補充了一句:“事情作罷莫插手三界的事了,如今很多事難說對錯,把欠我的時間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