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華二十二年 七月

天少雨,西州大旱。百姓苦不堪言,爭相逃離出城。一時間,無數災民湧入上都城。

————

太極殿內,宣帝正看著手中的奏摺。

片刻,他開口道:“這是西州刺史呈上來的,西州大旱,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紛紛逃了出去成了災民。眾位卿家有何看法?”

堂下眾人一言不發,片刻後,越太師開口道:“陛下,此事事關重大,應即刻派人前往西州賑災。”

“朕也知道要賑災,可這百姓紛紛出城,民心不安,這又該如何處理?”

右相道:“微臣以為,此事既然事關重大,應該派遣皇親前往才能安民心。”

宣帝看了看堂下的眾人,餘光瞥向站在下面的兩個皇子,隨後問道:“眾位卿家也覺得應該如此嗎?”

於是十幾位大臣一同齊聲說道:“右相言之有理,臣附議。”

宣帝轉過身回到龍椅上接著說道:“那眾位卿家以為,朕應該派何人前去賑災才合適啊?”

下面的眾人沒有開口,二皇子率先站了出來。宣帝一臉嚴肅的看著他。

二皇子沐懷夕抬頭看了一眼宣帝接著說道:“陛下,兒臣願前往賑災,為陛下分憂。”

宣帝看了看他,並沒有理會他的話。在他心裡,他這個兒子雖然雄心壯志,抱負很大,可是腦子實在不好使,甚至有點蠢。

想要什麼,想爭什麼,從來都是放在表面上的,讓人一眼就看透了。

堂下的眾人見宣帝沒有理會,皆是不敢出聲。過了片刻,左相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認為,此事應派三皇子去。”

二皇子看了一眼左相,眼神中似乎帶著些憎惡。

左相一直是支援三皇子的,所以在眾人看來他推薦三皇子去賑災並無什麼不妥。

三皇子沐懷仁見左相如此說,當即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若需要兒臣,為民計,兒臣義不容辭。”

二皇子見此便說道:“陛下,兒臣認為自己比三弟更適合去,兒臣一心為百姓,兒臣作為皇子,當義不容辭。”

三皇子反駁著:“陛下,兒臣認為二哥此言有理,兒臣也應當盡一份心,還請陛下成全。”

見宣帝沉默不語,左相再次開口道:“陛下,西州百姓生活水深火熱之中,還請陛下早做決斷,救百姓於水火。”

宣帝低頭思索了片刻,他深知兩個兒子雖然表面上和平,但是暗地裡明爭暗鬥個不休。可是無論派誰去,都暗示了朝臣們,太子的人選更偏向於那一人。

如果其中一人有了政績,那接下來朝臣要議論的就是立太子了,所以他決不能派這個人中的任何一個皇子前往賑災。

左相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眾人,身後的眾人看了看左相的眼神,紛紛跪道:“還請陛下為萬民計,早做決斷,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宣帝見堂下眾人如此,心中便覺得些許煩躁,更加沉默不語。

“還請陛下為萬民計,早做決斷,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堂下眾人的聲音此起彼伏

正說著,堂下一個大臣出來,拿出一本奏摺。

此人正是大學士徐士華,他見眾人鬧的差不多了,便當即出來奏報。

徐士華走上前,奉上奏摺說道:“陛下,臣有事稟奏。”

“奏來”

“臣參西州刺史王振,草菅人命,以權謀私,貪汙受賄。今西州大旱,此人則作法更甚,夥同當地豪紳抬高糧價,置萬民於水火之中。臣請陛下明察秋毫,速速懲治王振,救百姓於水火。”

宣帝見他如此說,於是給了陳內侍一個眼神,陳內侍下去將徐士華手中的奏摺取下,又回身遞給了宣帝。

宣帝開啟奏摺看了看,邊看邊皺眉頭,待看完最後一句話,他將手中的奏摺一把扔下,怒道:“混賬東西,真是罪該萬死!”

宣帝又看向徐士華問道:“愛卿此言可屬實?”

“回陛下,臣之言,句句屬實,皆有證可查。陛下大可派人前往西州檢視。”

右相見此,當即出來說道:“陛下,既然此事發生,那便可以讓二皇子和三皇子同往。一人賑災一人查案。”

二皇子和三皇子見右相如此說,兩人同上前一步說道:“陛下,兒臣願往。”

“好了!此事朕自有決斷,諸位不必再爭了。”

宣帝心中明白,如今朝廷一邊倒向二皇子,一邊倒向三皇子,若是派他們去,難免又要有一場爭端。

宣帝又看向徐士華問道:“徐愛卿既然有此奏報,想必心中已有了合適的人選了。”

徐士華道:“回稟陛下,臣確實有一人可前往查案。但是賑災,臣不敢擅斷,還要請陛下自作決斷。”

宣帝聽後問道:“何人啊?”

“臣舉薦,御史臺新任監察御史司鈺 前往西州查案,肅清貪官汙吏,整治此地沉痾。”

“司鈺?那個新科狀元。”

“是”

宣帝並未決斷,二皇子沐懷夕開口道:“徐大人真是好計謀啊,把我和三皇子撇乾淨了,讓您的學生去討功勞…”

聽到此話,宣帝突然睜大了眼睛怒道:“住口,混賬東西。百姓苦不堪言,你竟有此言論,當真是混賬!”

二皇子見宣帝大怒,於是立刻跪下道:“陛下息怒,兒臣並無此意。兒臣只是…只是…”

宣帝大怒,手指了指二皇子沐懷夕,一臉的恨鐵不成鋼 隨後說道:“從今日起,你暫且不必上朝了,回去閉門思過吧!”

話音剛落,二皇子便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說道:“兒臣謝陛下。”隨後便出了大殿。

宣帝又開口道:“御史臺御史中丞可在?”

堂下一中年男子,身穿紫色官服開口道:“臣在”

此人名為時立光,是御史臺的掌權人。

宣帝又問道:“司鈺此人如何啊?可堪此大任?”

“回陛下,司鈺為御史臺監察御史,為人正直坦蕩,為政勤勉,與同僚也相交甚好。微臣認為司鈺堪此大任。”

宣帝俯身對陳內侍說了句:“傳司鈺上殿。”

片刻,司鈺走了進來,跪而行禮道:“臣御史臺監察御史司鈺,拜見陛下。”

“平身吧”

“謝陛下”

司鈺起身,餘光瞥了一眼前方的徐士華和左相眾人。

宣帝隨即開口道:“你的老師舉薦你去查西州賑災一案,你有何想法。可願前往啊?”

“回稟陛下,臣願往。”

宣帝看了看他 又看了看徐士華,他有些覺得這兩人是事先安排好的。不止他一人這麼想,堂下的眾人也紛紛有自己的猜測,各懷鬼胎。

宣帝看著司鈺開口問道:“你答應的如此快,可有何理由啊。”

司鈺開口道:“回稟陛下,《孟子》有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災民都是窮人,他們連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飽,哪裡還能顧得上他人。

“臣觀如今世道,達者因畏懼窮而獨善其身,窮者因想達而兢兢業業。人人只想著自己安居,不曾考慮他人生死。”

“達者多自私自利壓榨窮人,以此來保自己富貴。窮者為了苟活於世而甘願被壓榨。貪官汙吏 奸商橫行,沆瀣一氣,欺壓百姓。所犯罪狀,罄竹難書。”

“使得百姓苦不堪言。鮮有能為此冒死諫言者,卻因官商勾結,屍骨無存。”

“而如今西州大旱,為官者不僅不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且更加變本加厲,抬高糧價。以此賺取銀錢,發苦難財。使原本西州城內的百姓放棄居所,只能逃離出城,沿路乞討謀生。

臣願往西洲改變這風氣,肅清沉痾,整治貪官。不負陛下,不負萬民!”

“好!”宣帝聽後高聲叫好,隨後又說道:“御史臺監察御史司鈺 聽旨。”

司鈺當即跪下聽旨

“朕授你欽差御史之印,命你即刻前往西州,查清貪汙一案。授你當即監斬權。若查清此事,除西州刺史王振外,其餘人不必回稟,可就地處理。”

“臣遵旨!”此三字擲地有聲,響徹殿內。

宣帝又看了看越太師,於是開口道:“對於賑災人選,越太師有何看法,可有推薦之人啊?”

越太師上前 腦子快速思索了一下,隨即說道:“回陛下,微臣確有人選。只是並非一人 ,而是兩人同往。”

右相看了看越太師,語氣極其陰陽,他說道:“越太師莫不是還想讓兩位皇子同往?”

越太師回答:“誰說陛下只有兩個兒子。”

宣帝當即有了想法,因四皇子年紀尚小,沒有其餘兩位皇子操心政事,所以並未讓他上朝聽政。這倒讓他忘了自己還有一個兒子了。

“越太師是何意啊?”宣帝問道。

“回稟陛下,四皇子和五公主可同往,既是皇子,理應為陛下分憂,為萬民盡一份心。況皇子與公主同往,既能安民心,又能讓百姓看看陛下對於他們此事的重視。”

“太師所言有理,可公主畢竟是女子,且年齡尚小…”

“公主雖是女子,可也學了聖賢道理。臣認為,五公主聰穎不輸男子。終日裡在深宮中難以磨礪,應該出宮去歷練一番。”

宣帝思索片刻,隨即說道:“太師所言有理,那就讓他們二人同往。”

於是堂下眾人一同喊道:“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