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陽光透過窗戶照進房內。

沈夏抬頭,看了一眼床上,沒有人了,自已也趕緊起床收拾,今天還要出去轉轉呢!

起床收拾好,把被子疊好,開啟門。

看見小院裡宋江坐在板凳上在編揹簍,老二手受傷了,在用另一隻手澆門口的菜裡。

小五叫在旁邊餵雞。

現在是白天,一眼就看清院子旁邊是什麼景色。

房子雖破舊,但是周圍都有木樁圍一圈簡單的圍牆,這樣好把自已和鄰居家的自留地分開,免得後期有什麼糾紛。

院裡還開墾了兩塊菜地,種了一些當季蔬菜。

小五看見沈夏起來了,便對沈夏道:“姐姐,你起床了,我去幫你倒洗臉水”。

“不用,我自已來就是”。還沒說完,小五便蹦蹦跳跳跑去廚房對宋母說:“娘,姐姐起床了,我去幫姐姐倒洗臉水”。

“好,那個鍋裡”。

這時老大和老二轉過身來看見站在門口的沈夏,都好好奇,小五怎麼突然喊沈夏姐姐。

但是雖然好奇自已也沒問。

小五把洗臉水放在院子裡的洗衣臺上,沈夏便走過來,自已先對著水裡看一下,這個原身長什麼樣子。

水裡印出原主的樣子,還好不醜,小家碧玉的長相,五官漂亮,但是因為沒有保養的原因,面板有點粗糙,後期自已再做點護膚品保養一下就好,只要五官好看,其他都不是問題。

看到自已長的不醜就放心的。

便拿起毛巾便洗了起來。

這個時候一無所有的自已也無法講究這是誰的毛巾,衛不衛生這個事了。

只是自已想漱口怎麼辦。

怎麼問呢!

小五在旁邊看著沈夏糾結的樣子便問道:“姐姐在想什麼”。

“你們怎麼漱口”。最後還是問了出來。

“漱口?”小五好奇道,然後想起來了,然後跑到門口的柳樹下,折了一段柳枝回來:“這,用這個,把他嚼碎,然後放嘴裡刷幾下”。

沈夏靜靜的看著這樹枝,就感覺到了牙齦的疼痛。

有鹽嗎?

“有呀!但是不多”。小五說道

“不多,為什麼,鹽不是很便宜嗎?”一說完,小五便震驚的問著沈夏。

這時沈夏才想起來,鹽便宜,是在現代,這個時候的鹽可是精貴之物。

算了,還想用鹽漱口,看來不行了,只能選將就了。

沈夏走進廚房,看宋母在做早餐,宋謹便在廚房燒火。

沈夏便想上前幫忙。

但是宋母說:“你去旁邊坐著就好,馬上好了”。

沈夏看了一眼鍋裡,是紅薯切片煮的湯。

這個在現代小時候家裡也吃過,但是做的比這香,因為是有油炒過後再加水煮的,有油香味,但是這個就沒放油,只放了一點點鹽。

吃早餐的時候。

沈夏便對宋說道:“娘,等會我想出去轉轉”。

宋母看著沈夏眼裡的擔心不言而喻,難道沈夏還沒想開。

“你還想那江家那個書生”。老大宋江語氣不善道。

“!!!!!”。沈夏愣了,這是幾個意思,但是馬上在心裡回想。

才想起來,原來,原主喜歡是的江家那個書生,之前還偷偷送東西給他,江益也說過等自已考中了秀才就會娶她,她也相信了,一直偷偷資助他,還經常因為這事被母親打。可是江益呢!考中秀才後,居然娶了鎮上一布莊老闆的女兒,沈母當然不同意了,她和江益的事,沈母還是知道一點的,江母卻說是沈夏不要臉勾引自已兒子。

再後來宋家提親,才隨便答應了下來。

而原主上吊前,正好見過江益。

但是這是原主的鍋自已想不背都不行。

只能說道:“沒有,娘,曾經的事,已經過去了,你要是不放心,可以讓小五和二哥跟著我一起”。說完沈夏看了一眼宋明。

宋明見沈夏提到自已便說:“好的,娘你放心吧!我會保護夏夏”。

宋家沒有女兒,所以突然有個女孩子,大家都比較稀罕,除了老大。

因為之前老大宋江手腳好的時候,他的收入還算可以的,宋家雖然窮,但是還是勉強能過日子,但是因為家裡有病患,所以一直存不下多少錢。

老四讀書受傷昏迷不醒一年了,中間各種吃藥,還是沒醒來。

而老三眼睛看不見太久了,倒是沒吃藥了。

老二也是上個月才受的傷,沒受傷前,在鎮子上打臨工,一個月,還是有幾百文。

“好的,那麻煩二哥了”。沈夏對宋明客氣道。

“不麻煩”。

這時宋江說道:“你想上山,可以等幾天,我傷好了帶你去,你和他們兩上山不安全”。

“不用,我們不往裡面走,就在外圍看看不會有危險”。沈夏淡淡的說道。

這宋江就像誰的罪了他似的,一張冷臉跟誰看呢!

吃完飯,沈夏和宋明宋玉三人,一人背了一個揹簍出門。

先前在門口洗臉時,沈夏就目測過周圍,這個地方像現代的貴省一帶,山非常高,還多,裡面肯定有許多好東西。

再加上這些人知識有限,有的東西都不認識,所以今天自已去看看有什麼收穫。

出門要經過農田,田裡有許多男女在幹活。

只見眼前一個不認識的大嬸看見沈夏,滿臉打趣道:“沈夏,身體好了”。

“嗯 ”也不管他是什麼意思 ,地盤不熟,先陰著。

對主見她也不說話,也覺的無趣沒有什麼好說的,便沒有再說什麼。

沈夏三人便離開了。

身後的幾個大嬸互相說道:“這沈夏,沒看出來來,家裡除了兩個小的不能動,要照顧三個人,大早上還能出門,看來體質可以”。

“這個可不一定,看她走路的樣子,還像個姑娘吧!”

“也是,不然就他們家那三人,多年沒吃過肉的,怎麼好應付”。

這時旁邊的劉嬸道:“自已是不是太閒了,人家的事關你們什麼事”。

這時,這幾個大嬸便撇了撇嘴:“八卦一下而已”。

劉嬸直接道:“你們家兩個男人沒把你伺候好,需要去八卦別人家的”。

那大嬸一聽,便是不說話了。

這個村人口有五六百人,一百之戶,其中共妻的不下十戶,周圍村裡的共妻家庭也很多。

只是因為宋家人口最多,所有是八卦談論的物件。

就出門去鎮上,共妻都不稀奇,只是再往大的府城走,就比較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