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策雖然對如蘭冷漠的態度感到無比傷心,但在離開前,他還是毅然決定留下一名忠誠而強大的暗衛,以確保她的安全。這也是如蘭後來再次遇到危險時,才知道他留下了暗衛在她身邊。他深深地鍾情於她,不希望看到她遭受任何傷害或危險。至於如蘭目前的態度,他相信時間會慢慢改變一切。

他清楚地記得,顧廷燁即將迎娶的正是汴京盛家的姑娘。這使得他心中燃起一絲希望,因為他知道自已還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逐漸改變如蘭的心意。最關鍵的是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支援,只要他們點頭同意,他便充滿信心能夠贏得如蘭的心。

他能察覺到如蘭對他有著一定的好感,這成為他堅持下去的動力。儘管前方道路可能崎嶇不平,但他堅信憑藉自已的努力和真心,最終能夠打破阻礙,與如蘭走到一起。他身上肩負的責任,不允許他任性,但是這一次,他想為了自已把如蘭留在身邊。

趙英策回京時並未選擇通常所走的水路,而是另闢蹊徑選擇了陸路。他一路縱馬疾馳,速度反倒比乘船更快一些。待到抵達京城之時,恰好趕上了顧廷燁與盛家姑娘盛大的婚禮。這樁婚事早已呈報給官家知曉,因此,趙英策身負官家之命,需得親自前往出席這場婚禮。

在顧家府邸之中,趙英策於送親佇列裡瞥見了盛長柏的身影。原來這位盛長柏乃是翰林院的一名庶吉士。見此情景,趙英策當下便邁步向前,主動與盛長柏攀談起來:“常聞整個汴京城都難以尋覓如盛家這般良好的家風,今日一見盛大人,果真如同那美玉般高潔的君子啊!””

而盛長柏本就是公正廉明、剛正不阿之人。這些溢美之詞,他已經從別人那裡聽到過很多次了,但這次從桓王口中說出,卻仍然讓他心生警惕!畢竟自已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文職官員而已,竟然能夠得到當今官家之子、久經沙場的桓王殿下如此誇讚,這實在是讓人有些受寵若驚啊!

盛長柏深知,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他必須要謹慎對待此事才行。於是,他開始反覆思考其中緣由:自已身上究竟有什麼值得桓王關注和利用的地方呢?想來想去,似乎也並無特別之處。或許,桓王只是因為與顧廷燁交好,再加上自已又是顧廷燁妻子的孃家兄長,所以才會對自已有所優待吧。不過,無論如何,盛長柏都決定要小心行事,絕不能輕易被他人所左右。

盛長柏小心翼翼地應對著桓王趙英策,而趙英策則對盛長柏和整個盛家都推崇備至,各種讚美之詞不絕於耳!這讓前來參加顧廷燁宴會的其他官員們紛紛猜測起來,有人懷疑官家是否特別看重盛家;還有人認為顧廷燁確實深得官家寵信,所以才能讓桓王如此禮遇他家的夫人孃家。然而,沒有一個人能夠猜到他們心中那位無比尊貴的桓王殿下之所以這樣做,僅僅是因為他對某個人心懷愛意。

桓王回到宮中後,甚至在皇后和官家面前極力誇讚盛家以及盛長柏的出眾才華。當然,為了保護如蘭的名譽,他並沒有將如蘭對自已的救命之恩公之於眾。他只是私下裡告訴了自已的母親,即當今的皇后娘娘。而皇后對於這位拯救了自已兒子、心地善良且勇敢無畏的女子,同樣充滿了感激之情。

而遠在宥陽的如蘭並不知道,正是因為她這一世做出的一個決定,竟然會像蝴蝶揮動翅膀一樣,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使得她自已、盛家乃至她的母親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變。這個決定就像是投入湖中的一顆石子,激起的漣漪不斷擴散,影響著周圍的一切。原本平靜的湖面被打破,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因此而偏離原來的方向。誰能想到,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竟會帶來如此深遠的影響?

盛長柏在明蘭婚禮後的短短几天內,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庶吉士一躍成為令人矚目的七品編修。這一晉升速度之快,令同期的進士們望塵莫及,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盛長柏平步青雲,心中充滿了羨慕嫉妒恨。當然自已卓越的才華和紮實的學問功底,是有這個能力的。庶吉士三年一考核,就是他上升的途徑,他的才能,升職是遲早的事兒,只不過現在提前了而已。對於盛長柏來說,他一直勤奮努力,不斷充實自已,如今,這個機會終於降臨到了他的頭上,而他也緊緊抓住了它,用實力證明了自已的價值。

而盛泓這邊呢?官家竟然在朝會上連續多次,親自點名詢問這位五品通判的意見和看法!這可真是令人震驚不已啊!一時之間,朝堂之上的眾人都開始竊竊私語起來,他們敏銳地察覺到了官家對盛泓的重視程度似乎非同一般。這種特殊待遇讓所有人都不禁對盛泓刮目相看,心中暗自猜測著其中的緣由。難道說,盛泓即將迎來人生中的重大機遇嗎?又或者,他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過人之處,才贏得了官家如此的青睞?種種疑問縈繞在人們心頭,使得整個朝堂的氣氛變得越發緊張和微妙起來。大家都在期待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同時也在默默觀察著盛泓的一舉一動,試圖從中找到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