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一個驚人的訊息傳遍了四合院,糧食準備統購統銷,每家按人口定量領糧食本。這一個爆炸性的訊息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每個人吃的糧食有限,但是人為的給加上一個限制明顯就是在告訴所有人,糧食不夠了。

等眾人反應過來去搶購的時候發現私人糧食店基本上都關門了,有的已經改頭換面直接成為公私合營的糧食站了。

“今天大家都到齊了,街道王主任來給大家講講今後的政策。”

易中海說完坐下,王主任走到前面來發言,

“根據上級指示,在我市常住並正式辦理戶口登記的居民,每個月供應麵粉八斤,其餘糧食供應視各糧食站庫存而定,總體上不超過平均糧食定量斤”

王主任剛說完臺下一片譁然,

“糧食是真不夠了嗎?”

“北邊打仗不是完事了嗎?還需要那麼多糧食?”

“我家人多,不夠吃怎麼辦?”

“按人頭分的,你家那幾個孩子能吃多少?”

“總歸要長大的不是?俗話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現在多存下備著以後吃不著的時候。”

王主任也預料到了下面眾人的反應,等待他們討論完再說話。

過了一會兒,沒人大聲說了,王主任繼續說,

“常住人口不包括農業人口和進城常住的農村人口”

這次和上次相比直接炸窩了,賈張氏直接跳了起來。

“憑什麼不給,我嫁進來多少年了,你們就是欺負鄉下人!!!”

“就是,這件事兒我得站賈張氏!”

“沒想到,賈張氏今天嘴裡能蹦出來一句人話!”

王主任似乎也預料到這個反應了,退回自已凳子坐下,任事態發酵。賈張氏哭嚎一陣之後直接上來拉住易中海,

“他一大爺,你可不能棄我娘倆不顧啊!”

易中海眉頭一皺,這賈張氏要拉他下水,趕緊站起來把焦點轉移。

“這是政府的決定,我們除了支援別無他法。如果不是情況危急到了這種程度,上邊也不會採取這種限制措施的。為了國家的發展,集體的進步,個人吃點虧又算什麼呢?

大家都是一個院兒裡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以後有什麼困難互相幫助。不就是糧食嗎,你勻半碗、他讓半勺,誰還能能給餓死不成?不要成為拉集體後退的人,否則就是人民的敵人,四合院的恥辱!要是誰導致我們光榮四合院的牌子被摘下,我第一個把他趕出去!”

易中海發狠話了,賈張氏一聽有人能幫忙也不鬧騰了,賈家在四合院算窮的了,基本上都是被接濟的物件。易中海看沒人反對,找王主任交差了。

王主任對於易中海傳達指示的效果還是認可的,簡單又說了幾句之後就離開了。全院大會散去,眾人心中苦澀,真的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還是我劉海中一眼看出去幾步,提前買了糧食,現在我一倒手就是翻幾倍!”

劉海中讓二大媽給炸了花生米還給煎了雞蛋,自已一邊吃一邊喝,旁邊的劉光天看著直流口水。

“爹,這幾天糧食站還是收不到糧食。”

“你還是沒看懂!你們收不上來不代表別人收不上來。統購統銷,收來的米放一口缸裡面,你們所有糧食站排著隊去舀,其他人靠邊站,你說到時候你們的糧食夠不夠?”

“爹,外面有人敲門”

劉光齊起身過去開門,來人竟然是秦淮茹。

“她二大爺,你看我們糧食快不夠吃了,你們那天去買了不少吧?能不能讓我們家也買一點,就按當時的價格給你。”

“想什麼呢?你自已看看外面現在糧食多少錢。另外,你們家你說不上話,要買就讓賈張氏來跟我說。”

秦淮茹回去以後如實複述,賈張氏眉頭擰成了疙瘩,

“這個劉大腦袋,一點鄰居情面都不給。你過去說,要是不賣給我賈家,我就把他買糧食的訊息抖落出去,到時候人家排著隊上來砸他家門!”

秦淮茹又過去複述,劉海中不以為然。

“請便,爺還不伺候了,我的糧食他賈張氏一粒都別想!”

秦淮茹回去再次傳信,

“好你個劉大腦袋,看我怎麼讓你家雞犬不寧的!”

第二天一大早,賈張氏來到衚衕口,逢人便說南鑼鼓巷95號二大爺劉海中家有糧食賣,比糧食店便宜。聽到的人看她一臉不懷好意也都沒太當回事兒,等劉海中上班路過的時侯她背過臉去假沒看見,等劉海中走了繼續大肆宣傳,一個上午愣是沒一個人信。

“秦淮茹,死哪去了?趕緊給我倒水。大半天的我說了這麼多次,我就不信沒人去劉海中家鬧事!”

“媽,你讓我看著的,一個人都沒有。”

“哼,你肯定在哪待著偷懶沒好好看著!”

“媽,二大媽就在那坐著,你要不要過去問問?”

“我什麼我,沒看我累著呢嗎?你趕緊去問問!”

“我問過了才回來的!”

“那你之前要是一直盯著還要問嗎?”

“這不是你讓我去問的嗎?”

“你個挨千刀的,還敢跟我頂嘴!”

秦淮茹沒理她,自已出門找幾個大媽聊天了。看著有說有笑的秦淮茹,在屋裡窗簾後面躲著的賈張氏看的這個氣啊,恨不得把秦淮茹捏死。

“看在你還要給我賈家傳宗接代的份上我饒你一命!”

糧食統購統銷的政策傳到軋鋼廠以後,後勤主任立馬安排人手製定糧食配額計劃表,多廠內的工人依據工種進行劃分,最累的重體力勞動者,比如大件鋼筋搬運等配額最高,其次是一般重體力勞動者,如鍛工、鉗工,再次是是輕體力勞動者,比如保衛員、放映員,然後就是一般工作人員和腦力勞動者,比如廣播員,最後就是學徒和臨時工了

這樣的安排一經發出就受到大部分工人的認可,少部分排在最後幾檔的腦力勞動者雖然對這個計劃表不敢苟同,就算有意見也不敢發表,不得不在時代的大潮中偃旗息鼓。

下個月初,街道工作人員來到四合院統計人口並簽發糧食本。賈張氏提前從易中海處得到訊息,從南城找來一個聾啞的小乞丐,回家簡單收拾一下,假裝是家裡第二個孩子。

“這是賈家嗎?”

“是,我是賈張氏”

“檔案上你家有兩個男人是城市戶口”

“對,我兒子賈東旭成年了,在軋鋼廠上班,這是第二個兒子賈東昇。”

“不對啊,兩個孩子加上一個爹就三個人了!”

“那個他爹沒了,在軋鋼廠被捲進機器裡,屍體都不成樣子了。”

賈張氏這次觸及了傷心處,直接開始哭了起來。

“對不起啊,大媽,我同事新來的有點馬虎,您家就是兩個人,糧本在這。這個看著也快成人了吧,等成人以後去街道辦改一下身份以後就可以領兩份成人口糧了”

“謝謝你,小夥子!”

“沒事,那我們先走了!”

等街道辦的人統計完事離開四合院,賈張氏給了小乞丐幾個窩窩頭和一點毛票子把他打發走了。

院子裡面最合適的是二大爺家,人多全是城裡戶口,兒子還在糧食站工作,二大爺在進出四合院的時候鼻子都翹上天了。

何雨柱家裡就剩他和雨水了,易中海上報的是一大兩小,不過糧本暫時他留下了。

許大茂一家三口,糧本在許父母那。多少他也不太在乎,畢竟幾乎都在外面吃。

三大爺得知訊息之後試圖藉著三大媽假懷孕企圖多加一個人,不過被街道辦人員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