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六年。

在皇宮內,與往常一樣,大殿上依舊坐著明朝皇帝朱元璋。

只不過不同的是,他的面前跪著兩個人,一人為錦衣衛,另一人為正五品戶部浙江清吏司郎中。

“皇上~,這裡有兩位您的臣子~他們正在發生激烈的爭執,請皇上定奪~”皇上身邊的太監弓著身子,小心翼翼地對坐在龍椅上的皇帝稟報著情況。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緊張和惶恐,似乎擔心自已會因為這個訊息而受到責罰。皇帝微微皺起眉頭,目光從手中的奏摺上移開,看向了太監所指的方向。只見殿中的兩名大臣正臉紅脖子粗地爭論著什麼,他們的聲音越來越大,引得周圍的其他官員紛紛側目。

皇帝心中不禁湧起一股不滿,他最討厭朝堂上出現這種爭吵不休的場面。他用力拍了一下龍椅扶手,大聲喝道:“你們兩個給朕安靜下來!如此失態,成何體統!”皇帝的威嚴讓整個大殿瞬間變得鴉雀無聲,那兩名爭吵的大臣也嚇得趕緊閉上嘴巴,低著頭站在原地不敢動彈。

“讓我瞧瞧,

呵!朕的錦衣衛。

哼!這莫非是郎中,怎的與朕的錦衣衛動起手來了?”朱元璋暗自思忖。

\"啟奏陛下!微臣有要事稟報。據查,此罪犯企圖謀反,微臣本欲將其擒拿歸案,但該犯拒不就範,並與微臣發生激烈爭吵。\"錦衣衛神情肅穆、語氣堅定地向皇帝陳述道。

“胡說!”那人大怒,吼聲如雷,“微臣一生清正廉潔,兩袖清風,怎會是那等卑鄙之徒!你這巧舌如簧的奸佞小人!!”

“大膽!”朱元璋怒髮衝冠,舉起手中的茶杯,如泰山壓卵般向桌邊砸去。

“你是皇帝還是我是皇帝?此地乃朕的太清殿,豈容爾等在此撒野!”

“再者,朕的錦衣衛唯朕馬首是瞻,又怎會去抓捕你這等清廉之士。此事朕自會複查,豈有你指手畫腳之理!”

“臣...臣辱命...”那人只好低下頭小聲的說道。

將其一把推搡進冷宮後......

在清心殿內,朱元璋轉頭向剛才的錦衣衛,沉凝地說道:“朱磊,你將此事道來。”

“臣領旨。事情是如此這般……

玄武十六年二月初旬,

臣如往常一般監視著那人的一舉一動。忽地,臣瞥見他行蹤詭秘,竟闖入戶部的庭院中。

臣頓感不妙,趕忙追上前檢視。豈料,那人闖入後,二話不說,便將戶部尚書的小妾連同丫鬟一同殺害。(心痛不已)

臣上前阻攔,那人卻倒打一耙,汙衊是臣殺了戶部尚書的小妾和丫鬟。

彼時,戶部尚書也回到家中,目睹此慘狀,悲憤交加,當即便下令讓官府將我二人打入冷宮,杖責十丈……”

“好了,好了(大為震驚),朕已知曉,你退下吧。傳朕口諭,讓左護法宣旨退朝,莫讓那幫人跪著了。”

“臣謝陛下龍恩。”

就在錦衣衛走出時,一位五品官員神色凝重,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

“陛下,陛下!大事不好!”

“朕有何不好?”

“不……微臣……微臣惶恐,但微臣確有急事稟報。”

“說來聽聽,究竟是何事令你如此驚慌失措。”

“陛下,早朝時您下令打入冷宮的那個人,如今已逃出皇宮!”

“什麼?!”

朱元璋怒不可遏,手中緊握傳國玉璽,幾欲砸向桌面,終究還是停頓下來,緩緩將玉璽放下。

“速傳朕旨意:朝廷懸賞三千兩銀子緝拿此犯,如有能將其抓捕者,必重賞!此外……”

他轉頭看向身旁的錦衣衛,沉聲道:“朕特封你為追捕逃犯之事的大將軍,再調撥三千大軍予你,務必在十天內將此犯捉拿歸案!”

“微臣領旨!”

………

過了些日子...

近日,一少年見此懸賞,心意已定,決意捉拿此犯,以求那三千兩賞銀。

“嗯”,少年擦去額上汗水,“此處便是那懸賞之人近期現身之地吧”。他展開手中懸賞令與花錢所購情報,

“應當便是此處了,今日暫且尋一處歇息,明日再作計較。”

此時,他于山上瞥見一著裝與當地迥異之人,心生疑慮,然天色已晚,未敢貿然追去。

第二天清晨...

“唉,那時理應追去一探究竟的;

畢竟,追上去擒獲便可得三千兩銀子,而此時,花樓的一個女子不過值幾十兩,一斤精糧,亦不過幾兩(銀子)。”他面露苦色,沉凝說道。

此刻,仿若天意使然,他再次與那人相遇,他暗下決心,定要追上此人,奪取懸賞。

歷經一次又一次的艱難努力,終於克服了山地的險峻、陡峭的懸崖和蜿蜒的山脈,追上了那人,但那人拒不投降,依舊拼死反抗。

有一次,他被逼入絕境,急中生智,撿起地上一塊較大的石頭,朝他面門砸去。

終於追到了,然而,那塊大石頭卻致使他血流如注。

擦了擦汗,自語道:“這樣官府還會要嗎?算了,先拿到懸賞再說!”

他聲嘶力竭地吼道:“你是誰?為何抓我!

你我無冤無仇,只為那三千兩銀子,值得嗎!

我現在給你五千兩銀子,再加二兩黃金,只要你放我走。”

“第一,我叫王一,我是有名字的。

第二,抓你不只是為了那三千兩銀子,更是為了在皇帝面前露個臉。

第三,像你這樣的貪官就該被抓!即使我沒抓住你,在我身後,還有千千萬萬個我!”

“你...你...”他想再為自已辯駁,話到嘴邊,卻像被卡在喉嚨裡一樣,怎麼也說不出來了。

“我竟然被這等小輩如此羞辱,且先忍你一時。待你露出破綻,我定要了你的命!”郎中在心裡暗暗盤算著。

“我借關羽的一句話對你說,

我關某的大刀不斬老幼,

我關某還有把小刀,也不斬老幼,

但我還有把匕首,專嘎老幼”

“王…德…發…”

“嘻嘻,沒想到吧”

“(他的心中內容以省略一萬個在草地上奔騰的馬)”

………

一番交流過後,來到了衙門面前。

王一敲了敲門,只有幾個僕人走了出來...

“請問一下,大老爺在哪裡?”

“你找大老爺幹什麼?”一臉不屑地說道,“我告訴你,如果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找大老爺,不然現在就給打的你皮開肉綻!”

真巧,朱元璋正好出門遊逛,正好遇見了他(皇帝出門裝扮成市民很合理吧):

“這位兄臺,你在衙門面前做何事啊?”偽裝後的朱元璋向他問道。

“道友,我費盡心思抓到此罪人,想要上交給朝廷,但必須得從衙門這邊轉接上去,但衙門這邊不讓我進,我也不好轉交啊”

一想最近的懸賞就是那個從皇宮裡逃出的人,朱元璋便有了猜測。

他不免有些震驚:“這位兄臺,你說的罪人可是最近懸賞的那一位?”

“就是最近那個!呃…”“道友你稍微等會兒,讓我找找...”

在他的大包袱裡面翻找著,終於翻出了那張皺巴巴的懸賞令。

“道友,就是這人”

“這…這…!”朱元璋再次確定了他心中的猜測——沒錯,就是此人!

那人有些不解:“道友,你怎麼了”

他想看一看這位‘道友’到底有什麼事,但被朱元璋身旁的’僕人’攔了下來。

朱元璋用那冰冷的眼神看向了身旁的人。

那兩人縮了縮脖子,向後站了站。畢竟還是皇帝的官場大。

“兄臺,我家正好有人在朝廷上當官,要不把此人交付於我,與我一起見陛下?”

“此言甚好!”

在朱元璋身旁的兩個人想笑卻不敢笑:“我很想知道,在那孩見到剛才和他稱兄道弟的人就是當朝陛下是怎麼想的?”但這些只敢從心裡說。

朱元璋帶著王一走進皇宮,直接去了朝堂。朝堂上的大臣們看到王一帶著一個血淋淋的人走進來,都嚇了一跳。

朱元璋笑著對大臣們說:“諸位愛卿,此人便是近日從皇宮出逃的罪犯。這位小兄弟不顧危險,將其捉拿歸案,應當賞賜。”

王一聽到朱元璋的話,連忙跪下叩頭,說道:“草民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開懷大笑,聲震屋瓦,說道:“免禮!來人,賜座!”緊接著,有侍衛如疾風般搬來一把椅子,穩穩當當地放在王一身後,彷彿是在為一座即將拔地而起的山嶽找到了合適的基座。

朱元璋接著說道:“王一,你想要什麼賞賜?儘管說出來,朕一定滿足你。”

王一想了想,說道:“皇上,草民不要別的賞賜,只想為國家效力。”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說道:“好!朕就封你為御前侍衛,日後跟隨朕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