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家中,最為疼愛朔逸的人,非姑姑莫屬了。或許是因為她自幼與三哥相依為命的緣故,所以學信跟學禮一家的感情格外深厚。姑姑每天都會親自給朔逸洗澡,帶著他出去散步玩耍。時間總是在人們不經意間悄然流逝,小朔逸也在一天天地成長,轉眼間快到了該上學前班的年紀了。那個時候還沒有幼兒園呢。夢茹和學禮商量之後決定,等到今年 9 月 1 日開學時,就把朔逸送到村上的小學,上學前班。

好了,現在讓我來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這個村子的佈局吧!你們看啊,村子裡的房屋主要分為兩種型別。其中一種呢,是唐末時期遺留下來的古老建築,它們有點兒像宮廷式的風格哦!這些建築都是坐東朝西的,依山傍水而建,非常美麗。

整個建築群被分成了前、中、後三個區域。首先是前西區,那裡有一個氣勢恢宏的大門樓,門樓上還精心設計了一些小孔,可以用來架設槍支或弓箭呢!門樓的兩邊則各自排列著六間進深達十米的平房,它們是連在一起的,後面還有一條寬敞的走廊。

接下來是中區,它是順著東門一直延伸過去的,距離前排的後沿大約五米的地方,建有一個進深二十五米的中庭。中庭的兩邊又是兩排背靠背的連體平房,每一排都有十米的進深。然後是後區,這裡有一塊十五米長、六米寬的天井平地,再往後就是一座進深十二米的兩層高的祭祖堂啦!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祭祖堂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宗祠哦!

在祭祖堂和中庭之間的天井周圍,左右兩側各有四間面朝天井的平房,同樣也有著十米的進深。而中區的南側出口處,還有另一個大門樓,它的格局和西門完全相同。北出口則是兩個只夠一人進出的小門洞。

這些房屋的主體框架均採用了精巧的榫卯結構,彼此之間緊密相連、渾然一體。

每一進房屋的進深相同,而在這些進與進之間的外圍空隙處,則巧妙地使用了青磚進行壘砌。這些青磚猶如巨人的手臂,將整個建築群緊緊環抱,使其成為一個堅不可摧的整體。不僅如此,屋內各個房間之間還設有相互連通的廊道,人們無需出門便可輕鬆穿梭於各家各戶之間,即使在雨天也能避免淋雨之苦。

值得一提的是,整座村落的天溝系統也是設計得極為精妙。它們相互連線,最終將雨水引流至位於北邊、與村莊長度相仿的池塘之中。這種精心構思的排水系統既實用又美觀,充分展現出古人的智慧和勤勞。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型別的房屋——那些從家族中分出去的人家所建造的。他們會在周邊尋找一塊平地,或者挖掘一塊山體以形成平地,然後在此之上修建三兩間或四間平房。這些房屋雖然不如主體建築群那般規模宏大,但同樣充滿了生活氣息。

自宋朝起直至民國時期,這個村落一直有著嚴格的族規。其中一條規定明確指出,祭祖堂後的土地嚴禁動土,同時當村內房屋住滿後,不得再行興建新宅。

這條規定代代相傳,歷經數百年風雨依然被嚴格遵守著。住不下的人,全部驅趕出門,任由他們自生自滅。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這條殘酷無情的規矩才得以廢除。

這裡的稱謂與其他地區有所不同,可以大致分類如下:爺爺被稱為爹爹、叔叔或伯伯則被叫做爺;小的喊作姥;姑父被稱作姑爺;嬸嬸一輩比較親近的都叫媽,如大媽、二媽等,關係疏遠一點的則稱娘,比如大娘、二孃等等。其中有個特例,那便是二嬸餘芳。不知什麼原因,小朔逸就是無法喚她一聲二媽,於是一直叫她二孃。如果日後還有其他特別的稱呼,我會再詳細向大家解釋說明。

近兩年來,家中發生了不少變化。村子裡的人們紛紛外出打工,據說是因為外面賺錢更容易些。學禮自然也隨大伯前往北京謀生;夢茹則去了南方的農場幫忙插秧;學信同樣選擇到藍湖市的紡織廠工作。如此一來,家裡便只剩下朔逸和爺爺相依為命。提及爺爺,他已於前年年末退休。退休後的第一個春節,爺爺是在學禮家度過的。

叔叔伯伯們都來了,聚集在學禮家中,召開了一次重要的分家大會。這次會議意義非凡,因為它標誌著家族中的第一次正式分家。按照商議的結果,家裡的老房子分給了老三,而中間共同建造的那套房子則歸老二所有。至於老大,則由於他已經自行蓋好了房屋,所以不再分給他房子,但會將一應工具交給他,並額外給予 500 塊錢作為補償(當時他們為人做木工每天只能掙到一塊五毛錢)。

然而,在討論老爺子由誰照顧的問題時,出現了一些不愉快的情況。最初的計劃是讓老爺子在三個家庭之間輪流居住,每個家庭照顧四個月,剛好滿一年。但事情並沒有按照預期發展。當老爺子到大伯家生活時,三天兩頭就會發生小爭吵,日子過得並不安寧。而當他搬到二伯家時,更是被直接安置在柴房中,待遇十分糟糕。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學禮,於是當老爺子來到他家時,學禮果斷決定不讓老人離開,將其留在家中照顧。

去年過年期間,三兄弟再次聚首,重新召開了一次會議。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他們需要共同商討如何解決老爺子的贍養問題以及其他相關事宜。家庭關係的緊張與紛爭使得這次會議顯得格外重要,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以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穩定。學禮說:“以後老頭子就跟我們過了,你們不用管了,能補貼點就補貼點,不能補貼也沒關係,我就是要飯,要到一碗給老頭子,要到兩碗,一碗給老頭,一碗我們一家子吃。”

兩兄弟聽到學禮這樣說,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愧疚之情。他們紛紛表示,以後每年都會給予一定的補貼和支援。其實,並不是他們不孝順,而是因為家中有一個難以溝通的人。與夢茹不同,無論何時何事,夫妻倆總是相互商量、共同決定。大事情由學禮做主,小事情則交給夢茹處理。

然而,朱丹這個人卻相當小氣。她平日裡對自已的生活都十分吝嗇,凡事都要精打細算,除了那些表面上的虛榮和排場,其他方面可謂是處處算計。可想而知,老頭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可能過得舒心自在呢?至於餘芳,則另有一番情況。嘿嘿,她可是洪拳的傳人啊!在家裡,她可是說一不二的主兒,學義真心害怕被她揍一頓。

哎,常言說:“女兒孝順不如女婿孝順,兒子孝順不如媳婦孝順”。既然如此,這件事也就這麼定下來了。

好啦,不再多說廢話了,字首部分就先到此為止吧。再繼續寫下去,恐怕有些讀者都要看不下去了。

接下來,小主人公的成長之旅即將正式展開!

讓我們一同去體驗這段充滿歡樂與煩惱的成長曆程吧!

(字首終於寫完了,因為寫得是隨筆,所以用字首來襯托一下全書大致的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