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飯桌前,我將小球從口袋裡掏出,遞給爺爺,並告訴他仙女姐姐說可以把小球掛在脖子上。爺爺聽後深感驚奇。飯後,爺爺找來一小截紅色細繩,將小球穿過並繫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掛在我的脖子上。

那天以後,家裡蚊子似乎銷聲匿跡了,就連爺爺也說,那令人討厭的綿蚰(鼻涕蟲)彷彿也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時光荏苒,歲月如詩如畫般流轉,轉瞬之間,便來到了金色的九月。九月,是充滿希望的季節,它象徵著豐收、新生,同時也蘊含著歷經滄桑後的堅韌。

天空似乎生怕玷汙了這片塵世的金色,於是驅走了雲彩,抬高了自已的身姿,只留下一輪璀璨耀眼的金色驕陽與廣袤無垠的大地相互映襯。

九月一日,對於無數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的開始,因為這意味著那快樂無比、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暑假已經畫上了句號。

我自然也無法逃脫這個命運,大清早還沉浸在美夢中的我,就被媽媽無情地從溫暖的被窩裡揪了出來。

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入學報到,媽媽特意從外地趕了回來。

她一邊幫我穿衣服,一邊不停地叮囑我:“今天可是你第一天上學報到,千萬不能遲到哦!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沒過多久,我就穿戴整齊,洗漱完畢,吃完早餐,背上媽媽新縫製的書包,緊緊握住媽媽的手,蹦蹦跳跳地朝著學校走去,而爺爺呢,則是肩上扛著凳子,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面(那個時候,由於學校的資金比較緊張,我還記得在二年級之前,大家一直都是需要自已攜帶桌椅上學的)。

也許是受到場地條件的限制吧,我們這兒的小學被劃分成了兩個不同的校區。其中一個校區位於街道上的一條小衚衕後面,主要負責招收學前班以及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們。聽家裡長輩們講啊,這個地方曾經可是我們家族的祠堂哦!不過後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它遭到了一些人的霸佔和破壞,最後才被改建成了現在的小學。至於另外一個校區嘛,則是建立在街尾處的一座小山包之上,主要接收四五年級的學生們。那裡曾經是一大片墓園,說來也真是挺奇怪的,似乎國內那些有著一定歷史底蘊的老學校,很多都建造在廟宇、祠堂的舊址或者是墳場之上。當然啦,關於這個現象,我並沒有進行過詳細的資料調查研究。

當我們到達學校後,媽媽連忙將戶口本遞給了負責報到的老師,但卻遭到了對方的拒絕。原因竟然是:“孩子的年齡還沒到,不能辦理入學手續。”

那時候雖然名義上規定五週歲上小班,六週歲上大班,七週歲才能上一年級,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嚴格執行。很多孩子都是臨到入學前才去上戶口,而出生日期更是隨口胡謅一通,反正那時的戶口本全靠手寫,只要不太離譜,想怎麼填都行,全憑戶主口訴。但由於我家有爺爺坐鎮,一切程式都必須按規矩來,所以辦戶口時走的流程自然比較正規。

聽到這話,我頓時就不高興了,眼看著周圍的小夥伴們都紛紛報好了名,我心裡著急得很呢!如果我不去上學,那豈不是在家裡無聊死啦?於是,我氣鼓鼓地跑到負責報到的老師面前,仰著頭奶聲奶氣道:“不行,我就要上學嘛!憑什麼不讓我上學呀?其他小朋友都能上學,我可不比他們差,為什麼單單不讓我上學呢?”

老師一聽,忍不住笑出了聲:“喲呵,小傢伙還挺自信嘛!行啊,那老師來考考你,如果你答對了,老師就作主給你報上名。”

“真的嗎?太好啦!不過……”我眨眨眼睛,突然伸出一根胖乎乎的小手對著老師晃了晃,“那咱們得先拉勾勾,老師您可不能反悔哦!”

老師也微笑著舉起小手指,跟我拉了個勾勾,並開口說道:“小朋友,你先說說看,你都會些什麼呢,讓老師瞭解一下,然後再來考你哦。”

聽到老師的話,我自信滿滿地回答道:“這個嘛,我會的可多啦!像《三字經》、《百家姓》、唐詩、宋詞這些我都不在話下,還有《本草綱目》和《千金藥方》我也略知一二呢……”

還沒等我說完,老師連忙打斷我說:“好的好的,不用再說了,老師已經知道了,那老師就先來考考你唐詩吧。”

接著,老師出題道:“離離原上草。”

我馬上對答如流:“一歲一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