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大地

陵州,懷安城

皇宮

整座皇宮白綾飄飄,猶如被覆蓋的大山,壓的人喘不過氣來。

朝堂之上,陳明龍端坐於皇位之上,面色冷峻。他環視著下方憤怒的百官,心中暗自冷笑。

“我今日登基,乃是奉先帝遺詔。誰敢質疑本太子的合法性?”陳明龍聲音低沉,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太子殿下,先帝駕崩未滿七日,您就如此倉促登基,實難服眾!”一位老臣顫巍巍地說道。

陳明龍眼中閃過一絲殺意,但他迅速隱藏起來,嘴角微微上揚:“本殿明白諸位大人的擔憂,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外敵虎視眈眈,我們必須儘快穩定局勢。”

“太子殿下,可否先舉行先帝葬禮,再行登基之事?”另一位大臣提議道。

陳明龍沉思片刻,點頭道:“也罷,那就依諸位大人所言。但本太子希望在此期間,諸位能夠盡心盡力輔佐我,共同抵禦外敵。”

百官面面相覷,無奈之下只好紛紛應諾。陳明龍看著眾人的反應,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已已經成功地掌握了局面。

坐在皇位上的陳明龍說到:“都退下去,明日前往祖地,祭奠先皇”

“太子聖明”

“太子聖明”

百官紛紛附和,隨後陸續退出大殿。

陳明龍宣佈退朝後,留下了幾位心腹大臣商議國事。

“陛下,如今朝中仍有不少反對您的聲音,我們需得小心應對。”兵部侍郎李翔說道。

“嗯,我知道,我沒登基之前要稱我為陛下!。”陳明龍微微頷首,“不過,只要我們握緊兵權,那些人也翻不起什麼大浪。”

“可是殿下,先帝的葬禮事宜也需妥善處理,否則恐引起民憤。”禮部尚書劉權提醒道。

“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吧,務必要辦得隆重莊嚴,對了!七日之後的登基儀式也一樣!”陳明龍吩咐道。

“遵命。”劉權領命離去。

陳明龍轉頭看向李翔,“兵部那邊也要加強戒備,以防他國趁機發難。”

“是,殿下。”李翔拱手應道。

陳明龍心中盤算著,眼下最重要的是鞏固自已的地位,消除一切潛在的威脅。

大殿之外

“荀大人荀亦嘆了口氣,“太子殿下英明神武,自然是有他的考量。只是,這先帝的葬禮和新帝的登基,都關係重大,咱們做臣子的,還是得小心謹慎才是。”

旁邊一人附和道:“荀大人說得是。咱們只能盡力而為,輔助新帝安定天下。”

荀亦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他深知官場如戰場,稍有不慎便可能惹來殺身之禍。如今先帝已逝,新帝即位,朝廷上下必將面臨一番權力洗牌。他必須步步為營,才能保住自已和家族的地位。

“走吧,咱們也回府準備一下。”荀亦轉身離開,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這場政治風暴中站穩腳跟。

七日之後

陳家祖地

太子陳明龍帶著文武百官來到祭臺,今日是登基大典的日子,隨著來到祭壇前,陳明龍緩緩轉身向著百官看去

“禮部,開始吧”

“開禮!祭天地宗社”

隨著陳明龍一聲令下,禮部的樂師開始奏樂,緊接著一眾文武官員開始敬酒,敬於天,敬於地,敬先帝。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祭祀流程走完之後,禮官拿出早已經準備好的裘冕禮服陳明龍穿上,然後百官開始朝賀

“恭喜太子,賀喜太子,大昌之運”

“恭喜太子,賀喜太子,大昌之運”

“恭喜太子,賀喜太子,大昌之運”

隨著百官朝賀之後,陳明龍朝著張公公看了一眼,後者會意,拿出聖旨。陳明龍往後退去。

“跪!”

隨著一聲洪亮清脆的聲音落下,文武官員紛紛下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有三皇五帝開創文明,今有朕開國大昌,經七十有九,朕即將乘鶴歸去,今有子嗣陳明龍,德才兼備,品貌雙全,承天之佑,蒙臣民愛戴,茲命皇帝,統領萬邦,興我大昌,自即日起,頒此恩典,以昭我皇威,欽此!”

此時此刻,陳明龍十分激動,渾身顫抖,撲通一聲跪下,雙手向上。

“臣,陳明龍接旨!”

陳明龍接過聖旨,朝著高臺走去,轉身看向文武百官,隨著張公公的一聲

“跪!”

文武百官紛紛下跪

“一叩首”

“二叩首”

“再叩首”

看著匍匐在地的文武百官,陳明龍心裡非常滿足,他喜歡這種一言定生死,手握大權的感覺。

“諸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眾人紛紛道謝才敢起身。

“禮成!”

隨著‘禮成'文武百官十分激動,這時陳明龍大手一揮。

“酒來”

一位下人雙手端著盤子,盤子上有一樽溫酒,陳明龍接過酒樽,轉過聲,看著身後的大好河山,抬頭看著遼闊的天空,隨後一跪,端著酒的手高高舉過頭頂

“臣,陳明龍,叩告天穹,日月山川,微臣,上承天道,下順臣民,繼位於昌隆十年五月初五,設祭於此地,昭告天地皇祉,繼用年號昌隆,成忠義帝”

大昌第二任皇帝緩緩站起身來,一口飲盡樽中酒,狠狠摔在地上。

百官叩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陳明龍做了個平身的手勢,白官才緩緩起身,隨後陳明龍抽出腰間的清平劍,直指蒼穹

“朕,頒發第一道王命,稅賦由三年已收,改一年一收,誰敢多說!朕便持此劍斬他頭顱!”

本來想要勸說的大臣感覺脖子一涼,沒敢再說話。

看著沒人敢站出來發話的大臣,這位帝王滿意一笑。

“回宮”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新帝登基,登基第一詔就震驚其餘八州之地。

第一年賦稅一共收取兩億六千銀,一億九千八百金,百官建議拿這些錢財修建水利河堤,學宮等等……皇帝沒有聽取,他用來大肆修建皇宮,頻繁納妃納妾。

第二年賦稅一共收取一億三千銀,五百六十萬金,皇帝大怒,派出一千禁衛軍每家每戶抽取三金,沒有的服役兩年。

昌隆十二年,這一年陵州上上下下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其他八州之地也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