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坐在火車上,眼神迷茫地望向窗外,思緒早已飄飛。她不知道自已坐了多久,時間彷彿變得模糊而漫長。直到陸明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溫柔地告訴她到站了,她才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

陸明站起身,一隻手輕鬆地拎起行李,另一隻手緊緊握住朱安的手。朱安有些羞澀,試圖把手抽回來,但陸明卻緊握不放,似乎在傳遞一種堅定的力量。朱安感受著陸明手心的溫暖,心中泛起一絲漣漪,便不再掙扎,任由他牽著自已走下火車。

剛走出車廂,他們就看見一個身穿中山裝的年輕男子朝他們走來,並熱情地打著招呼。陸明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鬆開了朱安的手,興奮地揮舞起來。朱安雖然並不認識這位陌生人,但還是報以禮貌的微笑。

當那個男子走近時,他自然而然地接過了陸明手中的行李,動作嫻熟而親切。陸明趕忙向朱安介紹道:“這就是我之前跟你提到過的好朋友,孫先生。”

朱安瞪大眼睛,滿臉驚愕地望著眼前這個男人。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就是傳說中的孫中山先生!而更讓她始料未及的是,這位偉大人物竟是如此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隨後朱安收起驚訝的目光,點了點頭,向孫先生投去友善的目光。孫先生微笑著向朱安問好,眼神中透露出對陸明和朱安的祝福之意。三人相視一笑,氣氛融洽而和諧。

孫中山心中暗自納悶,陸明為何要將自已的妻子一同帶來?然而,他並未流露出絲毫異樣之色,依舊熱情地帶領著他們安頓下來。

待一切安排妥當後,孫中山正欲轉身離去之際,朱安忽然喊住了他。孫中山停下腳步待一切安排妥當後,孫中山正欲轉身離去之際,朱安忽然喊住了他。孫中山停下腳步時,朱安連忙說道“你們這次起義還有很多不妥善之處,恐難成事,因為你們忽略了群眾的力量。”朱安並且還讓孫中山注意朱淇,說有可能他的哥哥朱湘會將他們舉報,陸明和孫中山非常疑惑朱安怎麼會知道這麼多,朱安只能推脫說當時聽父親說的這人不太靠譜所以讓他們注意。

時間很快,離七月初七越來越近,陸明回賓館的時間越來越晚,朱安是個女子,所以他們雖然聽了她的話,但很多人沒有放在心上,反而覺得朱安思想狹隘,格局太小,覺得百姓怎麼會有力量去抗衡權貴,陸明為了不讓朱安難過後面索性就不讓她參加了,朱安知道他們不信她,所以也不執著,“良言不勸該死的鬼。”她知道孫中山也很無奈,所以只是說了句“先生保重。”

七月初七前夕,街上許多來來往往的行人,皆是給祖輩掃墓的人,裡面混進了許多一起起義的青年,陸皓東製作了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軍的旗幟,青天白日旗在血與火中誕生了,他們起義的口號是“除暴安良。”暗號是紅帶纏臂。

孫中山先生與陳少白先生髮現主力與軍械都沒到,自覺會起義失敗,連忙將頭領聚集,讓他們暫停起義。可是人員眾多,早就被清政府的官員通知了清政府,雖然避過了朱湘的告發,但還是沒有避過這場禍事,原本是陸東去別墅焚燬興中會名冊,以免落入敵人之手。可是陸明知道陸東是同盟會的骨幹自覺作用比自已大,於是自告奮勇的讓自已去,當陸明焚燒名冊正要撤離時卻已經來不及了,清兵已經把別墅團團包圍,這時候朱安假裝自已手上拿著手冊,吸引清兵注意,讓陸東等人將陸明救出,最後朱安不幸被捕,朱安自知扛不住他們的逼問,所以吃了顆自已藏的毒藥,自殺身亡了。

武裝起義失敗,犧牲了45人,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姓名,孫中山等人懊惱自已沒聽朱安的建議,但為時已晚,能做的就是繼續他們的革命,建立他們希望的國家,陸明得知朱安身死的訊息,心如死灰,拜別孫中山等人,無論他們怎麼挽留,他都沒有回頭。

陸明風塵僕僕地趕回故鄉,一路上心如刀絞。當他踏入朱家大門時,一股沉重的哀傷撲面而來。朱耀庭和其他親屬們早已得知愛女身亡的噩耗,每個人臉上都掛滿了無法言喻的悲痛。

尤其是俞氏,她聽聞這個訊息後當場崩潰,哭得撕心裂肺,最終竟因過度悲傷而暈厥過去。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強打起精神,忍住內心巨大的痛楚,決定為朱安舉行一場莊重的葬禮。

朱安的一生雖如流星般短暫劃過天際,但她過得卻並非毫無意義。她擁有著深愛自已的家人以及相濡以沫的愛人,這些都是她生命中的寶貴財富。或許唯一稍顯遺憾的便是未能留下一兒半女,但即便如此,她也絕不是那個孤獨來世、寂寞離世之人。更重要的是,她並未像某些人所說,成為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可憐女子。

在這場葬禮上,親朋好友們紛紛趕來弔唁,緬懷這位善良而堅強的女子。他們回憶起與朱安相處的點點滴滴,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思念和惋惜。然而,生活仍需繼續,眾人只能將這份悲痛深埋心底,帶著對朱安的美好回憶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