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來轉去,不一會兒天色慢慢黑下來,而城裡卻越來越熱鬧,各種燈籠,一路照著街道。

夜色降臨,廟會徹底開始。吳曉月一家人興奮的隨著人群逛著,這是吳曉月第一次發自內心的開心,前世自已孤孤單單一人,這一世有了這麼多,這麼好的家人陪伴。

劉雪瑤買了個兔子面具:“娘,可愛不?”

吳曉月也喜歡這精美的兔子面具,於是也帶了個:“很好看,我們都買個吧。”

於是一家人一窩兔子在街上左右搖擺逛著,王月月此刻也不害羞了,跟兩個女兒一塊蹦蹦跳跳。

劉雲景在身後護著妻女,吳曉月很是欣慰:“你大哥越來越懂得疼人了。”

劉雪瑤笑道:“可不,大嫂的福氣在後面呢。”

吳曉月:“瑤瑤的福氣也在後面呢。”

劉雪瑤:“娘就是我最好的福氣了。”

吳曉月知道經過張寶一事,女兒是再難相信男人了,但不急,畢竟還小,往後的路很長,慢慢走。

吳曉月看到花燈,還可以自已來學著製作,於是拉著家裡人在攤子一角落,和擺攤的人學。

“老伯,您做的花燈真好看,我這手藝不行啊,有點醜。”

老伯笑道:“這沒什麼技術,你們想做成什麼樣就做,大膽的做,醜點那也是自已做的一點心意,怕啥。”

劉雲景一個大男的,手更不行,做了半天是個圓盤子,王月月捂嘴小聲道:“相公,你還是別弄了,太醜了。”

劉雲景有點無奈:“老伯說了,那是自已做的心意,醜點又沒啥。”

吳曉月看了倆人一眼:“你們倆,在那說什麼悄悄話呢?”

王月月看著吳曉月做出來的東西:“娘,你這做的真好看,這荷花看著就像真的似的。”

劉雪瑤也看過來驚歎道:“大嫂說的太對了,娘做的太好看了。”

吳曉月笑道:“我女兒做的也不差啊,你看你做的小鳥也好看啊。瑤瑤你喜歡繡花,為啥做個鳥的形狀啊。”

劉雪瑤做完後把頭靠在母親肩上,一邊看對方摺疊,一邊說道:“我也喜歡小鳥,可是刺繡上面的花更為精緻好看些。”

不一會兒吳曉月便摺好了三個荷花:“這兩個是給年年和小竹子的哦。”

兩個小孩子笑著寶貝似的接了過來,王月月的手工還行,也根據吳曉月的荷花,摺疊了個簡單的花燈。

河邊上人越來越多,吳曉月擔心安全問題,帶著幾人一路找了個人少的地方:“好了我們在這裡把花燈放下去吧。”

看著花燈隨著河流慢慢的向遠處漂流,吳曉月在心裡許下願望: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劉雪瑤許下願望:希望娘一直都如此,永遠都不要變。希望大姐現在生活順利,我和娘一定會接你回家團圓。

王月月和劉雲景共同的願望便是:“年年和小竹子能夠開開心心快樂健康的長大。”

“夫人,這邊人少點,我們就在這裡放花燈吧。”

對方望到了吳曉月一家人,便笑道:“就在這裡吧。”

吳曉月一家人放完花燈後看了一會兒:“好了,我們走吧,逛了這麼久了,我們多少去吃點飯,看看再給小翠他們兩個買點東西。”

幾人正準備離開時,劉雪瑤看見了那個穿著華麗的人,內心一震,不知道姐姐被降為妾後,對方有沒有為難。

那女人也看過來,正好對上劉雪瑤的視線,輕輕的笑了下,劉雪瑤趕緊轉過頭來。

吳曉月關心道:“瑤瑤,怎麼了?你認識那個人?”

劉雪瑤不想讓母親擔心,家裡剛剛起步,還沒多少錢能夠接回大姐,對方也不一定放人。

“娘,我怎麼可能認識那樣的富家小姐呢,咱們走吧。”

吳曉月內心知道這件事絕沒有那麼簡單,既然女兒不願意多說,她現在也不便多問,只好帶著家裡人離開了。

李夫人看丫鬟放完花燈後便也離開了,到了客棧後便詢問道:“夏月,查的怎麼樣了。”

夏月如實說道:“劉姨娘的妹妹已經和鎮上那個屠夫張寶和離了,現在就居住在孃家。對了,劉姨娘的母親和小兒子已經斷親了。”

李夫人略微驚訝道:“哦?有點意思,”

夏月:“劉姨娘的母親,也就是吳曉月前一陣還被小兒子攛掇賣小孫女,但在找人牙子的路途中,栽倒暈過去了,醒來後貌似是想通了,對家裡人很是和善。”

李夫人皺了皺眉頭:“繼續觀察觀察吧,就怕這人變好是一時的,這樣吧,你放出去風去說是劉姨娘在府裡過的並不好。”

夏月:“夫人,奴婢明白了。”

吳曉月一家人去了箇中等的酒樓,劉雲景像個土包子似的這看看那看看,劉雪瑤和王月月是女眷,抱著孩子,面上還算矜持。

“幾位客官,您看吃點什麼?”

吳曉月幾人坐下後,看了看紙上寫的選單:“來個糖醋魚吧,還有素炒白菜….”

劉雪瑤看母親點菜有點控制不住的樣子,趕緊阻止道:“娘,好了好了,趕緊點主食吧,再點就太多了吃不了。”

王月月和劉雲景也趕緊點頭附和,吳曉月只好放下選單說道:“就這些吧。”

後廚做飯挺快,儘管人多,但是秩序不亂,不一會兒五盤菜便上齊了,吳曉月核對了下說道:“趕緊吃吧。”

劉雲景畢竟是男的,雖然一路上吃了很多小吃,但是那不管飽,於是拿起筷子快速的吃了起來。

吳曉月此刻看著一桌子的菜,再加上兒子吃的那麼香,自已也餓了,拿起筷子也開始吃。

劉雪瑤飯量小,沒那麼餓,簡單吃了點。兩個小豆丁肚子早就被小吃撐起來了,只能眼看著。王月月倒是一路上著急嘛慌的餓了,拿起筷子也吃了好多。

不一會兒幾個菜竟吃的七七八八,古代又沒有冰箱,剩的菜帶走也沒意義,只好吃完歇了會兒便離開了。

逛了一天,第二天早上還要早起,一家人都沒有那個力氣說話了,回到客棧便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