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村,里正家,方娘子和許家嬸嬸登門拜訪。

雖然許明生已經不用盡贍養義務了,但逢年過節依舊會帶著禮物回來看看叔叔嬸嬸。而且,離得不是太遠,他進山打獵也經常路過許家村,有時會拎只野雞或者野兔去看看叔嬸,給他們添點葷腥。

這次需要找些村裡的大小媳婦兒去做飯,方娘子首先登門去找的肯定是許家嬸嬸。之後,倆人一起來到了許家村裡正家,請里正夫人出面,選擇了二十個人去工地上做飯去了。

眾人興致高昂,雖然做飯沒工錢,但是方娘子許諾她們可以每天帶十個饃回家,過年的時候還可以分二斤肉。

肉啊,肉,雖然大家熬過了災年,開啟了新生活。但農家平時哪能吃上肉,加上野菜、雜麵等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一年到頭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

於是,莊子上取出了當年洪災中就發揮巨大作用的大鍋,青壯年們沒建造房屋,先搭了十個灶臺,都不用專門找柴,直接將雜草、雜樹抱過來就可以燒。

因為第一天準備的時間有點長,所以吃上第一頓飯已經是午時了,但也絲毫擋不住眾人的熱情。

他們每人三個饃,一碗熱湯,裡面會有幾片大肉,剩下是一些白菜和蘿蔔。眾人端著碗,蹲在各個地方三五成群,一邊吃一邊讚揚郭老太太仁義。

虎子幾個聽著周圍的喝湯吸溜聲,吃饃的讚揚聲,彼此的交流聲,大笑聲。於是轉頭回莊子拿了三個碗,帶著兩個弟弟也去打飯。

打飯的婦人看著這三位公子,笑著一人給打了一碗湯,發了一個饃。然後,小哥仨蹲在學堂的地基上先學會了漢子們的吃飯方式。

一口饃,一口湯,以至於他們雖然覺得這種饃不好吃,有些拉嗓子,但喝一口菜湯往下一順也就嚥下去了。因為菜裡沒多少油水,所以偶爾吃到大肉片,感覺格外香,再沒有平時在家吃的油膩感。

聽完家丁的彙報,許明生和李風笑道:“小兔崽子,以後就讓他們在外面吃吧,這樣好養活。不管了,咱哥倆中午喝一杯。”

方娘子和李娘子顯然也認同當家的做法,也不去喊人,直接去和郭老太太“找飯”吃去了。

目前莊子對外是一個整體,對內則是三家人。至少莊子收成分成三份,分別屬於林落、方娘子、李娘子。而李風作為管家,許明生負責莊子護衛,拿的都是固定月錢。至於其他的收入,譬如李風在山外的鎮裡開了一家鋪子,許明生打獵的收入都是人家的小家收入。

至於郭老太太和離出來的,身上有一部分嫁妝銀子。根本不像李老頭想的那樣一貧如洗,只能說這人一輩子看不起女人,他恐怕也沒真正懂得當家夫人的厲害。

當然,郭老太太的銀錢並不多,一則當年李晴出嫁大部分給她當了嫁妝,二來當年被抄家,她就只貼身帶出來了一點銀票。來到莊子上,女兒之前給她存了一部分財物,她都給了林落。

所以,目前她身上就還剩三四百兩銀子,不多,但也絕對不少,足夠她生活了。尤其是在莊子上用不到她花錢,她和林落自成一家,對外支出都是林落掏錢。

至於林落則比較富裕,不說京中兩個翠看守的宅子和店鋪。在莊子上她就有五百畝地,和孃親留下來的所有銀錢、物品。目前沒有別的收入,她想過完年再琢磨琢磨做啥,把自已的事業版圖擴大一些。

認親之後,大家依舊各司其職,各為其家,彼此不干擾,當然,大方向、大事件需要一起商量,基本以林落意見為主,外祖母和兩套叔姨負責補充和完善。

至於認親後約定的每半個月陪老太太吃頓飯,根本就是個擺設。現在,除了早飯,剩下的兩頓飯孩子們基本都在一起,後來大人們只要沒事兒也都跑到老太太這裡一起吃飯。

反正莊子收成每年會撥出一成來用作公中共同支出。這其中就包括了許明生、李風及那些嬤嬤、家丁的月錢,還有各房的食材費。

所以,在哪兒吃都一樣,在一起更熱鬧,同時還能孝順了老孃,看顧了林落,何樂而不為?

方娘子和李娘子相攜進屋,郭老太太笑言:“你們今天來早了,兩個小姑娘指揮著廚房鼓搗新吃食還沒出來。”

李娘子一聽眼睛就亮了,“落兒又做啥了?要不我去廚房瞅瞅?”

方娘子按下她,“你啊,等會吧。左右三個小子在外面吃了,明生和李風在前面喝酒,就咱娘幾個,有的是時間,你著啥急?”

郭老太太疑惑道:“外面?三個孩子在哪兒吃的?”她今天沒出院門,外面的事情都是方娘子她們辦的。

“落兒取了她一部分陳糧為大家提供饃饃和菜湯,正在幫您落實仁義的美名。”李娘子嘴快答道。

“這孩子,”郭老太太唸叨了一句,並未說下去,只是臉上笑容愈發深了。

李娘子湊過來,“娘,落兒前兩天想在縣城尋一家鋪子,用來賣吃食。之前她做的甜鹹豆腐腦就不錯,您說呢?”

“倒是不錯,但是品種太單一了,而且縣城的人一天吃三頓飯,豆腐腦只適合早餐吃。”

“嗯,也對,一會兒看看落兒又研究出啥新品了,反正開店也得年後了。”

正說著,虎妞先衝了進來:“祖母、娘,吃飯了!”

“吃啥?”李娘子站起來接住自已的小女兒,問道:“你們做了啥好吃的?”

虎妞嘿嘿一笑,“馬上就知道了。”

“小丫頭,居然和你娘玩心眼兒。”李娘子哼道。

這時候,林落領著兩個嬤嬤端著大碗進來了。是的,不是盤子,而是大碗。一股奇香的味道從托盤中的碗中散發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