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大師微笑著看向公孫策,衝他點頭,也希望他能答應。

公孫策沒有說話,他只是低著頭無聲地走了。

大家都無可奈何地望著遠去的公孫策。

這個夜晚,公孫策註定是不眠之夜,他苦苦思考了許久,最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次日清早,包興早早起床,伺候好包大人洗漱、吃早飯。

很快,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持刀前來保護,馬倌也已經把馬車備好。

他們萬分遺憾地望了一眼公孫策的住處,嘆了一口氣,準備出發。

突然,公孫策挎著一個簡單的行李包,追了過來。

包拯萬分欣喜,急忙迎接公孫策,“公孫策先生,你這是?”

“包大人,”公孫策誠懇地問,“您昨天邀請我加入到你們的團隊,不知今天還能加入嗎?”

“當然可以。我們正求之不得呢。”包拯求賢若渴,頓感萬分欣喜。

“那我就以布衣的身份加入到咱們的團隊!”公孫策也是非常高興。

也是,滿腹學問、智慧超人的強者,誰不願意尋找賢德明主、廣大舞臺,來大顯身手、流芳千古呢?

“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從今以後,見到公孫策先生,就如同見到我一樣,必須萬分尊敬、以禮相待!”包拯大聲說道。

“是!”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大聲答道,並又一次齊刷刷地給公孫策跪下,大聲說道,“參見公孫策先生!”

“快快請起,快快請起!”公孫策急忙饞起他們。

“參見公孫策先生!”現在的包興,可了不得,他還沒等包大人吩咐,就給公孫策行起了跪拜大禮。

武功,要拜展昭為師;文略,要拜公孫策為師。至於包大人嗎?當然是綜合性的博士後導師!

“包總管,快快請起,快快請起!”公孫策也急忙攙起包興。

告別了了空大師,離開了白雲寺,越來越壯大的包大人團隊繼續浩浩蕩蕩地向端州出發。

經過幾天的路途顛簸,包拯一行人終於來到了端州的州衙大堂。

端州通判董華急忙給包拯請安問好:“下官端州通判董華見過包拯包大人。”

縣丞是縣衙大堂的二把手,而通判則是州衙大堂的二把手,但他們都有監督、檢舉一把手的權力。

大宋年間的縣和現在的縣差不多,而州卻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

“董大人,快快免禮。”包拯急忙饞起董華,和藹地說,“董大人,我們初來乍到,對州衙的大小事宜現在還一竅不通,懇請你多多指點。”

“好說好說。”董華急忙答應。

然後包拯指著公孫策介紹說:“這位先生叫公孫策,他雖然是布衣身份,但卻是我的良師益友、文膽智囊、鼎力助手、重要參謀。”

董華急忙向公孫策雙手一抱拳,“見過公孫策先生。”

公孫策也急忙向董華雙手一抱拳,“見過董大人。”

隨後,包拯向董華介紹了包拯團隊的其他成員包興、王朝、馬漢、張龍、趙虎。

董華都向他們一一點頭示意,他也都向董華點頭示意。

經過一番寒暄客氣後,公孫策先和端州通判董華聊上了天,“董大人,我看咱們州衙大堂的門口也有一個鳴冤大鼓。”

“對啊。”董華急忙答道,“自從包大人在定遠縣創設鳴冤鼓後,全國衙門大堂都紛紛效仿,我們端州也不例外。”

“我看鳴冤大鼓嶄新如初,想必端州上任知府解民飢苦、治理有方,老百姓才很少有人擊鼓告狀。”

“這?”端州通判董華聞聽此言,他的臉一下子紅了,隨即心虛地應付說道,“是,是。”

通判董華的這一舉動,被包拯、公孫策、還有包興都看了出來。

送走通判董華,包拯、公孫策、還有包興,他們三個人在廳堂裡說話,

“你們有沒有發現通判董華的舉動有點兒反常。”包拯問道。

“是啊。”包興也有同感。

“包大人,”公孫策思考了半天,說出了自已的疑慮,“端州盛產尊貴名硯。它取材於端溪之石,經過嚴格加工,精雕細琢,方可製成。故而取名端硯。”

“不錯。”包拯點點頭,“每年端州都要把端硯作為貢品向朝廷進獻,天下有無數達官貴人、風流才子都在瘋狂追捧端硯,把它視為尊貴極品。”

“對啊。”公孫策繼續他的分析,“端州盛產如此尊貴極品,按說這裡應該是市面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是啊,是啊。”包興想跟著公孫策學本領,馬上主動地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

“可是,我們在大街上看到的卻是人人無精打采、面露愁容。”公孫策沉聲說道,“這與市面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格格不入。所以,我覺得眼下的端州,大有蹊蹺!”

“對!”包拯聞聽此言,也是不斷地點頭,“我也感覺通判董華沒有跟我們說實話。”

此時的包興已經明白,成功的刑事偵探家,最起碼必須得有兩個特長:第一,仔細觀察;第二,大膽設想。

“包大人,我將分幾個方面對端州進行一次大排查,發現問題我會立刻向你彙報!”公孫策下定決心說道。

“排查工作組算我一個。”包興主動請纓。

“好的。”公孫策笑著說。

“嗯?”包拯再次看向包興,心裡想,“這小子變化太大,我有點兒認不出來他了。”

次日上午,公孫策的排查工作組開始行動了。

端州石匠路老漢的家裡!

路老漢和他的兒子都在官府的硯臺石料廠上班,他們經常起早貪黑、拼死拼活地幹活,可掙到的工錢剛夠買米買面、混個溫飽。

三天前,路老漢的兒子被石塊砸傷了腿。兒子受傷了,不能幹活了;路老漢要照顧兒子,也不能幹活了,而官府卻一點兒補貼也沒有給,更不要說給兒子治傷看病了。

正當路老漢為今天中午沒有米下鍋而發愁時,“啪啪啪”,有人敲門了。

路老漢開啟門一看,見公孫策、包興、還帶著王朝、馬漢,一行四個人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