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身體像羽毛一樣輕盈地飄著,好像完全擺脫了重力的束縛。四周黑漆漆的,安靜得像個無底洞。她拼命掙扎著,想要抓住一點希望,可不管她怎麼手忙腳亂,還是沒有觸碰到任何東西。遠處,有個微弱的亮點像孤獨的星星一樣,在黑暗中慢慢地飄著,越來越大,越來越亮,像顆閃亮的明珠一樣,悄悄地向她靠近,然後穩穩地停住了。

那是一艘超級大的飛船,像遠古巨獸一樣,散發著神秘的藍色光芒,彷彿把整個天空都遮住了。飛船宛如神秘的宇宙之眼,投射出一道耀眼的白色光柱,像閃電一樣照亮了她。剎那間,這艘巨型飛船釋放出一股強大的力量像磁鐵一樣緊緊吸住了她的身體,好像要把她吞進肚子裡去。

就在她快要碰到飛船的時候,那道白色的光柱卻突然不見了。她的身體又在半空中飄著,好像被遺棄在湖中心的小船。這艘閃著藍色光芒的飛船慢慢地升起,越升越高,最後變成了剛出現時的小不點,像夏夜的螢火蟲一樣,一閃就沒了。

她的呼喊在黑暗中迴響,像斷了的音符,想要喚起那艘藍色飛船的回應。可是,那個光點卻像劃過的流星,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四周又陷入了無邊無際的黑暗,好像無盡的深淵。

楊星星恐懼得像風雨中顫抖的小鳥,無助得彷彿被抽走了最後的救命稻草,即將崩潰時,一個溫柔得像春風的聲音悠悠傳來:“星星,又做夢啦!”她立刻聽出是媽媽的聲音,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一束光,睜開眼,看到媽媽慈祥的臉龐,如乳燕歸巢般撲進媽媽溫暖的懷抱。這時,媽媽總會用她那輕柔的手撫摸著楊星星的頭,安慰道:“別怕,媽媽在呢。”這樣的夢,楊星星從小到大不知道做過了多少次,可這次醒來,再也沒有媽媽溫暖的懷抱,也沒有媽媽在身邊安慰她了。因為,媽媽已經離世多年。

楊星星端起一杯清水,身姿婀娜地走向窗邊,眼神迷離地凝視著夜幕中的星空。巨大的落地窗戶宛如一面神秘的魔鏡,清晰地映照出她那婀娜多姿的身形與別具一格的容顏,一頭金光燦燦的頭髮,讓許多人認為她具有混血兒般的特質,但與純正的混血兒相較,她又散發著別樣的韻味。

她那雙美麗的大眼睛有著藍色的瞳孔,角膜也較常人更為寬闊。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她的瞳孔竟如同貓一般,可以依據光線的明暗程度自如地調整大小,她辨別色彩的能力也超乎常人,她能在陽光下看見烏鴉的羽毛是色彩斑斕的,而非常人看到的黑色。除了顏色分辨能力與眾不同,她還能感受到那些不同顏色發出的振動頻率,不同顏色的物體在不同時間所散發出的振動頻率也不相同。如果是在野外,所有的花草樹木一起發出的振動,像大型樂團合奏出的美妙絕倫的音樂。而這大自然獨特的聲音也只有楊星星能感覺到。

楊星星還是一個極度勤奮好學之人。自幼開始,她要麼沉浸於書本的海洋中刻苦鑽研,要麼奔赴郊外探尋各類動植物的奧秘,亦或是流連於動物園之間。她對這個廣袤無垠的世界充滿了無盡的好奇心,於是順理成章地選擇了生物學作為自已畢生追求的事業。

仰望繁星同樣是她的所愛,正因如此,母親給她起了楊星星的名字。

如今的楊星星已經五十歲了,但身體處處散發著青春的氣息,看起來就像一個十七八歲的青春少女。她是某知名大學的一位生物學教授。在大學校園裡,為那些正值青春年少、充滿朝氣的大學生,以及那些甚至已長有魚尾紋的博士生擔任導師。她開設了三個學科班級,均屬於生物學專業的細分領域:生物物理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資訊學。

回想起童年,每當夜幕降臨,小星星都會趴在窗前,痴痴地望著天空中無數的小亮點發呆。她總會仰著頭,好奇地問媽媽:“那麼多星星,哪一個才是我們的家呀?”媽媽溫柔地撫摸著她的頭,笑著說:“傻孩子,地球才是我們的家呀!”然而,小星星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自已的家,在那片燦爛而遙遠的星空裡的某個角落。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這種感覺如同蔓藤般在內心瘋狂生長,日益茁壯。每當夜幕降臨,繁星閃爍之際,她總會情不自禁地仰望蒼穹,眼神中流露出無盡的哀傷與迷茫。那股如潮水般洶湧澎湃的失落感和無依無靠的孤獨感,瞬間淹沒了她整個心靈,令她無法自拔。

這個五彩斑斕、絢麗多姿的世界令人陶醉不已,但她心中的那份寂寞卻始終揮之不去,宛如一個幽靈,悄然盤踞在靈魂深處,並時不時地發出低沉的嘆息聲,似乎在向她訴說:“你並不屬於此地,你不過是這顆藍色星球上的一介過客罷了。”這種深深的疏離感讓她倍感無助,彷彿自已被遺棄在這個陌生的星球上,孤獨地徘徊著,找不到回家的路。

九年前,她的媽媽不幸得了癌症,她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她告訴了楊星星一個秘密——她並不是自已親生的孩子,而是在郊遊時撿來的。至於她的親生父母是誰,無人知曉。楊星星並不在意這個,她只希望母親的病能好起來。可是,生命終究有盡頭,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部分癌症依然是不治之症。看著被病痛折磨的母親,她卻無能為力。

就在她悲痛欲絕、萬念俱灰之際,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一個驚人而又大膽的念頭。儘管當今的醫學技術對於某些癌症仍束手無策,但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會有所突破呢?然而,母親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恐怕難以撐到那個時候。於是,她心生一計:是否可以讓母親進入一種類似於動物冬眠的狀態,暫時停止生命活動,然後等到有辦法治療她的疾病時,再將她喚醒?

一旦產生了這個想法,她便立刻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分晝夜地查閱著海量的資料,收集整理所有能夠冬眠的動物的生理特性。她深知這並非易事,但為了拯救母親的生命,哪怕只有一線希望,她也願意付出百倍努力。

冬眠動物的特徵在於降低或停止自身新陳代謝。曾有人以蜜蜂為實驗物件,當氣溫處於 7-9℃時,蜜蜂的翅膀和足部會停止活動,但輕微觸動它們時,其翅膀和足部仍會微微抖動;當氣溫降至 4-6℃時,再次觸動它們卻毫無反應,顯然已進入深度麻痺狀態;當氣溫降至 ℃時,則進入更深度的睡眠狀態。由此表明,冬眠時神經麻痺的程度與溫度密切相關。

此外,冬眠期間動物體溫顯著下降。比如黃鼠在 130 個晝夜的冬眠期間,共釋放 70 卡熱量,而在冬眠過後的 個晝夜中,就能釋放 579 卡熱量。通常情況下,動物在冬眠過程中,每晝夜僅能釋放 卡熱量,而在甦醒後興奮時,每晝夜則能釋放 42 卡熱量。由此可見,冬眠動物體溫下降時,體內新陳代謝作用極為緩慢,只能維持其基本生命活動。冬眠動物的皮下脂肪,不僅可以保持體溫,更重要的是為冬眠期間體內的消耗提供能量。

有些冬眠的動物則會極端調整自身的生理機能,比如刺蝟在冬眠中不吃也不動,甚至呼吸頻率都極低,心跳也降低到每分鐘10-20次!身體熱量消耗極少,僅為正常狀態的1\/10都不到,冬眠的動物體溫下降、新陳代謝作用變得非常緩慢,因此冬眠也可以認為是動物的待機狀態。

在收集整理了海量的冬眠動物的資料後,楊星星的眼睛亮了起來,就像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一般閃耀奪目。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渴望。那一絲希望之光,如同黎明前的曙光,穿透層層黑暗,照亮了他內心深處的每一個角落,那是希望的種子。